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四十而已

貝克街探案官


深圳,四十而已

作者:賈沛霖


深圳特區迎來了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首40年前,深圳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小漁村。從一片貧瘠中,被樹立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再到40年後,如今已然成為改革開放最為成功的試點城市之一。深圳所帶來的,就是經濟的活力。


在深圳崛起的同時,與之交相輝映的,是一大批各式各樣的企業。40年間,沉沉浮浮,有的企業曾經輝煌過,沒落了;有的企業一直不溫不火,未上臺面;而有那麼一部分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成為中國巨頭。


很難去界定究竟是深圳成就了這些巨頭,還是這些巨頭的發展造就了深圳。點開深圳企業500強的名單,長長的一摞名字直到數百名仍然為人們熟知。而這些企業都是在這40年間飛速崛起而生。


深圳有著自己的“深圳速度”,而深圳的巨頭們,也跟隨在這速度後亦步亦趨。


華為


提起深圳的企業巨頭,首當其衝無法繞過的就是華為。在如今這個大環境中,華為已經成了深圳和中國的標杆。


但是讓任正非如今在回想一次當時的創業經歷,他一定不會想到自己可以把華為做到這麼大。


1987年,剛剛在南油公司因為上當被騙取了200萬公司鉅款的任正非,遭到了開除。一家人擠在深圳的小窩棚裡,糟糠度日。


但是一家人總不能長期如此下去。痛定思痛後,任正非再一次拿著借來的2萬元,在深圳創辦了“華為”。華為的名字來源於“心繫中華,有所作為”,任正非作為老一輩軍人,創辦公司依然取名如此。華為創辦後,任正非決定專攻當時十分火熱的電話交換機市場。


靠著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窗口,任正非當時拿貨也十分方便,並且還能緊跟市場潮流。沒過多久,他就發現市場上交換機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當選擇某個品牌後就容易極度依賴,從而對本公司發展產生不利。


在這種背景下,任正非決定開始走自主研發之路。第一款自主研發的交換機品控不佳,傾盡全力才賣出200多套,差點賠到底掉。直到第二次研發,才走上正軌。此後,華為的自主研發就一直貫穿始終。


直到今天,專注自主研發、大舉進攻的華為已經成為當之無愧全球通信市場的第一名和巨無霸。在通信設備市場,5G,消費電子等領域,已經進入全球的各個角落。


2020年8月,華為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49位。


騰訊


說起馬化騰,說起那隻企鵝,如今幾乎在中國無人不知。


1998年,馬化騰和張志東一起創辦了騰訊。當時廣東電信招標要做一個即時通訊系統,90多萬的標價讓馬化騰心動,找了幾個人一起開發。雖然最後沒有中標,但是這款即時通訊軟件給他們帶來了契機。


即時通訊概念的出現在當時的國內十分新穎,QICO甫一上線,人數就不斷增加。那隻調皮的企鵝,成了所有網民的印象。


進入21世紀,騰訊抓住了無線業務的爆發,迅速映入更多人的眼簾。推出QQ增值服務,讓騰訊賺得盆滿缽滿。繼而在2004年開始進軍網遊市場,從鬥地主棋牌遊戲入手差異化競爭,逐漸成就了騰訊的網遊霸主地位。


時至今日,QQ和微信雙雄的爆發,讓騰訊佔得先機。網遊市場當之無愧的巨無霸,更是為騰訊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如果稱當今國內互聯網的霸主是誰,那麼騰訊必定能一爭頭名。


2020年8月,騰訊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197位。


OPPO


2006年,從步步高獨立出OPPO品牌後,陳明永去了一趟華強北。


當時的OPPO主營業務還是在生產各類播放器和影音設備,但是市場越來越小,同質化嚴重,如何帶領OPPO獨立後突圍,成了陳明永心頭的問號。


在華強北逛了幾圈,反覆比對之後,陳明永得出了一個結論:市場上沒有什麼好手機。


背靠步步高集團,OPPO決定在手機業務上發力。2008年,OPPO推出了第一款手機,主打音樂、年輕化概念,市場上火爆一時。


但是2010年iPhone 4的橫空出世,讓所有人看到了智能機的未來。


陳明永於是帶著OPPO來到了深圳。


深圳,四十而已


來到了深圳,意味著更加貼近技術發展前端。移動互聯網、手機制造、芯片等業務都讓OPPO走在了前列。


來到深圳十年,OPPO成為了國內以及國際市場頂尖的手機廠商。強勢的線下渠道、年輕化和顏值的攻略,讓OPPO成為了國內廠商前四。


2020第二季度,OPPO以2580萬出貨量排名全球前五,市佔率高達9.1%。


陳明永的OPPO崛起夢,成真了。


大疆


誰都沒想到,小小的一架無人機,讓這家公司站上了世界之巔。


大疆,這樣一家以前默默無名的深圳公司,2006年才建立的“新人”,僅僅年時間,就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汪滔,畢業論文都以直升機懸停技術為題的技術男,在2006年拉著兩個同學一起創辦了大疆。


最開始的大疆,一窮二白。汪滔找來技術人才,人家一看大疆的辦公室掉頭就走。沒辦法的汪滔只好把自己掰兩半用,兩年後,大疆開發出了軟件,一舉在業內成名。


成名後的大疆才開始吸引到人才。在源源不斷自主研發的支持下,大疆從軟件開發到軟硬合一,終於在2012年開發出了精靈Phantom1無人機,引爆了市場。


民用無人機市場的巨大空間以及此前設備的缺乏,讓大疆成為當之無愧的頭牌。在推出第一款精靈Phantom1無人機後,大疆在8年間,就牢牢把控住了超過70%的全球市場。


深圳,四十而已


對於汪滔來說,他是十年磨一劍。


而對於他的大疆來說,僅僅是剛開始起步。


富士康


郭臺銘可能覺得自己的鴻海在發展歷史上最為精明的一筆,就是在深圳建立了產業園。


1974年,懷揣著30萬臺幣的郭臺銘在臺灣建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熬過了頭幾年後,郭臺銘開始在製造業領域大展拳腳。隨著臺灣製造業的復甦,鴻海也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時間來到1988,當時的深圳已經迎來了改革開放的第八個年頭。改革開放的結果初有成效。


郭臺銘看到了機會,決定帶著鴻海進入大陸。在深圳投資建立了第一個生產基地,郭臺銘也給新公司取名為“富士康”。


郭臺銘在第一個工廠開工時對員工說道:“這裡以後會建立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工廠。”


當時底下沒有一個人信他。


8年後,當初的一個小工廠已經成為巨頭,1996年郭臺銘再次來到深圳龍華,大手一揮,“所有看得見的土地我全要了。”


將近3平方公里的土地到了郭臺銘手中,幾年後,成為了富士康龍華園區。


當初郭臺銘的豪言壯語,如今已經徹底證實。富士康在深圳已經不僅一個龍華科技園,在觀瀾科技園,松崗,福永塘尾,皆有富士康的影子。


2020年8月,富士康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6位,位列全球華人科技企業首位。


中興


華為在深圳如火如荼,而他的同行中興亦是如此。


1985年,西北的一家工廠科長侯為貴決定不再繼續在國有工廠幹下去了,“下海”去了深圳。


深圳當時改革開放剛5載,大片機遇在這片土地上等著侯為貴這樣的人到來。


來到深圳後,侯為貴創辦了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起初並沒有涉及到高精尖行業,而是一家普通的加工製造企業,電風扇、電話機、電子琴,無所不包。


但是侯為貴看在眼裡,想到這樣的模式和在西北老工廠裡有什麼不同。正值國內通信市場對外國品牌開放,大量成熟的國際品牌入駐國內,剎那間,國內企業就沒了市場。


代工沒有前途,侯為貴決定舉公司之力投入研發。一年後,中興自研的國產數字交換機投產。隨後掌握了自主權的中興在國內通信市場開始嶄露頭角。


2001年,中興在海外市場收入僅佔總收入的4%,而今天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50%。


中興也因此在全球通信市場,與華為一起分得了一杯羹。


華大基因


上個世紀90年代,國外發達國家紛紛開展人類基因組計劃,在華盛頓大學做基因研究的汪建認為中國也要參與進來。


給部委寫信沒有回聲,汪建決定自己來。建立華大基因後,拉資金拉取地極為困難。直到一年後,華大基因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被納入了國家計劃,華大基因才得到了資金。


華大基因先後成立了北京研究院,杭州研究院,分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以及水稻基因組計劃。


僅僅一年,華大杭州研究院就完成了任務,在《Nature》期刊上發表了極具影響力的論文,一舉打響自己的知名度。


而在2003年SARS期間,華大基因成為了國內第一個破譯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方,並且在全球首個公佈SARS診斷試劑盒。


隨後華大基因獲得了巨量資金和關注,一路飛速發展。並且在2007年,於深圳成立了研究院。


成立當年,深圳華大基因就完成繪製“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圖譜” ,並在《自然》發表封面文章。


2017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測序機構的華大基因,成功在A股上市。


深圳,四十而已


因為基因組計劃大獲全勝的華大基因,直到新冠病毒流行期間,華大基因的病毒檢測盒成了華大基因業績爆炸的增長點。


2020年上半年,華大基因營收同比增長218%,淨利潤增長734%。這兩組數字,震撼了所有人。


而華大基因,也當之無愧成為深圳基因行業的巨頭。


縱觀深圳改革開放40年,迸發出了難以想象的極具活力的企業。它們之中有的穩紮穩打,站穩腳跟;有的突飛猛進,一舉成名;而更多的,雖默默無聞,卻組成了深圳改革開放的中堅力量。


這些誕生亦或是轉移至深圳的行業巨頭,無一不是藉著深圳特區改革的春風,一步步走向了世界之巔。到2020年8月最新一期世界500強榜單中,深圳獨佔席,行業涉及保險、通信、製造、地產、銀行、互聯網等。


時代在不斷變化,而巨頭們仍將前行。


在不斷地深化改革中,深圳的光芒在未來將會更加璀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