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2020年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發現一塊定遠艦鐵甲,這是目前國內出水的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

據《中國駐德大臣李與德國旦丁伯雷度之伏爾鏗廠兩總辦訂定遠艦合同》記載:定遠艦鐵甲為康邦鐵甲,即鋼面熟鐵甲的複合裝甲。這塊鐵甲長2.86米、寬2.60米、厚0.33米,重達18.7噸,是定遠鐵甲艦身份的關鍵證據。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沉寂百年,戰艦鐵甲重見天日,斑斑鏽跡要為我們訴說當年怎樣的驚心動魄?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聽,它正在向我們娓娓道來…

大家好,我是一塊防護裝甲,原先是赫赫有名的定遠艦上的一部分,從沉沒那一刻起,我並沒有想象過還能重見天日。在海底沉睡了126年,海水的腐蝕已讓我鏽跡斑斑,這和百年前的風光耀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好在大海並沒有將我徹底吞噬。回想百年前,定遠艦每到一處都會成為焦點,我們是那樣的驕傲!但艦隊沉沒的那一刻,我們又是何等的脆弱!

洋務運動

我們的出現,還要從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運動說起。那是一個風雲際會的年代,對中華民族來說又是一個黯然神傷的年代。19世紀中期,兩次鴉片戰爭中,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龐大的大清朝並沒有展現出與其國土面積和經濟規模相匹配的國家實力,他顯得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除了外患,還有內憂,1853年3月,洪秀全在文武百官、太平軍和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改作天王府,並宣佈定都金陵,改名天京,太平天國運動達到鼎盛,半個中國已經被太平軍佔領。

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繼續為衰敗的老大帝國續命,清政府中的一些人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這些人又被稱為“洋務派”。

1861年1月,“恭親王”奕訢會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開始推行洋務運動。1861年還發生了一場對大清國影響深遠的政變——辛酉政變,辛酉政變打倒了顧命八大臣勢力,從此,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由於奕訢在政變中有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洋務運動的開展。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李鴻章,江南製造局

洋務運動中,出現了一大批被人熟知的洋務派人士,在中央有恭親王奕訢和軍機大臣文祥,地方上有“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湘淮集團,包括考上狀元,後來又“實業救國”的張謇等,他們積極主張學習西方的聲、光、電等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製造業。

洋務運動以“自強”、“求富”為口號。

所謂的自強,就是引進西方國家的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其中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械製造廠等一系列軍用工業生產廠建立起來。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張之洞,漢陽鐵廠

所謂的求富就是指興辦輪船、鐵路、電報、郵政、採礦、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建立了輪船招商局,這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1880年,左宗棠創辦蘭州織呢局,成為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鼻祖。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通濟艦

除此之外,洋務派還積極創辦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了一大批翻譯人才、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最為人熟知。

說實話,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發展,推動了古老中國的科技發展。但是,由於清政府統治階級自身的腐敗和愚昧,洋務運動最終只能以失敗收場,並沒有讓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北洋海軍

1888年12月17日,山東在威海灣灣口,面積只有3.15平方公里的劉公島上,西伯利亞的寒風已經開始源源不斷地吹過來,雖然受海洋氣候影響,這裡並不似內陸那麼幹冷,但是島上也已經零星的有了一些雪花。在獵獵寒風中,旌旗飄揚,軍威雄壯,一支不同於以往的海上力量——北洋水師正式成立了。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洋務運動中最為人們所知的一個產物就是北洋水師,這是我們的組織,也是我當年奮鬥過的地方,我組成了它,它成就了我。

關於北洋水師和北洋海軍,其實二者是不一樣的。1875年,以北洋大臣榮成的綠營水師為基礎,在天津編練蒸汽化的近代化海軍艦隊,1880年後改稱北洋水師,直至8年以後清政府批准頒行了《北洋海軍章程》,北洋水師才改用了“北洋海軍”名稱。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人們都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的,北洋海軍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才建成的——大概十三年。

1875年,光緒帝剛上位,總理衙門就提出了建立海軍的方案,皇帝將北洋水師建設的艱鉅任務派給了北洋大臣李鴻章。李鴻章並沒有大步邁進,而是小步快走,當然,這也可能和清政府沒有真正下定決心有關係吧,錢不到位事兒難辦。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李鴻章先是通過赫德在英國訂購蚊船四隻,從名稱上你就能猜出一二,蚊船船身極小,放在大海里就像蚊子一樣。1876到1877年間,320噸到440噸不等的蚊船“龍驤”、“虎威”、“飛霆”和“策電”先行到位。1879年,又向英國訂造了兩艘撞擊巡洋艦揚威號和超勇號。

1879年,在光緒做皇帝的第五個年頭,日本趁清政府和沙俄交涉伊犁問題之機,出兵佔領琉球,廢琉球國王,改琉球為日本沖繩縣,日本人把趁火打劫玩成了藝術。清廷大受刺激,終於痛下決心,真正開始籌備海防,1880年和1881年向德國伏爾鏗廠定造“定遠”和“鎮遠”兩艘鐵甲艦。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現代復原的定遠艦

定遠艦和鎮遠艦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裝甲艦,滿載排水量為7670噸,航速高達15節,主炮為4門305毫米克虜伯後膛炮,一度被譽為“亞洲第一鉅艦”、“遍地球一等之鐵甲艦”,從我一百多年後出水的體量以及厚度上,你就能想象當年鉅艦的宏偉。

也許從這些數字上看,你們可能沒有什麼概念。我們縱向比較一下,直到2000年,從俄羅斯引進滿載排水量7940噸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才在噸位上超過了定遠和鎮遠,這期間的一百年,中國再也沒有戰艦在噸位上超過這兩艘鐵甲艦。就在我們到達中國的同年,受中法戰爭的刺激,清廷採納了李鴻章專設衙門以統轄劃一之權的建議,決定設立海軍衙門,也就是清政府的海軍司令部。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現代級導彈驅逐艦137號艦福州號

從一開始的蚊船,到後來北洋海軍成立,我們所處的這支海軍,大大小小吸納了數十艘船隻,許多船隻在當時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僅從硬件上看,確實可以成為“亞洲第一”。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北洋水師船隻彙總(資料來源:清末海軍史料)

然而,風光背後暗藏危機。

於內而言,舊的體制已落後於時代。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海軍建設軍費一直不到位,這一點大家都承認,只不過有不同的版本,有人說是慈禧太后把海軍軍費拿去過壽了,有人說是皇帝的老師——戶部尚書翁同龢,多次駁回海軍關於軍費的請求,當然,還有人說是李鴻章等一干官僚,各有各的小九九,將軍費中飽私囊了。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軍費不足歸根到底還是官僚體制不符合時代發展了,當時的大清國,軍隊內外都存在嚴重的腐敗,朝堂上下黨朋傾軋,大家不幹實事還相互甩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嚴重,“作風嚴重不實”。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北洋海軍官兵

反觀日本,自1890年後,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軍、陸軍(這非常畸形,但在當時很有效),1893年起,明治天皇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元,再從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補充造船費用。舉國上下士氣高昂,與當時的大清國形成了鮮明對比。

於是,量的積累終於形成了質的變化,並且最終在公元1894年集中體現了出來。按中國干支紀年,那一年是甲午年。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1894年,我們這些又沉又重的鐵傢伙來中國已經十年了。日本在這期間迅速發展並極速擴張,終於,中國和日本發生了決定國運的一場戰爭。

主要戰鬥有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威海衛海戰。戰鬥中我們雖然對日艦隊造成了重創,但我們的損失更大。在威海保衛戰中,定遠艦不幸被日軍魚雷艇偷襲成重傷擱淺,定遠艦隻能充當浮動炮臺,為避免資敵,水師提督丁汝昌下令由北洋水師自行炸燬定遠艦,我就是在那個時候沉入了海底···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定遠艦的同級姊妹艦鎮遠艦於1894年11月14日進港時不慎觸礁受傷,後被原先的大副後來的管帶楊用霖修復好,但是於1895年2月17日被日軍繳獲,編入了日本海軍。

甲午戰敗,北洋海軍覆滅,這也標誌著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

我想做個警鐘

百年前的北洋海軍,被人稱為“亞洲第一海軍”,今日中國之海軍雖無“第一”之虛名,但蒸蒸日上之勢有目共睹。

1950年,剛上任的海軍司令員蕭勁光視察劉公島海防建設,向當地漁民租用了一條漁船。當時漁民都感到非常困惑,堂堂中國海軍司令竟然要租用漁船視察劉公島。1980年,劉華清將軍訪問美國海軍艦艇,參觀中,美方要求“保持距離”,堂堂一國將軍只能踮著腳吃力的向前探著身子觀察艦載機的細節,老將軍發誓“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現在,中國不光有了航母,而且有了雙航母,性能全球一流的萬噸大驅055型驅逐艦也開始批量建造,現在大家形容中國每年造艦速度就像“下餃子”。能看到這一切,我感到無比的高興!

我不知道我的出現對你們來說是高興還是悲哀,從我身上你們能看到百年前清朝海軍的輝煌,還能夠更真切地閱讀那段歷史,但同時我又是百年屈辱的一個縮影,不願更不忍被人回憶。

史海浮沉,時隔126年北洋水師定遠艦重見天日

人們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管你高興也好,悲哀也罷。我本質上就是一塊鏽跡斑斑的廢鐵,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可能會把我當做文物來研究。但作為洋務運動的見證者和甲午戰爭的親歷者,我更想成為一個警鐘,時刻警示你們: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只願中國人民能夠自強不息,固我國防,人人樹立憂患意識,不再讓百年前的屈辱重演。中國軍人能夠以“明天戰爭就要來臨”的意識去練兵備戰,建立強大海軍,護佑華夏子孫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