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一個最賺錢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中國下一個最賺錢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我是林歌4月18日3:00

1

從1979到2019,這40年是一個大週期,也是中國經濟的上半場!

總結一下中國經濟上半場的特點,可以用四個字概括,那就是:“跑馬圈地”。

什麼是跑馬圈地?

所有高速發展的國家,都會經歷一個資本的原始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就像“跑馬圈地”。一旦社會的生產力得到解放,就加足馬力直往前衝,誰的馬力大誰搶的地盤就多。

跑馬圈地的中國經濟上半場,釋放了兩大紅利:

第一大紅利:“人頭紅利”,針對的是製造業和房地產。

第二大紅利:“流量紅利”,針對的是互聯網行業。

這兩大紅利讓中國完成了兩個大基建任務:

第一是實體的基建,主要靠房地產;

第二是網絡的基建,主要靠互聯網;

如今,這兩大紅利已經消失了:

首先,互聯網的紅利時代終結了!

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淨減少200萬,這是歷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如今,各方都明顯感覺流量越來貴,凡是能拉到線上的都已經被拉過來了,流量主導一切的時代結束了!

其次,房地產的紅利時代結束了!

現在,各方都已經明顯感覺到拿地建房子的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截至11月20日,房地產開放商的破產數量已經高達446家,平均每天就有1.5家房地產企業倒地破產,創下歷史記錄。

房地產和互聯網這兩大行業週期的結束,讓很多企業的命運發生了轉折。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在開闢下半場!

2

上半場和下半場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呢?

簡而言之一句話:上半場,我們的收入來自於“資本”型增長;下半場,我們的收入來自於“運營”型增長。

先來搞清楚什麼叫資本?比如土地,房子,股票,各種優勢資源(礦產,廠房等等),也就是可以坐享其成的東西,這些東西在一個國家的發展初期,往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他們可以盤活整個社會的資本,還可以加槓桿,帶動一輪又一輪的經濟發展。

那麼什麼是運營呢?就是靠管理、優化、配置去盤活這些資源,使這些資源發揮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跑馬圈地時代的結束,也意味著“搶人頭”和“搶地盤”時代的結束。既然地盤和人頭都已經劃分的差不多了,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須經營好你的一畝三分地了。

比如,現在已不缺房子,缺的是如何把閒置的房子利用起來的辦法;現在已經不缺產品,缺的是如何把合適的產品送到合適的人手裡去的渠道。

中國經濟的上半場,遵循的是“鋼筋泥土”模式。我們通過資本的原始累積完成了兩大任務:用鋼筋混泥土做好基建和房子,推出各種互聯網平臺提高社會運轉效率,就好比給社會建好了框架。

在搭建框架的時代,發展比較粗放,秩序不夠完善,所以很多人都在研究模式和技巧,因此投機者更容易賺錢,這是現實。

所以兩種人最賺錢,第一種人就是搞房地產的,第二種人就是成功搭建各種平臺的。

中國經濟的下半場,將升級成“精耕細作”模式,我們需要往框架裡填充各種內容,只有運營好產品和內容才有出路!

未來一大批靠運營賺錢的個人和企業將誕生,他們不靠資本的坐享其成,就靠新經營、新模式、新渠道賺錢,他們才是中國經濟下半場的中流砥柱。

這其實也是一種必然:在一個信息高度對稱的時代,或者說在一個競爭越來越充分的時代,所有的模式和技巧,都會變的沒有門檻,資本越來越無處落腳。

未來我們必須把精力放在運營產品和內容或服務上,而不再是依靠各種捷徑或者投機,不再依賴資本的動力。

3

中國經濟的下半場,商業邏輯將發生哪些變化?

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兩個趨勢:

1:產品越來越便宜,人卻越來越貴;

2:資源越來越共享,人才卻越來越稀缺。

這折射出了一個重大的社會趨勢,人才資本正在崛起!

人力資本正在超越土地資本/技術資本/設備資本等等,成為第一生產力,當人才成為一個企業最關鍵的環節後,它的稀缺性將推動自己身價上漲,於是一部分利潤也將從資本方轉移到“人才”方。

在下半場,社會結構將從“物質架構”向“知識架構”轉變,未來我們已經不缺物質,產能已經嚴重過剩,未來人們缺的是精神糧食,是知識型產品。

上半場,是膽大聰明的人賺錢,下半場是有文化的人賺錢。

物質資源決定一切的時代正在轉變,未來最大的投資,就是對知識的投資,對自己頭腦的投資。

一針見血:未來最貴的東西其實是“人”。

也因此,在中國經濟的下半場,最重要的商業能力是——“圈人”。

產品會越來越便宜,當競爭絕對充分的時候,一切商品的利潤都會無限接近於0,而人提供的服務會變的越來越無價。

未來所有的物質產品,要麼就是0利潤,要麼就是免費提供,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按需分配,我們一定能進入這個狀態。

那麼商家靠什麼賺錢的?靠提供的增值服務賺錢,背後的消費數據賺錢,當商家手裡的用戶到達一定成都就可以衍生各種利潤。

舉個例子:

美容產品的利潤越來越小,但是美容的過程的利潤越來越高;

汽車的利潤越來越小,但汽車的後服務利潤越來越高;

書本的利潤越來越小,開始免費贈送,但是開讀書會卻越來越賺錢;

餐巾紙之前都是1塊錢一包,現在都是掃碼贈送,等等。

4

上半場,我們遵循的是“流量思維”。

下半場,我們遵循的是“留量思維”。

未來的企業,營銷變的越來越不重要,做好產品和服務才最重要。因為靠噱頭吸引別人的,一定會曇花一現;靠施捨吸引別人的,一定會被背叛,誰要是再試圖通過某種手段(比如補貼和炒作)來吸引用戶,必然失敗。

營銷的升級就像戀愛的升級:之前的你,總想花枝招展,只為了讓她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現在的你,需要千錘百煉,讓她流連忘返。

未來我們不能只善於吸引客戶(人),今後我們還必須擁有一種留住客戶(人)的能力。如何用你的商品或者服務成全你的客戶?這才是企業思考的終極問題。

世間過客匆匆,人們來來往往,並且頻率越來越快,比“吸引”更重要的是“留下”。

最後,你未來的事業能幹多大,不是你能圈住多少人,而是你能找到多少代理人,甚至可以說你能複製多少個你。

能不能廣泛的尋找自己的代理人,或者說你能培養多少個像你這樣的人,這就要看你是不是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有沒有那種濟人天下大格局。

再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經濟的上半場,其實也是世界經濟的下半場,

在上半場,中國給世界貢獻了各種各樣的產品:衣服、鞋子、玩具等等,被定位為“世界工廠”。

在下半場,中國給世界的貢獻將不再只是產品,而是能深刻影響人類的文化、模式、以及系統。決定一個人最終高度的,往往並非起點,而是拐點,機遇都在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