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撰文 | 雲風 ◈ 圖源 | Internet

薦語:

這標題頭疼不?

頭疼不奇怪,因為我也頭疼。

原本想借登月50週年寫幾篇關於人類航天發展歷程的文章,可是查閱完資料後發現,要講人類航天的起源,還必須得從日本挨的那兩枚核彈說起,真是想想就不(大)勝(快)唏(人)噓(心)。

以前一直沒有想到,納粹、核彈、航天這三件完全不知道哪跟哪的事情,竟然會被蜂鳥效應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致於廣島、長崎的兩枚核彈不僅炸殘了日本,還間接促就了人類偉大的航天事業。

想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嗎?

歡迎走進科學矩陣,今天我們來嘮一嘮美國用兩枚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的故事。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話說1945年的8月,美軍的兩架B29轟炸機先後於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枚核彈,這一慘烈(美滿)的事件不僅終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讓美國以壓倒性的優勢摘下了"第二次全球火力大比拼"的桂冠,使得緊隨其後的競爭對手蘇聯懊惱不已。

廣島和長崎的慘狀 "直觀而全面"地向人類展示了核武器的強大力量,以致戰後,核打擊能力成為了美、蘇這兩個戰爭受益國的首要發展目標,

雙方由此展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核競爭。

然而在核武器方面,美國畢竟是贏在了起跑線上的孩子,儘管蘇聯緊追不捨,於1949年就趕製出了首枚核彈——“РДС-1”原子彈,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它採用了“收聚式”的引發機制,這導致它比四年前投在廣島的那枚採用“槍式”引發機制的“小男孩”整整大了一倍。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別人四年前就用上了iPhone,自己拼了老命卻只搞出來一部大哥大,這讓蘇聯在面子上挺掛不住的。但面子問題事小,真正致命的問題是,長太胖了它不好看,哦不,不好運吶。

一方面是收聚式引發的核彈太過笨重,不利於轟炸機的裝載;另一方面是蘇軍沒有美軍那樣強大的遠程航空打擊能力,即便將來能讓核彈減肥,薄弱的空軍力量也難以支撐洲際轟炸的任務,這顯然無法滿足全天候核戰備的剛性需求。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的方式無疑是儘快加強空軍建設,然而以蘇聯當時的條件,要想在短期內趕超美國空軍那無異於痴人說夢,於是只好另闢蹊徑,儘量在不平衡中創造平衡了。

辦法當然還是有的,並且看起來還非常棒——搞空軍勞民傷財,咱就讓核彈自個兒飛,反正只要它去往美國就行。

基於這樣的想法,蘇聯便把側重點從空軍力量的建設轉移到了"納粹二踢腳"的反向研究上面,試圖利用彈道導彈來遠程投送核彈。

這原本只是遵循自身條件制定的萬全之策,可是連蘇聯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想法竟鬧出了整個冷戰時期最諷刺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把美軍羞辱到了無顏見爹孃的地步。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知道,蘇聯雖然在1917年就開始思考利用火箭航天的理論,且在1931年就研發出了不太成熟的噴氣發動機,但最早掌握導彈技術的卻並非蘇聯,而是納粹德國。早在二戰末期,後來居上的納粹就已經研製出了相當成熟的彈道導彈——V2超音速火箭。1944年,法國、英國、比利時均遭受了這種超快二踢腳的沉重打擊。

而美國在這件事情上還是挺先知先覺的,

在V2火箭尚未投入實戰之前,美軍方面就已經得到了情報,並決定著手研發與V2火箭"同等類型"的武器。

在超音速火箭的研發事業中,美國的一個 "外掛人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當時尚在美國深造的錢學森。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時任美軍上校的錢學森;他的左邊是普朗特;右邊是馮·卡門

1943年,在馮·卡門和錢學森的倡議下,

美軍在加州的巴沙迪那市建造了全新的噴氣推進實驗室,並由錢學森擔任火箭研究組的組長,主攻超音速推進的技術。

1945年的4月底——德軍臨近投降的前夕,一支由36位專家組成的調查團又在美軍的護送下深入德國腹地,挖回了眾多德國導彈專家。而隨行其中的錢學森更是直接將"德國導彈之父"韋納·馮·布勞恩請回了美國——這簡直是一個超重量級的"導彈教父",可以說有了他,就等於有了V2火箭。

除此之外,美國還在此次行動中“順手”將納粹遺留下來的所有V2火箭搜刮得一乾二淨,只給後知後覺的蘇聯剩下了一堆"不成體統的零件"。

這次"大規模的入室搶劫案件"就是大名鼎鼎的"回形針行動"。經過這一事件,在火箭研發的競賽中,美國何止是贏在了起跑線上,簡直就是直接生在了終點。

然而,蘇聯就是在這種處於絕對劣勢境遇下,為了能讓體形過胖的“РДС-1”原子彈這個燙手山芋飛到美國,竟奇蹟般地依靠幾個半成品和少量設計資料把V2火箭給山寨了出來,並

趕在美國之前,於1957年5月率先研發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R-7導彈。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前蘇聯R-7洲際彈道導彈

這就如同龜兔賽跑時,兔子直接被放在終點,卻被從起點出發的烏龜給趕超了。這簡直讓要資料有資料、要人才有人才的美國老臉都沒處擱了。

不過,彷彿正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凡事欲速則不達——美國還沒難過幾天便露出了愜意的微笑,因為他們發現老對手蘇聯似乎又犯下了趕製核彈時犯過的老毛病:R7導彈長得太肥了!

過於龐大的體型使得R7導彈必須依靠井架的固定從地面進行發射。此外,儘管它採用了捆綁式的推進器,但所有推進器統統繼承於V2火箭,使用的液態燃料(乙醇與液氧混合)無法貯存,只能在臨近發射時才能灌注。如此繁瑣的程序,使其發射準備時間長達20個小時,這速度根本無法適應瞬息多變的戰爭。

這不思悔改的蘇聯竟兩度犯下同樣的錯誤,連續"創造"出兩個既不中看也不中用的怪物,遇到這麼不爭氣的對手,美國心裡還挺樂呵的,可是他們完全沒有料到,真正讓他們哭的事情還在後頭。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美國估計連做夢都不會想到,就在R7導彈成功試射的短短5個月後,也就是1957年的10月,又一枚R7火箭在拜科努爾成功升空了,而這一射非同小可——蘇聯用一把無比漂亮的彎道超車將美國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這枚經過改裝的後R7火箭,沒有企圖將任何武器送往別處,而是成功地將全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Спутник-1)"

送入了地球軌道。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人類首顆人造衛星 | 史普尼克1號

這下子可把美軍的魂都嚇掉了——他們原以為這項殊榮必將屬於自己,因為美軍當時對“先鋒號”運載火箭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而自己的對手看上去還在不務正業地擺弄他們那“百無一用”的洲際導彈。

誰知道蘇聯這劍走偏鋒的一擊來得比排水渠過彎還要精彩,硬生生地用這枚完全不入美軍法眼的玩意把人類航天曆史的帷幕給拉開了!

更為諷刺的是,美軍正在研發中的“先鋒號”系列是正兒八經的三級運載火箭,其核心技術完全突破了V2火箭,甚至第三子級還採用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固體燃料。而R-7導彈的“核心技術”無非就是將五枚V2火箭綁在了一起,假如納粹泉下有知,也一定會無比感嘆:原來V2火箭還能這麼玩啊……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V2超音速火箭

這件事本已足夠讓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美軍無地自容了,而最具戲劇性色彩的事情是,先前還在嘲笑對手不思悔改的美軍也禁不住開始心慌撩亂起來,幾乎以最快的速度將尚處於拖延狀態的“先鋒TV-3號(Vanguard TV3)”趕製了出來。

就在"史普尼克1號"升空的短短一個多月後——1957年的12月6日,美國海軍火急火燎地發射了"先鋒TV3號",還在裡面放了一顆用於測試的“衛星模型”,並自豪地通過媒體向全國民眾轉播了這一壯舉。

不得不說,美軍的這次發射也算是人類航天史上的“偉大的一躍”——運載先鋒TV3號的火箭在萬眾矚目之下,"跳起來"還不足1米高就一屁股坐到地上炸燬了,至今還能在網上找到它"一跳而毀"的視頻。

落在日本的核彈,把蘇聯人炸上了太空,納粹就成了航天技術的鼻祖

美好的願望轉瞬即逝,這無疑令美軍遭受了莫大的恥辱,而雪上加霜的是,就在TV3號發射失敗的不久前,蘇聯的第二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2號(Спутник-2)"成功升空了,並且,裡面還拉著一條活生生的狗。

這件事簡直足以令美軍血濺五步:別人家的狗都上太空了,自己的火箭還在玩立定跳高,你說氣人不氣人。

但毋庸置疑是,1957年的這三次發射儘管諷刺性十足,卻算得上是人類航天史上劃時代的事件。

一方面,蘇聯將一條名叫“萊卡”的雌性混種犬送入太空,以獲取生物實驗數據,毫不避諱地彰顯了下一步的野心——載人航天計劃。

另一方面,備受辱沒的美國也發憤圖強,暗暗定下了新的奮鬥目標:一定要趕在蘇聯之前完成載人航天任務。正因如此,1958年的7月29日,一個“名震江湖”的航天部門——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肩負著光榮的使命應運而生了,並從美國軍方手中接過了振興美國航天事業的大旗。

至此,蘇美兩國新一度的較量——太空競賽正式拉開了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