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影片《鹬》:做“脚手架父母”,正确帮助孩子直面困难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作为奥斯卡动画金奖影片,《鹬》动画界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备受观众青睐和喜爱。这部电影讲了一个非常简短的故事:一只小鹬在长辈的激励下,学会独自觅食,克服心中对海水的恐惧的故事。

小鹬是整部动画的主人公,它代表的是一个心智和能力都未成熟的初生生命的形象。小鹬克服困难,最终学会独自觅食的过程,其实就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缩影。孩子在成长的时候也会有自己感到害怕的东西,也许是害怕离开父母,也许是不敢失败,总而言之就是对于父母太过依赖。

这部影片揭露了就是孩子如何进行自我的成长蜕变,完成人生的跨越。而且《鹬》抛出了家庭教育的诸多问题:面对孩子的恐惧和依赖,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成长?父母的牵引和指导的界限到底在哪里?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任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不知道如何处理以上问题的父母就应该去看这部奥斯卡短片《鹬》,我们能从中找到孩子成长过程的特点,找到父母角色的最佳答案——脚手架型父母。

奥斯卡影片《鹬》:做“脚手架父母”,正确帮助孩子直面困难

一、 奥斯卡影片《鹬》:脚手架型父母给予足够帮助,学会适时放手

因为从小生活在海滩上,小鹬从来没有跨出他自己生活的地方,每天都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在海边等待妈妈寻找食物来喂自己。

它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感到非常害怕,他讨厌海浪的汹涌,直到长大了都不敢出去自己的洞穴。但是他的妈妈一直鼓励小鹬能够走出洞穴,学着自己一个人到沙滩上觅食。

在第1次觅食的过程中,小鹬在海边感受到海浪的冲击,即使他很害怕的直接跑回家,无论妈妈怎么安慰和鼓励都不敢踏出去。妈妈为了促使小鹬能勇敢的迈向沙滩,他狠下心来不再帮小鹬觅食,而饥肠辘辘的小鹬从白天等到黑夜都没有看到妈妈来再给它投喂,所以他只能被迫走到海滩上。

这一次他又遇到了海浪的冲击,非常害怕自己会被海浪卷走,但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他不得不告诉默默地给自己鼓劲: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而在这次上涌的海浪中,一只寄居蟹被冲到沙滩上,他们相识后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奥斯卡影片《鹬》:做“脚手架父母”,正确帮助孩子直面困难

渐渐的,小鹬对海浪的恐惧越来越小,一个原因是他不得不去觅食填饱自己的肚子,另一个原因是他非常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寄居蟹,所以越来越勇敢地迈向沙滩。

小鹬之所以能够克服对海水的恐惧,最后还交到好朋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妈妈有培养小鹬独立能力的意识。妈妈明白小鹬必须摆脱对自己的依赖,才能够有所成长,所以她把小鹬轻推出了从小到大的舒适区。

在短片《鹬》中,小的妈妈是非常典型的脚手架型父母,她懂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不会对孩子过于宠溺。她能够给小鹬足够的帮助,但是在关键时刻,妈妈也能狠下心来放手。

奥斯卡影片《鹬》:做“脚手架父母”,正确帮助孩子直面困难

二、 做"脚手架父母",正确帮助孩子直面困难

脚手架型父母这一概念是从《优秀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被提出的,这指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脚手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支持,不应该放手不管或者让孩子直接做完。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帮助和干预孩子学习生活的尺度,要合理分配教育孩子辅助孩子的时间,划定清晰的界限,做到既能给孩子清晰的指引,又不伤害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生活中父母教孩子如何骑自行车来做例子,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其中一种是"放任自由型",父母常常对孩子放手不管,认为自由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自己去玩。但是,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在同一个错误中摔很多次跤。孩子在试错的过程中可以学会正确的做法,但是也有的孩子因此晒出了严重的伤痛,从此抵触自行车。

奥斯卡影片《鹬》:做“脚手架父母”,正确帮助孩子直面困难

另一种是"紧张包办型",当孩子骑上自行车的时候,父母就一直跟在孩子的身后,全程扶着自行车的后座。就算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但是还是不忍心撒手,生怕孩子摔跤。尽管孩子大呼:"我想一个人试一试",但是父母还是不愿意放手,怕孩子摔伤撞伤。结结果常常是不仅孩子没能学会骑自行车,而且父母还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将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就是脚手架型的教育模式。脚手架型父母会在孩子学骑自行车的时候告诉他方法,等到孩子能够掌握一些技巧的时候,就会放手,在一旁看着孩子试错学习

孩子成长的结果最终有自己决定,而在孩子最弱小无助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但是父母必须要分清亲子之间的角色,不能够代替孩子思考做事,也不能扣过分干预孩子的选择,在孩子该有的阶段和年龄过程中给予他足够的自由,去获得更大的发展。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经历了挫折和错误,孩子才能有所收获,对自己和世界有更深的认识。

奥斯卡影片《鹬》:做“脚手架父母”,正确帮助孩子直面困难

三、 学做"脚手架型父母",你需要知道这三点

1、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给孩子提供帮助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首先分析孩子的需求和实际是否相符,明白孩子所寻求的帮助是否有必要、他自己是否能做到。

如果事情确实需要父母辅助,那么父母就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但是如果孩子是因为太懒、不自信或者出于对父母的依赖心理,那么父母就要切忌轻易插手,多用鼓励、赞赏的方式促使孩子独立完成。

要给孩子恰当的帮助,父母首先要在心中进行评估,最重要的不是短时间内把一件难事完成,而是在心理上给予孩子支持,给孩子勇气去面对未知。

2、不轻易否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与父母分享喜悦、与父母倾诉时总是被忽略,那么孩子的热情就会被浇灭,他也会逐渐地怀疑自己的感受是否有问题。至此,孩子很可能不敢向父母寻求帮助,更会因此不自信而不愿意向他人倾诉自己感情。

当孩子需要孤独地面对一切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其他思想影响,一不小心走了弯路。面对孩子的感受,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父母都不应轻易地否定孩子的感受。逃避和否定不能让孩子学会处理情绪,而直面问题不仅能够教育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使孩子有勇气和信心面对困难。

奥斯卡影片《鹬》:做“脚手架父母”,正确帮助孩子直面困难

3、善于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从空谈而来,就算他也父母相处地融洽,但也有可能在走向其他群体的时候感到不知所措。所以,父母应该要善于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比如在小时候带着孩子去邻居家里做客,邀请小伙伴、好朋友到家里来玩……

而且,父母不应以大人的身份强制介入孩子与他人的交往,只在一旁引导孩子理解别人的行为、领会别人的意图就已经足够。

我是小F妈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