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喜歡2D,國產動畫偏愛3D,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

#動漫#

大家好,我是愛幻想的千事君。

國產動畫的3D時代,應該是從2007年《秦時明月》開始的。秦時明月系列《荊軻外傳》作為“測試版”於2004年播出,因為這段動畫沒有被官方列為正式版,所以不計算在內。

國產3D動畫經歷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秦時明月》第一部《百步飛劍》畫面感並不是很好,角色面部表情僵硬,人物動作不自然,全靠故事主線和劇情支撐,卻率先開創了國產3D動畫時代。

為什麼日本動畫多流行2D,而國產動畫大部分都選擇用3D呢?

日本動畫喜歡2D,國產動畫偏愛3D,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


1、3D動畫和2D動畫的製作成本

無論是哪種動畫製作,都無法逃避一個現實問題——製作成本和作品帶來的效益。無論是日本動畫番劇一季12、13集,還是國產動畫動不動就52集、60集 ,都需要從長遠角度來評估這部作品的後期收益。

熱門動畫會一連出好幾季,《夏目友人帳》已經到了第六季;冷門動畫在第一季結束之後,甚至在播放到第2、3集的時候,就會面臨“腰斬”。

很多人覺得2D就是“平面作畫”,3D看起來更有“高級感”,所以3D肯定比2D製作成本要高吧?其實不然。2D動畫不等同於一般的塗塗畫畫,像《怪化貓》這樣一幀一幀人工繪製的2D動畫,其製作成本更高。

日本動畫喜歡2D,國產動畫偏愛3D,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


2、動畫的長度,決定了3D和2D哪一個更“划算”

目前,日本動畫依舊遵循著以往的模式,採取一部番劇一季12集的方式。相比之下,國產動畫則是顯得“長篇大論”,動不動就是52集,甚至到了《斗羅大陸》的121集(尚未結束)。面對兩種不同的環境,3D和2D的不同優勢就顯現了出來。

日本動畫喜歡2D,國產動畫偏愛3D,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


(1)2D:2D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作為支撐,為了保證畫面流暢度,每秒幀數當然越高越好,戰鬥戲份更甚。但是,每增加一幀,則需要多花費一份時間。以此累計,那些流暢度高、畫面線條清晰、細節精準到位的2D動畫,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更多。

其次,2D十分考驗人體繪畫功底。要是繪畫功力不到家,則會出現角色身體比例崩塌,甚至五官扭曲之類的問題,嚴重的話則會影響到這部動畫的名氣。

(2)3D:3D動畫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角色建模。只要角色建模完成,精緻度無可挑剔,就等於打好了“地基”。無論劇情中角色動作怎樣變換,只要處理好細節問題,防止穿模,建模衣服、髮型、服裝條紋都不會發生改變。因此,3D角色模型、場景模型都可以多次使用。

簡單來說,如果製作短篇動畫,2D效果比較好;如果製作長篇動畫,那麼3D更加省時省力。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日本更喜歡2D,國內更偏愛3D。

日本動畫喜歡2D,國產動畫偏愛3D,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


3、2D和3D動畫的補貼差異

在國內,有一項專門針對動漫產業的補貼,應該沒人不知道。2004年,國家扶持國產動畫,2D動畫每分鐘有500的補貼,3D動畫卻高到每分鐘1000,最高者甚至每分鐘3000(不同地方,價格不同)。同時,也有了一次“上電視”播出的機會。

一時間劣質3D動畫作品層出不窮,無論哪路妖魔都想“分一塊唐僧肉”,視線全部瞄準3D動畫,群魔亂舞的場面讓人不忍直視。2010年一部“國產3D大作”被批粗製濫造,用劣質扭曲的畫面,僵硬的人物角色,來騙取補貼。這部動畫還曾在少兒頻道播出,自詡“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卻為動畫界所不齒,人人見了都要啐一口唾沫。

原本這個方式是好的,卻被有心人利用,成了可悲可嘆的劣質動畫的狂歡。

日本動畫喜歡2D,國產動畫偏愛3D,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


4、國內3D動畫技術發達

同時,國內流行3D動畫,其中一個原因是國內3D動畫比2D動畫發展要快。從2007年的《秦時明月之百步飛劍》,到2016年的《天行九歌》,3D發展歷程體現在每一部《秦時明月》系列動畫中。

實際上,2010年《秦時明月》第三部《諸子百家》播出,就證明以玄機為主導,國內3D動畫有了一個飛躍式的進步。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國內2D動畫創作還遠遠比不上日本動畫。


日本動畫喜歡2D,國產動畫偏愛3D,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


5、動畫製作歷史和優勢

在日本,2D動畫有著相當長的發展歷史,動畫產業已成規模,大大小小的動畫工作室分工明確。且動畫從業人員眾多,技術精湛純熟,有著比較完善的傳統的2D動畫創作流程。儘管日本也有3D動畫,但於2D動畫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

在國內,2D動畫技術不足,3D動畫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內動畫當然首選3D。

從目前形勢看來,國產動畫主攻3D動畫,但真心希望2D動畫也要快點發展起來呀。

日本動畫喜歡2D,國產動畫偏愛3D,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


本文章由【千事君】原創,請勿搬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