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天津橋遺址

遊天津橋遺址

洛陽橋南順河逆流而上,河中有兩個小島。

臨近汛期,下游的橡膠壩放了水,水小了,離岸較近的島上不少釣友支起了魚竿坐在長滿蘆葦的岸邊;隔著水流遠處的島子邊白鷺度步、野鴨浮水和對面的釣魚人互不打攪構成了一幅極其和諧的畫面。

向對岸望去,遠處的應天門依稀可見,這裡就是古時天津橋的舊址了。

隋朝宇文愷設計的天津橋是一座浮橋,到了唐代武周時的韋玄機疏通河道,把河水分成了三路,建成有三拱龜背形的石拱橋一直延用到了金朝,後來被洪水沖毀淹沒在了浩淼之中。

隋唐時這裡不僅是連接宮城和郭城的交通要道,更是文人墨客觀月吟詩的聖地。李白來了,寫下了“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白居易來了,吟出了“上陽宮裡曉鍾後,天津橋頭殘月前”。南岸橋頭的謫仙樓更是詩仙和詩聖相會的地方。

在遺址下乾枯的河道里,幾片瓷片渾在沙石中,經過千年,它們已經磨得沒有了稜角和光澤,圖案也模糊不清。不仔細看根本分辨不出來,像塊石子似的躺在河床上。

河岸上找不到到任何橋樑的痕跡。白鷺在上空飛翔,河水潺潺流過。只有這幾片河底的瓷片見證了神都天津的繁華和被後人傳頌的那次相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