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關二爺的封神之路:青龍偃月勢挾風雷,美髯飄動絕倫逸群

中國的神,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人造的,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另一種是人變的,最具代表性的當數關羽、岳飛。人造的神,高高在上,安享人間香火。人變的神,離人間很近,人間冷暖,世道滄桑,都會影響到他的神性與神位。本文簡要地梳理了關二爺神格鑄就的過程。

關羽關二爺的封神之路:青龍偃月勢挾風雷,美髯飄動絕倫逸群

關二爺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人稱為“美髯公”。關於關二爺,託各種影視文學作品的福吧,想必大家都很瞭解了。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感情好到連睡覺也要睡在一起。不過相比於後世的演義小說,歷史上的關二爺並沒有那麼高的地位,只是蜀漢頂級將領裡面的一員而已。然而在後世,關二爺經過官方多次的“神道設教”以及民間的“自我加持”,逐漸由一介凡夫武將成為上饗國祭下祐萬民的“真神”。那麼關二爺又是如何走上神砥之路的呢?

關二爺的武神之路

由人變成神,至少要有兩個先決條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有口皆碑的豐功偉績。關羽神勇異常,一生戰功赫赫:誅文丑殺顏良、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水淹七軍……青龍偃月勢挾風雷,美髯飄動絕倫逸群。陳壽在《三國志》中稱關羽“威震華夏”。蔣星煜先生考證說:“整部《二十四史》,也未有任何名將有過‘威震華夏’的聲勢。更值得注意的是‘群盜或遙受羽印號’,這說明除魏、蜀、吳三國公卿百官之外,流落社會上販夫走卒以及流氓無產階級也都對關羽心悅誠服,願意為之驅使。”

關羽關二爺的封神之路:青龍偃月勢挾風雷,美髯飄動絕倫逸群

遍佈各地的關帝廟

關羽從解白馬之圍獲封漢壽亭侯到成神,經受了900餘年的漫長考驗,經歷過許多朝代更迭,他的聲望幾乎是呈直線上升。公元1102年宋徽宗先封關羽為“忠惠公”,過了6年又覺得不解氣,再加封他為“崇寧真君”、“義勇武安王”;萬曆十八年(1590年)明神宗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22年後又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順治元年(1644年),清廷封關羽“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到1879年(光緒五年),關羽的封號又追加成“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詡贊宣德關聖帝君”,簡直要把世間好詞都加到關羽頭上。獲得國家權力的認可,在承載宗法禮儀的宗廟中享受配饗地位,已然開啟了關羽神化的門戶。

關羽關二爺的封神之路:青龍偃月勢挾風雷,美髯飄動絕倫逸群

忠義千秋

如此這般,先後曾有16位皇帝,23次為關羽頒旨加封,且一個比一個高。至清朝中期,“全國就約有關帝廟30餘萬座,僅北京就有116座”,其數量之多,居各種廟之首(《文史參考》2011年7期)。成神就要有神性、神品,關羽的品行恰恰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寄託著萬千民眾的道德精神,日月可鑑,婦孺皆曉,所以被尊為“萬世人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