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贫穷中年人的养娃经济学,四面楚歌的境况

到中年,四面楚歌


01

人到中年,房子和娃都成了人生大事。

最近这段时间,中年人一碰面围绕的话题多半都是:“您家孩子放假去哪儿?”

谁都知道暑假是不可多得的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时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位合格的都市父母,这不仅关乎自家儿女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不能丢了自己的面子。

不过,关于暑期花费到底能有多贵,搜一下新闻就知道了。去年就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新闻《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妈妈晒出孩子的暑假清单:课程班、兴趣班和旅游,整个暑假的开销近3万!新闻一出就引起无数家长共鸣

疫情下贫穷中年人的养娃经济学,四面楚歌的境况

然而,今年的价格更是高到吓人,已经跑到8万了!

疫情下贫穷中年人的养娃经济学,四面楚歌的境况

不过,为了站在暑假鄙视链顶端,中年人的钱包个个都挺争气的。什么“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不存在的,咬咬牙总是可以的。


疫情下贫穷中年人的养娃经济学,四面楚歌的境况

于是,应运而生了一份纯24K“暑假鄙视链”:


世界各地随便走走>出国游学>国内游学>补习+兴趣班>户外郊游+自学>小区方圆5公里内游荡......


据说今年还诞生了专门针对新款研学游学项目的鄙视链:


家长群里的画风都是这样的:

家长A:


感觉这个太空夏令营不错啊,内容丰富,去北京,价格也合适,有宝妈想要参加吗?可以一起报名,孩子出去也有个伴,省得暑假窝在家里看电视。


家长B:


我们报了美国NASA的太空营了,是全英语浸润式学习……


家长C:


我家儿子闹着要去北极营,费用虽然有点高,大概10万左右,但能跟着专家去北极考察体验,拓宽孩子视野,还是很值得,正准备给他报名呢。

世上本没有跑道,跑的人多了便有了跑道。

只要你想着不能让娃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会有人给你规划出无数条跑道。

疫情下贫穷中年人的养娃经济学,四面楚歌的境况


02

中年父母一掷千金的样子,像极了家里有个矿。但事实上,有组数据显示:支撑起出国游学市场的家长,过半都只是普通工薪层而已。


在孩子参加过国际游学的家长中,近40%的家长月入区间为1到2万,近25%的家长月入区间为8千到1万。收入区间在3万到5万的家长不过占10%左右,而收入5万以上的家长还不到10%。

据说那些表面上为孩子花钱眼都不眨的中年人,背地里都在花式哭穷。暑期哭穷已是当下中年人中流行的新型社交技能。随便在社交网络上搜一搜“暑假”这个关键词,到处都能看到中年人的暑期经济账。


疫情下贫穷中年人的养娃经济学,四面楚歌的境况

硬核中年父母,就是哪怕在没钱的的现实下,依然能挣钱+省钱,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但为什么要这么拼呢?


有些人是志在必得,一心想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人中龙凤;但更多人是身不由己,不得不拼呐!身边的家长们都那么拼,咱要不拼,心里难免慌张。

疫情下贫穷中年人的养娃经济学,四面楚歌的境况

而这个慌张又从何而来呢?

它可能来自一次老同学久别重逢的下午茶,可能来自小区楼下便利店遇上的邻居大姐,也可能来自同一公司,明里暗里跟你较劲儿的隔壁部门同事。

你们总会遇见的,在某个晴好的下午,在某个熟悉的转角,或在某个拥挤的电梯箱,而话题总会莫名其妙地被引入——“你家孩子放假去哪儿?”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避免。

于是,你追我赶的教育盛况,造就了海淀黄庄如今不再有假期。

养娃,让每个中年父母都变成了一掷千金的假土豪。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成了当代中年父母的教育圣经。

2016年初,一位月入5万的北京白领(比月入3万更多了)为了给孩子上学,换了套学区房。她以前的房子在东五环,是个100平米的小三居。为了换一套重点学校的学区房,她把舒适的三居室房子卖了400多万,贷款300万买了套700多万的二手“老破小”学区房,房子不仅年代很老,装修很破,面积还很小,不到80平米,却要挤进三代五口人,生活品质大大降低。

这就是当代中年人的现状:一边忧虑着巨大的楼市泡沫会不会崩盘,一边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不得不去买学区房。

疫情下贫穷中年人的养娃经济学,四面楚歌的境况

03

不过,在我看来,与其说他们在为孩子的未来做投资,不如说他们陷入到了贵族式教育制造的“假装在教育”的错觉。

花几万的游学,其实买的不是给孩子的教育,而是给自己的强心针,是一个“我花了钱就得到了优质教育”的服务。就像“我办了健身卡就能瘦买了面膜皮肤就会变好”“我买了名牌包就拥有有品质的生活”“我去了西藏心灵就得到了洗涤”一样。

“烧钱式”教育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父母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为孩子倾尽所有,可孩子根本不感激父母。

疫情下贫穷中年人的养娃经济学,四面楚歌的境况

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主食:一个孩子的表达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态度,价值观,亲密关系模式等等都来自于家庭教育;学校是菜肴:负责孩子的专业知识,社会性,竞争意识等等;而夏令营这些充其量是零食,适度吃可以,代替主食绝对不行。

指望花点钱就解决教育问题,相当于让你的孩子每天用薯条果腹。要想培养出牛娃,父母光砸钱,不投入对等的精力和时间,是基本不会成功。

所以说,归根到底,教育要从家长抓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