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勝利者效應:讓孩子獲得“成功感”尤為重要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孩子學校開展了一次家長會活動,邀請所有的父母參加。在家長會上,班主任也大致地說了每個孩子在這一學年的表現,其中,他也講到了一些相比上學期有些退步的孩子,並積極地勸慰孩子的父母說:"我們常說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孩子的失敗也不算什麼大事,只有在失敗中積累經驗,終究會獲得成功的!"雖然班主任說的也很多道理,但是今天尼莫媽媽想要跟父母們介紹另外一種觀念: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為什麼說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呢?想必有很多的父母對此有很大的疑問,其實,這句話主要是來自於浙江大學胡海嵐教授所提出的"勝利者效應",一次次的成功幫助孩子的內心建立起"成功感",由此促進孩子不斷地前進,獲得更大的成功。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勝利者效應:讓孩子獲得“成功感”尤為重要

一、"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俗話說,"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在失敗的經歷中積累經驗,能夠不斷地促進我們的成功,這句話意味著我們在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要學會坦然面對,迎難而上,勇敢嘗試和接受挑戰,不要被失敗所打倒。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父母將至這句話作為教育孩子的方法,當孩子失敗的時候,以此來鼓勵孩子。

然而,浙江大學胡海嵐教授和她的團隊在研究中卻發現一個不同尋常的道理,他們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小成功不斷地堆積起來,才更加有助於一個大成功的實現。

去年的8月份,胡海嵐教授的名字出現在中國國家科學院所公佈的新增的一批院士候選人名單裡,並且人民日報對她的評價也是非常高:亞洲第一人!新聞一出來之後,許多的網友們也在網上紛紛評論和讚揚胡海嵐教授,稱她為:"實力顏值雙爆表!"對胡海嵐教授的這個高度評價是無可厚非的,在2017年,胡海嵐就和她的科研團隊研究並且發現了"勝利者效應"這一心理學概念的,她的這項研究成果甚至登上了全世界頂尖的科學雜誌《Science》。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勝利者效應:讓孩子獲得“成功感”尤為重要

二、懂得用"勝利者效應",讓孩子獲得"成功感"

所謂的"勝利者效應"指的就是:如果一個人能夠先戰勝一個相對自己比較弱的對手,那麼之後在面對強大對手,戰勝他們的勝算往往會比剛開始就直面強大敵人更多。"關於這個發現,早在1961年的時候,就有科學家將蟋蟀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他們將蟋蟀兩兩放在籠中進行對戰,經過一段時間後科學家們發現:獲得勝利的蟋蟀,總是能夠接下去的戰鬥中繼續獲得勝利,而輸的蟋蟀也總是"一路輸"到底。

後來,胡海嵐教授也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一現象背後所表示的生物機制:生物的大腦皮層中某一神經環路,在"勝利者效應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獲得勝利的時候,這個神經環路的突觸連接程度會明顯加強,從而會進一步地影響其後來的表現。他們利用了小白鼠進行實驗,人為地加強小白鼠大腦中相關組織的連接程度,進而發現它們會更加積極地進入戰鬥的狀態。並且在一次次的"逆襲"之後,他們發現當沒有外界人為的干涉,本身能力較弱的小白鼠同樣也可以戰勝強大的對手。也就是說"我們勝利的經歷可以改變我們身體內在機制,從而為我們自身形成更有利於再次獲得勝利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勝利者效應:讓孩子獲得“成功感”尤為重要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也要學會巧用"勝利者效應"的理論,幫助孩子從一個個的小成功中取得一個大的成功。學會將成功轉化為成功之母,助力孩子做一個常勝軍!

三、巧用"勝利者效應",孩子輕鬆當上常勝軍

1、制定短期的執行目標

"勝利者效應"就是從一個又一個小小的成功不斷的積累經驗,最後促成一個巨大的成功。所以相比較於一開始就設立一個宏遠的目標,父母不如指導孩子從建立一個短期的目標開始,當短期的目標實現之後,孩子的心裡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然後再繼續的制定一個新的目標,由此才能夠不斷地推進孩子的成功。

就像"勝利者效應"原理所說的那樣:一個人勝利的經歷會改變他們身體機制,從而對其後續的經歷產生一定的影響。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剛開學之初就給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和目標,當孩子面對這些計劃的時候是不知所措的,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巨大的計劃是寬泛而不現實的,他們往往無法實現,這就會讓他們的內心感到挫敗感。

而短期目標的制定和實施,能夠讓孩子更加切實地體會到成功的感覺,這也會無形中給孩子 帶來信心和鼓勵,讓他們更加願意付出努力,只有短期目標不斷的被達成,孩子們才更加能夠體會到勝利所帶來的成就感,只有這樣"勝利者效應"也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動力。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勝利者效應:讓孩子獲得“成功感”尤為重要

2、將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相結合

動力可以分為"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內部動力主要來源於自身,而外部動力主要來自於外界對自己的鼓勵和支持,對於孩子來說,就主要是來自父母的鼓勵。但是,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都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內部動力",而不斷地通過"外部動力"來推動孩子,這其實是不對的。最好的辦法是做到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相結合,要如何提高孩子的內部動力呢?

首先父母要注意自己對孩子的誇讚方式,記得要誇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孩子的成果。這樣能夠讓孩子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得到誇讚的原因,也更能促進孩子去努力。其次,當孩子在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要多提醒他們的進步和突破,給與他們更多克服困難的信心,讓他們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害怕。最後,父母要多關注孩子自身的優勢,切勿總拿孩子跟別人進行對比。發現孩子獨自的特長所在,並因此為優勢發揚光大,成為孩子的一個閃光點。這個做法將更好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使他們獲得更多努力的內部動力。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勝利者效應:讓孩子獲得“成功感”尤為重要

3、多給予孩子一些正面的心理暗示

積極的心理暗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也能夠對孩子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些父母喜歡因為一點小事或者孩子的一點錯誤就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籤,這在父母看來沒什麼太大的問題,殊不知這可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能採用"刻板印象"的教育,要知道"成長性思維"可以說是是"激活大腦"的關鍵。父母要學會讓孩子相信,一個人的能力並不是天生就能擁有的,或者固定不變的,一個人的才華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得來的的。當孩子們意識到努力才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的時候,當他面對困難時,才能給自己更多的正面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不斷成長"。所以說,父母要學會引導孩子對自己形成一個正面的心理暗示,而不要在孩子面前去強化其負面的刻板印象。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勝利者效應:讓孩子獲得“成功感”尤為重要

我是小F媽媽,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