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網紅潛能的確巨大,但也能毀掉地方的農產品,值得警醒

11.26日的人民網發表的一篇【短視頻支農興農創新發展報告】文章中提到:隨著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短視頻支農興農事業前景廣闊。

中午和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小聚,半斤白酒之後,他說當地大力支持“區塊鏈+農業”,問我有沒有這方面的資源介紹一下……

我學歷不高、見識也短,真的不明白“區塊鏈+農業”是幹嘛的!農村淘寶在某些地區連最基礎的認知問題都沒有解決,互聯網+農業也沒有解決農業標準化和銷路問題,自媒體+農產品解決了農業品牌問題嗎?而現在區塊鏈+農業又要登上高堂而坐了!

最重要的幾個問題是:有多少人賺到錢了?各個行業的頭部能有幾個人?有多少是炮灰?

相當佩服@黃剛老師,敢說,他在微頭條中寫到:網絡直播正在搞壞一個地方的農產品品牌!

短視頻、網紅潛能的確巨大,但也能毀掉地方的農產品,值得警醒

需要敢說真話的人!

我是自媒體的追隨者,我堅定的認為自媒體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也不否認5G、區塊鏈的真正作用。但我想問平臺以及各位自媒體賣貨的朋友們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賣貨季節歪風邪氣、亂象叢生是誰之過?

有一個朋友是我在頭條創作的領路人,一個月開通了平臺所有功能。當時好多人看好他,認為他會是一個大咖般的存在。可是人家在拿到5000元的青雲獎勵之後,就突然不玩了。

連續幾個月沒有更新,跟我們說是開實體店去了。可是平臺鼓勵賣貨的時候,他就出現了。這傢伙文章寫的確實一流,一篇帶貨的微頭條都是幾萬人甚至是幾十萬人閱讀 。稍微有一篇帶貨的微頭條沒有得到認可,他就私信官方或者在微信群找管理員。

後來更過份了,名字改了不說,備註裡的地區隨著自己賣貨產品的產地而改變!大家說我酸葡萄心裡也好,說我不服也好,他確實有戰果,二萬多的業績呢!

可是他的頭條內容沒有一篇是“信息創造價值”!打開一看,全是和帶貨有關的!

可這些帶貨的朋友,有自己的產地嗎?沒有產地不要緊,能控制產品質量、分揀、售後嗎?一樣也控制不了!

更可悲的事情是好多人帶貨偏離事實本質,不是爺爺哭了就是奶奶病倒了,要麼就是家裡賣不出去農產品就揭不開鍋了……

帶貨沒有任何問題,我們做自媒體都是想賺錢的。可是當你帶的貨控制不了貨源和售後時、當消費者買到水貨產品時就會覺得:難怪他們天天哭窮,這麼差的農產品,當然賣不出去,就當可憐他們吧!

短視頻、網紅潛能的確巨大,但也能毀掉地方的農產品,值得警醒

帶貨的成了這樣!

第二:農民得到實惠了嗎?

沒有!農民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實惠,還被這些新鮮的概念折騰的半死不活,還被忽悠的“揭不開鍋”!

@天使投資人邱楓老師說的對,農民的事還是要靠自身發展來解決。農民能靠上的是用好用足黨的實惠政策,能靠上的是用心研究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和市場變化。

而我認為:如果要學自媒體,也可以,自己去掌握技巧、自己去帶貨、賣貨。

不要把希望寄託在網紅、大咖身上,他們今天可以帶你的貨,明天呢?有人投訴他的貨質量不好更重要的是他賺不到錢了,可以馬上換了你。

而我們農民,失去的是什麼?

是已經沒有尊嚴的農產品!是口朝黃土背朝天的不被認可!

還有很多低價銷售的廣告宣傳,這樣的低價的確是能迅速獲取客戶,但是實有傾銷之嫌,其結果破壞了農業農產品的商業生態,害了農民,最終也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短視頻、網紅潛能的確巨大,但也能毀掉地方的農產品,值得警醒

農產品沒有得到真正的認可

第三:平臺、創作者、粉絲、消費者、農產品、農民難道不能和諧發展嗎?

我沒有攻擊平臺,也沒有攻擊創作者,但作為一名農民的兒子,也是在農村創業的我想說一句:事情的本質不應該是這樣的。

我們追求綠色、天然、有機、無汙染,我們國家好多地方的農產品都是這樣的。但為什麼得不到認可?

某多多出來的時候,下沉於四五線城市,沒有人瞧得起他們,被貼上了水貨的標籤。可是他們在產地端的發力,卻讓人另眼相待。

平臺有平臺的佈局,平臺需要創作者輸出有正能量、有深度的內容分享。農民有純天然的好產品,他們只需要得到應有的報酬就很滿足了。而粉絲和消費者,可以欺騙他們一次,但兩次三次呢?

讓農產品有尊嚴的銷售吧!

讓農民掌握平臺的技能成為創作者,擁有粉絲和消費者,銷售純天然的農產品!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


短視頻、網紅潛能的確巨大,但也能毀掉地方的農產品,值得警醒

事情的本質還是人和農產品!

總結:

這篇文章有發牢騷和譁眾取寵之嫌,但我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們不應該把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神化。

現在只要農產品流通不暢了,就說要學日本、臺灣、以色列模式,可真正能借鑑的能有多少?

一旦農產品賣不出好價格了,就是自媒體、5G、直播,不能否認他們給我們帶來的變化,也不能停止追趕他們的腳步。

但是不能神化他們,他們只是農產品流通的一個選擇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