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體制內適婚男女兩條結婚建議

根據我多年的婚戀行業從業經驗看來,男生體制內外和女生體制內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一般男人都比較喜歡找體制內的女生。很好理解,體制內的女生朝九晚五,週末雙休還有法定節假日,幾乎不會加班,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家庭和照顧孩子上。所以體制內的女生在社會上的精英男面前一直都是搶手貨。


而對於大多數的體制男來說,基本上一眼可以看到頭,除了績效,其他的幾年下來都不會有大浮動,連這一輩能賺多少錢上班第一天都可以算到。如果再找一個非體制內女結婚,賺的少,工作不穩定,懷孕生子可能面臨下崗,這無疑是對收入不高的兩個人的大打擊。而社會上的精英女也絕對不會找個公務員男在家相妻教子。

所以如果你是普通家庭出身,且原籍不在工作城市的單身男公務員,不希望自己婚後生活質量因為買房而下降的太離譜,日子過得太苦逼,選擇對象的時候可以適當放低自己的預期。
老孟給你一個建議:
重點留意選本地女,尤其是對方父母也在體制內的本地女。
首先,改革開放已經40年,1995年之前進入體制工作的人,他們的後代,正陸續進入適婚年齡。其次,體制內的人,對同行,往往有種簡單的信任。
這裡老孟要提醒一下,這個信任不是無條件覺得你好,而是覺得你不好時可以找你單位。
這一點是體制內獨有的特點,找到你單位去控訴你的過失,而且,有對口的部門接受這種控訴,機關黨委、機關紀委都會對此記錄在案。
這恐怕也是丈母孃青睞找公務員的另一個因素,將來女婿平步青雲萬一負心,那麼體制內女婿的沉沒成本明顯要高於體制外女婿。


其次,90年代中期之前進入體制的本地家庭,自身住房是多少壓力的。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開始推進,在此之前的人,現在基本都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的住房。
沒有壓力的家庭,想法和有壓力的家庭是不一樣的,這些家長並非期望女兒要嫁個大富大貴,然後仰人鼻息的過一輩子。


在這些家庭心目中,嫁女最優選擇是找個有一技之長,學識過人收入豐厚且門當戶對的金龜婿。
但最優往往不容易實現。於是,找一個穩妥的人託付終生,而且還能留在身邊,也不失為一種次優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