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多一套房,這座城市急了?

你會去鶴崗買400不到一平的房子嗎?

前段時間據媒體報道,黑龍江鶴崗房子出現了白菜價,其中價格最低的房子1萬多一套......注意是一套,相當於一平米300多塊。這個消息令許多人大吃一驚。

一萬多一套房,這座城市急了?

是不是瞬間感覺買房全無壓力了?兩部蘋果手機就能換一套房子,而且不用借款、不用苦哈哈地做房奴了?

真相是:並非所有的房子都會帶來安全感。

Part

1

很多人會覺得好奇:為什麼鶴崗的房子這麼便宜?

數據顯示,鶴崗市中心的房價平均在一平米2500元以上,而幾百塊一平米的這類房子多數有棚改房、短期內無法辦理房產證、區位、樓層等等方面的問題。

一萬多一套房,這座城市急了?

最大的原因仍然是:房多人少。

類似白菜價的房子一直有,將來會更多,在城市化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大城市工作生活,那麼相應的必然會有人口大量流出的城市。而常年的人口流失,伴隨著經濟滯後、沒有活力,房價自然會便宜。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指標是快遞業務量,快遞業務的活躍度,顯然跟地方經濟的活躍度正相關。

一萬多一套房,這座城市急了?

據統計,廣東快遞業務量相當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的10倍。這種差距令人震撼。

最近5年來,鶴崗GDP總量減少了21%,小學生人數減少了37%,人均收入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9.7%。

在這樣的環境下,雖然房價低,但是收入更低,而且未來收入增長的速度有限。

有的人會說:這麼便宜的房子,租出去收租金也好,如果賣出去就更賺了。

問題在於:你根本找不到人來租、找不到人來買。

這種三四線以下的小城市,勤奮而有魄力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房源過剩,房子普遍比較難租出去,或者租不上價,這樣很難產生現金流,尤其是東北,每年每套房還有幾千塊的取暖費。

一套房幾萬塊,大概率租不出去,每年還要掏腰包交幾千塊取暖費,算下來穩定虧損的,這不就是不斷讓錢流出口袋麼?

網友:

鶴崗離我的老家很近,我們那邊但凡學習成績過得去,考上大學的,鮮有回老家發展的。一代又一代的未來可期的年輕人都離開家鄉,奔向祖國各個經濟活躍發達的地區,我們就像動物大遷徙一樣,只是有去無回。

沒有持續的人口流入,房子自然很難保值增值。

一萬多一套房,這座城市急了?

Part

2

沒有人買房,鶴崗的房子只能是白菜價。你覺得北上廣深什麼時候會出現白菜價的房子?

最近幾年經常有“搶人大戰”,呼和浩特出臺了新政,大學畢業生可以享受半價買房,首付最低20%,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可租住大學生公寓,免2年租金。

即便這樣,有多少人會選擇畢業後過去這個城市呢?

就算上海的房價要高出呼和浩特十倍,每年仍然有無數的大學生趨之若鶩,就算只能蝸居,他們也會選擇奔向上海。

究其原因,房子並不僅僅是你和家人居住的一方空間,也是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代表著你將選擇什麼樣的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你將和這個城市分享未來。

一位東北的朋友這樣說:我在東北省會城市,都已經感覺到了危機,我們一家人商量後打算暑假帶孩子去幾個城市多看看,然後為落戶做準備。

這種危機感既有對職業發展的考慮,也包含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就好像一顆種子,沒有適合的土壤,沒有足夠的空間,再怎麼折騰,也依然難成為參天大樹。

一萬多一套房,這座城市急了?

相較於小城市,大城市能提供更適合成長的土壤,更大的空間,在這裡,天花板要比小城市高很多。

有一位90後的朋友,他原本在老家的國企上班,後來毅然辭職離開、來到廣州,很讓人佩服他的勇氣。

於是我就問他:“你原來的工作很不錯呀,福利好、待遇穩定,又體面,出門辦個事也方便。為什麼要來廣州呢?”

他的回答非常乾脆:“因為老家是熟人社會,而廣州,是陌生人社會。”

另一方面,在縣城,如果你想看新的職業機會,其實可選擇的去處不多,個人成長起來會相對有限。

後來才知道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想的。

他讀過很多書,相信市場、不懼競爭,選擇事業和工作的原則是:

去市場力量更強的地方。

去相信契約精神的地方。

去與更多陌生人有合作的地方。

所以他果斷離開縣城,來到一線城市。

市場和契約意味著效率更高,意味著更多自主空間。

當然,沒有哪種生活一定比另一種生活更好。願你能主動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動地等待。

Part

3

鶴崗白菜價的房子無人購買,這告訴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第一眼看到的那樣簡單,撥開迷霧、才能尋求真相。

曾經資源豐富、小有名氣的城市,會慢慢受到城市化的衝擊;曾經金光閃閃的熱門行業,有一天會面臨轉型的挑戰。

以前,變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現在,變化可能成了生活本身。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給的。

面對變化,不盲目跟風,需要有理性的判斷力。

一萬多一套房,這座城市急了?

帶著好奇心,會一步步逼近事實真相;願意深入思考,才可能看到本來面目。就像買房,價格從來不是唯一的因素,如果買在郊區的大房子,必然要考慮交通、大人上班、小孩上學方不方便,要不要請人打掃,這些需要多少成本.....

查理·芒格曾說: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我們總是在學習、修正、顛覆各種主意。

在芒格看來,世界是一個立體的系統,就像熱帶雨林一樣豐富,各種植物、動物、微生物的食物鏈、氣象、地理因素交錯縱橫,從不是單一的,因此我們需要多觀察、多思考,學習多元的思維角度。考慮問題的時候前前後後、左左右右都有因果聯繫。

有判斷力的腦袋,比盲目的眼睛更為重要。

真實的市場有各種可能,正如我們都會遇到高低起伏,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生命也會有更多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