米塞斯研究院:美聯儲才是本輪危機的始作俑者

危機的種子幾十年前就已埋下。

本文作者為米塞斯研究院院長Jeff Deist,華爾街見聞全文翻譯,略有刪減。

2020年的史詩級崩盤不能怪病毒。

最初可能由病毒引發,然後全球政府的一系列應對舉措讓事態變得更嚴重。但脆弱的經濟才是本輪危機的罪魁禍首。

美國經濟看似強健,但其實早已是一個蹣跚而行的病人,不斷用止痛藥麻痺自己,掩蓋實際上已經虛弱不堪的身體。新冠疫情只是將美國經濟的潛在病症暴露出來。崩盤本就是意料之中。

美國有太多的債務,太多的投資錯誤,卻鮮有誠實的資產定價與合理的利率,使得經濟在衝擊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美聯儲的錯,未來幾年我們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真相總是令人不安,當媒體和公眾將目光聚焦在病毒的時候,央行家們正拼命地掩蓋自己的錯誤。

但我們不應該輕易放過他們,美聯儲嚴重的“瀆職”行為可能是我們此生遇到的最大丑聞。

早在去年9月,商業銀行面臨回購危機的時候,症狀就已經很明顯了。

在經歷了十多年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後,銀行們趴在美聯儲賬上的超額準備金高達1.5萬億美元,居然會缺少隔夜流動性?

那請問美聯儲過去十年資產負債表從不到1萬億暴增到4萬多億,這些錢都去哪了?

寬鬆持續了十年啊,銀行們依然缺錢?

和此前所有的危機一樣,問題的種子在幾十年前就早已埋下。1971尼克松衝擊(Nixon Shock,尼克松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並與外幣自由兌換)後,現代貨幣政策(MMP)開始發端。

1987年10月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一,暴跌20%。格林斯潘上臺後,他向華爾街承諾在他的任期內永遠不會發生類似的事情。他是認真的:“格林斯潘看跌期權”(Greenspan Put)就此誕生,每當市場下跌時,美聯儲總會採取貨幣寬鬆支持股市。

2000年科網泡沫(美聯儲大幅降息)堅定了美聯儲這麼做的信心,2008年伯南克更是開啟了全面寬鬆。這位聯儲主席不僅在博士論文中從根本上誤解了大蕭條,而且還自鳴得意的寫了本書《行動的勇氣》,講述自己是怎樣用別人的錢來“拯救”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最糟糕的金融泡沫。

Grant利率觀察的James Grant將美聯儲最近的舉動稱為“對美利堅合眾國的槓桿收購”。理論上,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是無限的,能夠以任何數量、任何時限為市場提供“流動性”。賓州參議院Pat Toorney呼呼美聯儲採取更多行動,要求國會增加開支,全部是以“流動性”為名義。

所謂流動性,說白了就是可以用於投資和花銷的錢。在當前環境下,“流動性”不過是放水的委婉說法。這些“憑空”印的錢,不是賺來的,背後沒有任何服務和產出做支撐。經濟體並沒有因此增加任何新的商品和服務,相反供給由於封鎖還減少了。

所以在我們看來,貨幣政策已經徹底死了。央行和央行家們制定的不再是經濟政策,美聯儲也不再按照中央銀行規則來行事。

它不再是最初意義上“銀行的銀行”,不再履行國會賦予的穩定經濟和充分就業雙重使命,不再遵守《聯邦儲備法》(比如這次買公司債),不再將經濟理論和經驗數據作為行動依據,不再奉行大家熟識的公共政策,而是大搞政治上的權宜之計。它毫不理睬立法機構和行政部門,只在一種情況下例外:在需要將危機轉嫁給後代時,三者會通力合作。

實際上,美聯儲已經變成一個無法無天(lawless)的經濟主管機構。它是一個專門為美國金融行業提供貸款的怪物,完全開放,無需信用審核,沒有抵押要求,不用支付利息,沒有額度限制,有些情形下甚至連錢都不用還。它成了首席貸款人(而不是最後貸款人),成了金融業的當鋪,但行為模式卻很反常——為飛速貶值的資產提供頂級估值。

美聯儲終於成了“無限銀行”(Infinite Bank),運作者不是央行家,而是福音傳教士,行動全憑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