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當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的那一刻,就預示著人類的命運將和這種毀滅性武器糾纏在一起。二戰結束後,人們許久未得的和平在丘吉爾的富爾頓演說之後再一次被剝奪,冷戰開始。美、蘇兩國在各個方面開始較勁,特別是在核武器上的發展更是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在美國軍隊中核武器最先配備給了空軍,而海軍在彈道導彈核潛艇服役之前,也開啟了長達15年(1945-1960年)的謀求與空軍對等的核武爭奪戰。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投放到長崎的原子彈“胖子”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丘吉爾在富爾頓發表了開啟冷戰的“鐵幕演說”

“囂張”的空軍

作為世界上率先掌握併成功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戰後的美國在冷戰伊始就開始佈局自己的核戰略藍圖。最初的十幾年時間裡,由於核武器的專用運載平臺(比如戰略核潛艇、彈道導彈等)還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戰略轟炸機攜帶核彈成為當時唯一的一種可以實現的投送方式。所以美國的核彈投送主要以新組建空軍裝備的戰略轟炸機為主,而海軍和陸軍在這種情況之下只能充當空軍的支援部隊。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二戰時期的美國陸軍航空兵(後來的空軍)

並且在1947年才正式組建的空軍依仗二戰中的卓越表現(當時主要以陸軍航空兵的名義出戰)和核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對海軍頤氣指使,聲稱要將陸軍和海軍的航空兵全部劃歸到空軍管轄之下。並建議將海軍陸戰隊獨立出來,同時要求陸、海軍在可能爆發的戰爭中只要做好空軍的支援工作就足矣,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解散海軍,因為只要有空軍和陸軍就足夠了(海軍雖然在二戰中表現出色,但珍珠港事件始終是無法被人遺忘的痛,出於這個原因讓美國海軍在很多時候處境尷尬)。這真是夠“囂張”的,陸軍倒是沒什麼脾氣,因為空軍本來就出自陸軍,“兩家”不分彼此!不過這讓曾經在二戰中戰功顯赫的海軍憤怒不已,一個可以“稱霸世界”的軍種怎麼可能在戰爭中淪落為支援他人的支援隊呢?還要瓜分、解散自己?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聲稱要解散美國海軍的國防部長路易斯·約翰遜

海軍的反抗

為了美國的戰略利益,為了海軍的生存,為了對抗空軍,更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軍費,海軍也想在當時的戰略背景下,將核武器投送的任務攬入懷中,這樣就可以擁有更加強有力的話語權。為此,海軍開始嘗試將現有的核武器與航空母艦結合起來,利用航空母艦艦載機掛載核彈的方式來實施核武投送任務,以求達到在未來核戰爭中海軍能夠有自己的“核”優勢而不是受制於人,並以此來遏制空軍“囂張”的氣焰。不過核武器的投送以當時的技術來看,只有重型轟炸機才是最優之選。此時海軍現役的艦載機根本無法完成這項任務,因為當時核彈的體積和質量都相當的大,以投送廣島和長崎的兩枚原子彈來說,重量都在4-5噸左右,要想運載這樣武器必須由專門的重型轟炸機才能夠攜帶。即使是空軍使用的運載工具也是專門研製的B-36重型轟炸機(B-29只是臨時改裝後用於日本轟炸,並非專用核轟炸機),而這種機型在航母上起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讓海軍一度犯難。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美國空軍在50年代空中核武器投送平臺B-36“和平使者”轟炸機

超級航母計劃

不過生存壓力之下一切皆有可能。在1947年末海軍通過一項決議,尋求建造一款6.5萬噸級的超大型航母(以現在的眼光看並不是很大,但在當時絕對是超級航母的級別),配備330米的超長甲板,以供海軍自己的50噸級的核轟炸機(與航母同步研製)起降使用。該型航母計劃建造五艘,首艘航母被命名為合眾國號(USS United States),舷號CVA-58。1948年7月,時任國防部長詹姆斯·弗雷斯塔爾批准了這項“瘋狂”的計劃,超級航母預計單價在當時達到了1.9億美元,加上其他護航、保障艦隻、艦載機和配套設備的建造費用,一個這樣的航母戰鬥群估價在12.6億美元左右,這在當時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計劃當中的合眾國號“超級航空母艦”

合眾國號航空母艦的設計採用了一種全通無障礙甲板結構,也就是說在甲板上沒有任何的建築物,包括艦島、雷達、飛行控制塔等設施全部轉入到甲板之下,煙囪也是可伸縮的,航行時依靠護航巡洋艦的引導來完成。艦載機原本預計搭載10到18架的重型轟炸機,並配備40架左右的護航戰鬥機,每架轟炸機可攜帶2-3枚核彈,全艦人員配備超過5000人。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合眾國號航空母艦

不過在遴選轟炸機時海軍並未找到合適的機型,因此海軍航空局在各大飛機制造商之間開展了一場專為搭載5噸級核彈的艦載機設計競賽。最後北美航空公司設計的A-2“薩維奇”攻擊機脫穎而出,該機載彈能力超過5.4噸,雖然只能載彈一枚,但能夠攜帶當時美國所有的核彈,包括Mk-III或Mk-IV核彈等。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北美航空研製的A-2“薩維奇”攻擊機

海軍上將事件

所有的一切都準備就緒,1949年4月新型航母開建,不過這級天價航母的建造計劃也引來了巨大的爭議,特別是空軍和陸軍高層強烈反對。高額的建造費用,異於普通航母的任務設定,軍種之間的相互排擠最終導致了美國曆史上著名的“海軍上將”事件。導火索就是這艘新型航母的建造,在開工第五天這項計劃突然被新任國防部長路易斯·A·約翰遜在未經國會批准的情況之下終止了。這個命令大大的刺激了海軍方面的高層人物,海軍部長約翰·蘇利文立刻辭職抗議,他認為這是對海軍的羞辱,是空軍對海軍的排擠才導致航母計劃取消。而積蓄多時的海軍、空軍互撕大戰正式拉開帷幕,不過因為海軍在該事件當中故意偽造證據詆譭多名空軍高官,使用了非常不光彩的手段最終被查了個底朝天。加上空軍和陸軍“媾和”一起聯合對付海軍,最終在這次事件中海軍方面全線敗退,多位海軍上將引咎辭職。而超級航母計劃也最終沒有被實施,有限的軍費被空軍奪走去研製B-36轟炸機了。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海軍上將起義風波起因源於美國海軍與空軍之間的矛盾激化,以及沒有更高級別的權利機構制衡而造成的

經過這次風波,海軍的超級航母終止建造,大當量的核彈不再配給海軍,投送任務完全交於空軍執行。雖然空軍一再強調B-36轟炸機的核打擊能力有多麼優秀,但是在50年代爆發的衝突表明,大當量的核彈並不適用於常規戰爭,它只有在真正的核大戰中才有可能被使用,但這種戰爭發生的概率極低。而且沒有護航戰鬥機保護的情況下重型轟炸機攜帶這樣的“殺器”全球奔襲,其危險性可以想象!加之蘇聯在此時也在不斷的試爆核武器,使用遠程轟炸機對其進行戰略核威懾顯然沒有太大的意義。綜合考慮,國防部和海軍在50年代初期再一次嘗試推進核武登艦計劃,不過這次使用的“炸彈”變的有些不同。

艦載攻擊機與戰術核彈登場

隨著核技術的不斷進步,戰術核彈開始出現,與大當量的戰略核武不同,它能夠在有限的範圍內打擊敵人而不至於引起太大的政治影響。戰術核彈的體積和重量在後續開發當中越來越小,變的和普通炸彈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連螺旋槳式飛機A-1“天襲者”都有可以攜帶戰術核武的變種機型。同時艦載機技術發展速度更加迅猛,噴氣機和彈射器的應用讓海軍可以在不必建造超級航母的情況下也能夠順利起降各種重型飛機,這讓海軍在高興之餘還很慶幸超級航母沒被建造出來,否則就真的打臉了。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A-3“空中武士”攻擊機

1950年,北美航空的A-2“薩維奇”混合動力轟炸機在中途島級航母上正式投入使用,但作為一種過渡的亞音速機型,在高速發展的噴氣時代很快就被淘汰了。此後海軍開始裝備由道格拉斯公司研製生產A-3“空中武士”噴氣式攻擊機。這款戰機雖然名義上為攻擊機,但就其體型、噸位上來看,17噸的空重和最大37噸的起飛重量,無論如何也不能將其定義為對地支援的攻擊機,說轟炸機應該更為確切一些。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A-4“天鷹”艦載攻擊機

A-3“空中武士”作為美國海軍裝備的重量和體積最大的一款航母艦載機,在設計之初就是為海軍執行核轟炸任務而生的。海軍雖然在之前的事件中受到了空軍的打擊,但為了爭奪軍費,該配置的武器還必須努力爭取,這款戰術核轟炸機就是最為直接的表現。其服役時間長達四十年,能夠攜帶多種核彈,是美國導彈核潛艇服役之前絕對的戰術核打擊主力機型。在此基礎之上美國空軍還衍生出了B-66轟炸機。此後海軍還將裝備的A-4天鷹攻擊機改造成了一款輕量級、低成本的戰術核武投送平臺,效果也不錯。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北美航空的A-5“民團團員”攻擊機

而最後一款專門為航母核打擊研製的艦載機則是北美航空的A-5“民團團員”,它也是第一款超音速艦載攻擊機,不過線性彈倉的設計卻是這架飛機的一個敗筆。雖然也擔負著戰術核打擊的任務,但其實這款飛機從未真正攜帶核彈,因為太不可靠了,後期被改為了戰術偵察飛機。60年代初由於導彈核潛艇的入役,海軍便停止了這類飛機的研製工作,轉而使用綜合性艦載機攜帶戰術核武器,比如F-14、F-18等機型。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喬治·華盛頓(SSBN-598)號導彈核潛艇


冷戰時為了軍費,美國海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核武器配備到航母上

美國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SM-65“阿特拉斯”

分庭抗禮

美國的核武器與海軍之間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糾葛,雖然最終海軍如願以償的抱得“核彈”歸,配屬到了航母艦載機上。但隨著洲際彈道導彈和導彈核潛艇的研製成功,海軍航母配備核武器在後來基本上已無太大意義了,陸基發射井、海基核潛艇和空軍重型轟炸機才是真正的三位一體。而核潛艇也成為了海軍,甚至是美國核戰略最為重要的打擊平臺,長達15年的夢想總算實現了,自此之後海軍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和陸軍、空軍分庭抗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