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時候的女真人和明朝時的後金都稱呼漢人為"南蠻子"?

匿名用戶3567721


這個時間點應該是個關鍵點,應該是南宋時期,當時的女真政權金朝已經統治了長江以北的中原地帶,對於長江以南的漢人自然就抱著欺凌、蔑視的態度,而從上古開始,南方就一直是落後矇昧的蠻荒代表,所以南蠻子就表示是在蠻荒地區的人,是金朝人對南宋的歧視性稱呼。

而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努爾哈赤代表的後金人對於中原人是相當的輕視,而且仗著自己武力高超,肆意欺凌明朝人,把位於明長城以南的中原漢人通通稱為“蠻子”或“南蠻子”,有種顯示自己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覺得自己是“天朝上國”的上等人,其餘民族都是蠻荒未開化的。

這其實都是他們一廂情願的稱呼,到最後歷史的淘金器留下的還是以漢文化為主的中華文明,而他們這些自認為的“正統文化”已經被中華文化給“亂燉”吸收了!!




宇宙很白


前言:自古中原大地由於文化、經濟等領先,自認為中央帝國。東夷、南蠻、北狄、西戎為四夷。《尚書·大禹謨》中說:“無怠無荒,四夷來王”;《孟子梁惠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四夷是帶有的蔑視及侮辱意味的,”南蠻“字面上的解釋是:南方的野蠻人。古語是”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

宋時女真人(金)及明朝時的女真人(後金)由於軍事上的優勢,一直把漢人趕往南方,為了表示自己為正統,他們甚至自認為漢人,而稱漢人為”南蠻子“。

宋朝時漢人被稱"南蠻"

在北宋時,由於金國(女真人)和宋國(現在應該視為民族矛盾)敵對,相互歧視。宋人稱金人為”番“,金人稱宋人為”蠻“,特別的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久在金國統治之下,都以正統自居,稱南方的漢人為南蠻。

隨著北宋滅亡,宋朝南遷,北方女真人及漢人佔領中原一帶,更是以漢人正統自居。稱南宋朝庭這邊的漢人為”南蠻子“。


後金稱明朝人為”南蠻子“的原因

到了明朝末年,東北三省的女真人慢慢強大起來了,建州女真人領導努爾哈赤為了統一東北及與明朝相抗衡,極需增強號召力及民族認同感 ,就亂認了宋明時女真人做祖宗。(其實兩者沒什麼關係)同樣為了增強打擊明朝的正當性,便也稱明朝人為”南蠻子“。

以前的”四夷“,現在很多都是中華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現在56年民族都是兄弟姐妹。中國的民族政策,應該是世界上最好的。 東夷、南蠻、北狄、西戎的稱謂都已掃進垃圾堆,成為歷史名詞。


淡忘憶


南蠻這個名詞是中國2000年以前的古人發明的,在尚書裡頭就有東夷西戎北狄南蠻的說法,後來隨著中華民族疆域的擴大和民族的融合,這個說法就不用了,說明民族文化在進步了。

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說宋朝處在女真族的南方,明朝也處在後金的南邊,彼此之間相互仇視,所以他們也使用了南蠻這個帶歧視性的稱呼。


清朝建立幾百年以來,一直到現在,滿族人完全融合到了中華大家庭裡邊,這些不雅的稱呼也被扔進了歷史垃圾堆裡。大家同處於中華大家庭裡,和睦相處,共同進步,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開放包容的優秀品質。

宋朝歷史上一直受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略欺辱,是宋朝300年曆史上的奇恥大辱,明朝最後也滅亡於北方滿族,所以有人總結說中華中原政權的威脅大多數來自於北方。而我覺得這是一個冷兵器時代的現象。冷兵器時代軍隊的戰力主要來自於戰馬,而中原和南方的百姓不善於養馬,主要靠步兵,戰馬主要靠北方少數民族供應,所以有了千年的茶馬古道。從漢朝以來,匈奴等北方少數民族長期侵略掠奪中原的歷史就沒有停止過。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火器時代,騎兵再也不是戰場上的佼佼者。所以重視國防,提防外族侵略,主要的威脅也不一定來自於北方了。


比如近代受到的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就是來自於東方。

我們努力地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防止來自於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外族侵略,使中華民族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