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新增普惠小微貸款0.8萬億元 已完成銀保監會全年目標進度40%

本報記者 劉琪

日前,央行公佈數據顯示,一季度各項貸款增加7.1萬億元,是季度最高水平,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在信貸供給總量增長明顯的同時,信貸結構也在不斷優化。特別是在小微企業貸款方面,貸款規模和覆蓋面快速恢復了向上增長的趨勢。

數據顯示,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2.4萬億元,同比增長23.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5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餘額佔各項貸款比重達7.7%,比上年同期高0.6個百分點。並且,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覆蓋面擴大,增長出現大幅反彈。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2787萬戶,同比增長22.2%。

央行表示,將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等政策措施,繼續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預計小微貸款的規模和覆蓋面將持續較快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據銀保監會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末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1.6萬億元。這也就意味著,今年一季度普惠小微貸款新增了0.8萬億元。而根據銀保監會此前定下的目標——“力爭2020年全年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新增2萬億元”來看,今年一季度已完成全年目標的40%。

除了總量目標,銀保監會對銀行也提出了價格目標——力爭銀行業小微企業融資綜合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

對於今年是否能夠完成小微貸款全年量增、降價的目標,民生銀行首席研究院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這兩個目標實現是沒有問題的。目前,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金融的支持。比如,向中小銀行提供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等。

“下階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要解決兩個制約因素,”溫彬表示,一是要緩解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資本約束,今年還要加大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的力度,提高銀行的放貸能力;二是要解決資金來源,如再貸款再貼現、3000億元的小微金融債等,都給銀行提供了低成本的長期資金,這類政策的鼓勵能給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為完成全年的目標提供保障。

溫彬進一步表示,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綜合融資成本實際包含兩部分,一個是實際的貸款利率,另一個是其他費用。從貸款利率來看,下階段貨幣政策工具應從數量型向價格型轉換。目前隨著通脹的回落,貨幣政策空間打開,降準、降息仍有空間。未來還是有降低存款基準利率的必要和空間,以引導銀行降低LPR報價的點差,從而引導LPR利率進一步下行,包括小微企業在內的企業融資成本都會進一步下降。在其他費用方面,在提高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佔比、首貸率的同時,相應減少如擔保費等費用,也有助於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下降。

在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看來,今年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的目標可以實現,關鍵是如何實現。他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從供給端來看,可以通過適度調降存款基準利率來幫助銀行維持合理的淨息差,同時鼓勵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金來提升放貸能力。從需求端來看,要加快幫助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否則貸款需求不足也會造成資金空轉。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劉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