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智儿比例逐年上升,异常信号要会筛查,发现越早治愈希望越高

“文/

暮沐妈咪(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当下社会,低智儿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这一现象,也给广大新手爸妈们敲响了警钟,别只顾着沉浸在初为父母的喜悦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症状

大多数孩子,在早期发现异常信号,并及早得到干预与治疗治愈的希望很大,仍旧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样地生活。

低智儿比例逐年上升,异常信号要会筛查,发现越早治愈希望越高

​宝宝一点儿不折腾人,竟是低智儿?

邻居小丽的宝宝,常被外人夸懂事听话,她家娃只有6个月,却很少哭闹,大多数时候都是安安静静的,肚子饿了象征性地哼哼几下,和其他动辄哭声震天的宝宝相比,小丽的孩子实在是惹人羡慕

小丽和家人,还一度以宝宝的听话懂事而引以为傲,但没想到小丽的闺蜜,却残忍戳破了她们的“美好幻想”

低智儿比例逐年上升,异常信号要会筛查,发现越早治愈希望越高

小丽闺蜜生孩子较早,带孩子方面相对更有经验,她觉察到小丽宝宝的表现,有点像低智儿的征兆,就劝说小丽,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小丽对此将信将疑,但还是带着孩子去了医院,没想到检查结果显示,小丽的宝宝,真是轻微的低智儿症状。

低智儿比例逐年上升,异常信号要会筛查,发现越早治愈希望越高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丽带着宝宝,到康复中心做引导治疗,经过半年时间,宝宝的智力达到了正常水平

看着活泼可爱的宝宝,小丽眼圈红润地感谢闺蜜的善意提醒,如果发现再晚一些,那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了。

这四方面问题,就是发育迟缓的“警告信号”

低智儿,在医学上就是智力缺陷,是宝宝大脑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外界或遗传的因素,造成暂时或永久性的发育迟缓、停滞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早地发现异常信号,并且及时干预,低智儿治愈的希望就越大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存在异常呢?

低智儿比例逐年上升,异常信号要会筛查,发现越早治愈希望越高

1)喂养困难

宝宝从妈妈肚子里一出来,就会不自主地做吸吮的动作,这是人类的本能。

如果宝宝出生后,没有吸吮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仍然

不会吸吮母乳和奶嘴;添加辅食后不会吞咽,而且经常往外吐辅食非长牙期也流口水

出现以上几种喂养困难的时候,就可能是大脑发育延迟

低智儿比例逐年上升,异常信号要会筛查,发现越早治愈希望越高

2)不跟周围的人互动

出生后3~4个月,宝宝逐渐地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感知,也会给周围的人反馈情绪,如果宝宝的眼神呆滞,无论怎么逗都不予理睬,就有可能是低智儿。

除此以外,如果宝宝很少哭闹,即便3-4个小时不喂奶也不哭尿了拉了也不吭声,这就表示,宝宝给外界的反馈很少,有低智儿的可能。

3)运动能力差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3个月就会翻身5-6个月就能坐一会8-9个月就可以满屋子爬

,再大一点就可以蹒跚而行了。

如果宝宝学会每一种运动,都比正常情况下晚几个月,这时也应该考虑,发育迟缓的问题。

低智儿比例逐年上升,异常信号要会筛查,发现越早治愈希望越高

4)开口说话晚

正常情况,宝宝

7-8个月就在学说话了,从开始的“诶”“哦”等单字,慢慢学会叫爸爸妈妈。

也能听懂父母的一些常用语,比如妈妈说“吃饭饭”,宝宝就表现出高兴并可能有张嘴动作。

如果宝宝1岁后,还不会发简单的单音节词,就可能是智力发育延后了。

低智儿比例逐年上升,异常信号要会筛查,发现越早治愈希望越高

纵然宝宝成长发育存在“个体时间差”,但上述四个发育迟缓信号,是大数据总结的经验之谈,爸妈们可根据月龄对宝宝进行观察,发现异常苗头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拿捏不准的情况下,家长也要第一时间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医,听取医生的专业意见,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仍然可以拥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

低智儿比例逐年上升,异常信号要会筛查,发现越早治愈希望越高

今日话题:关于低智儿,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