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女孩哭鬧控訴,要不要給孩子穿名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9歲女孩哭鬧控訴,要不要給孩子穿名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南京英孚青少兒英語於2002年成立,18年來深耕南京。專注3-18歲孩子英語教育,英語啟蒙、英文閱讀興趣、考試學習、出國留學來英孚就夠了。我們的運行及管理遵照EF全球統一模式。50年專業英語教育經驗值得信賴,關注英語,關注孩子。


看見女兒歇斯底里朝我吼叫的樣子,我真恨不得抽自己一耳光。


我給她買了一條她唸叨了很久的JK(因女團興起的日系制服)裙子。


可沒想到,她竟然因為我給她買的裙子不是日本名牌而大發脾氣……


她扔東西、絕食、哭鬧、甚至沒良心地控訴我:


“媽,都怪你,讓我丟盡了臉。”


那一刻,我心如刀絞……


當媽後,我特別喜歡給孩子買買買。


沒事就喜歡在各種購物網站裡溜達,只要看見好看的、好用的、好玩的,我總是忍不住想要買給孩子。


為了保證給孩子買的東西都是最好的,我常常去逛各種種草帖、評測帖……


看著孩子衣服比別人漂亮,用品比別人高級,老母親的心裡真是滿滿的自豪感。


我特別堅定地認為,給孩子最好的是理所應當的。


直到昨天,9歲的女兒因為我沒有給她買到正版的JK制服大發脾氣,我突然反思:


“我一直以來的富養,是不是錯了?”


從小到大,女兒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名牌。即使不知名,我也是嚴把質量和顏值關。


但這一次,我突然意識到女兒似乎在拿名牌和價錢來綁架自己的快樂,甚至在理所當然的消耗我對她的寵愛……


9歲女孩哭鬧控訴,要不要給孩子穿名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01


別讓孩子成為“名牌”的奴隸


一位心理醫生曾講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初中男孩,家境很優渥。從小,他的爸爸媽媽就給他買很多高品質的衣服和玩具。


男孩也因此變得越來越挑剔。現在,他更是隻穿名牌。


他的媽媽特別擔憂,擔心他拜金主義傾向太極端。


因為他的拜金意識已經逐漸泛化到各個方面,從衣食住行到吃喝玩樂,他言必談品牌和價格,只要稍微便宜的東西就一概排斥。


甚至還會“以貌取人”,看見穿名牌的人,他積極熱情;


看見衣著普通的人,他就不屑一顧,嗤之以鼻。


在他的眼裡,品牌和價格就是一個人的名片。


想起希臘學者郎加納斯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對金錢的貪求和對享樂的貪求,會促使我們成為他的奴隸,或者說把我們整個身心投入深淵。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一位90後女孩,從小就特別喜歡穿名牌、買名牌。


上了大學後,她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只要是當下流行的、只要是別人力薦的,不管有用沒用、不管自己是否承擔得起,她都通通收入囊中。


父母給的錢花光了,借唄花唄花光了,她就把目光盯上了網貸……


一年內,她網貸平臺高達763家,消費120家,分期平臺13家。


支付寶的橙子大數據對於她的個人黑風險指數評分達到E級別,風險更是高達99%,所有的網貸平臺都開始對她秒拒。


而那些被她借過款的平臺,更是威脅她、恐嚇她、甚至揚言要把她的家人、朋友都牽扯進來讓她難堪。


不管她說多少句,“一定想辦法還進去”,也沒有一家平臺願意相信她。


於是,各種網貸逾期讓她的徵信變得滿目蒼夷,各種暴力催收讓她奢華光鮮的生活變得狼狽不堪。


名牌就像一種“標籤”,如美食、電影、讀書、健身一樣,作為一種喜好它本身沒有錯,但若變成了貪婪的慾望就是一場災難。


喜好和興趣讓人生快樂而豐盛,但慾望和貪婪,卻是永遠填不滿的深淵。


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必將回以凝視啊……


9歲女孩哭鬧控訴,要不要給孩子穿名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02


別讓孩子喪失感知幸福的能力


小時候,五毛錢的冰棍可以讓我喜滋滋地樂上一整天;


免費的露天電影,可以讓我興奮地期待大半個月;


過年穿的新衣服,讓我一整個春節都在喜滋滋中度過……


可現在,35塊錢的哈根達斯,我女兒吃兩口就不吃了;


我花好幾天做的旅遊攻略,比不上一部手機帶給她的快樂;


看到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買給她,也只能得到淡淡的一句:“謝謝媽媽……”


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現在的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太差了。


確實是。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予取予求,讓孩子喪失飢餓感的同時,也讓孩子喪失了幸福的源動力。


孩子輕而易舉地享受了太多的舒適、高級、哪裡還知道自己已經多幸福?


國外有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她從小在豪宅、名車、名牌加身的浸染下長大。


9歲女孩哭鬧控訴,要不要給孩子穿名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金錢的魔力,讓她擁有了閃亮的外表,但同時也滋生了她與年齡完全不相符的傲慢。


她在自己的Rap中,極力炫耀自己高人一等的優渥。


她用自己嗤之以鼻的牛排、紅酒,鄙視平民實現不了的快餐自由。她用自己奢靡輕鬆的生活,嘲諷著普通大眾為生活奔波的狼狽。


9歲女孩哭鬧控訴,要不要給孩子穿名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想起《生命的靈魂》中有這樣一句話:


“一個缺少靈魂的人,即使擁有再多的金錢也無法彌補無趣生活帶來的煩惱,

因為他們不會享受生活,也無法體會生活的奧秘。”


是啊,若我們眼裡只剩下金錢,人生還有什麼值得期待?


就像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的那樣: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03


給孩子名牌,不如給孩子見識


哈佛女校長德魯.福特斯說:


“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的優秀程度。”


花盆裡長不出大樹,庭院裡養不出駿馬。


我們給孩子吃得再好,穿得再好,都無法豐盈一個孩子的內心。


但孩子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感受過的世間百態,都會凝結成孩子精神的內核,成為他們行走人生的指路明燈。


杭州男孩辛巴,從3歲起就開始跟著父親走南闖北。


去北極看過熊,去南極看過企鵝。


吃過全球各地的美食,見過最酷炫的極光、星空和閃電。


釣過食人魚,捉過凱門鱷,蒸過80℃的桑拿、滾過-20℃的雪地,體驗過世界最高的鞦韆,感受過無與倫比的刺激與心跳。


一路上的驚喜和震撼,困難和疼痛,讓那個曾經打針都哭鼻子的小男孩,越來越堅強,越來越勇敢。


9歲女孩哭鬧控訴,要不要給孩子穿名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圖片來源:澎湃、秒拍


他被小蟲叮咬一百多個包,奇癢無比,不言棄;


他跟著父親徒步7個小時,登頂海拔4000米的高山,不言棄;


他愛上了攝影,並對自己的熱愛全情投入,不言棄。


電影《後會無期》中有句臺詞:


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是啊,沒有見過天地之大,怎能做到心有乾坤?


不登山,不知山高。


不涉水,不知水深。


不賞奇景,怎知其絕妙。


最好的教育,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一個見過星辰大海的孩子,不會拘泥於腳下的三寸土地。


一個見過人生百態的孩子,不會為眼前的世俗而彎腰。


一個見過大千世界的孩子,更知道自己是誰,要成為誰。


作家蘇芩說:


一定要多見世面,只有這樣,別人才不敢對你敷衍。


是啊,見過世面的孩子,未來不會虧待他,世界也不敢敷衍他。


因為他們真正擁有,所以他們無須害怕。


做孩子的“衣食父母”,其實並不值得驕傲。


幫孩子成為他自己的“衣食父母”,才是父母最大的驕傲。


因為有趣的靈魂比好看的皮囊值錢多了!


共勉!


9歲女孩哭鬧控訴,要不要給孩子穿名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