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寶寶趴睡窒息而亡,你還在被這些育兒方法坑害嗎?

近日,一個媽媽加入了某個睡眠引導付費群,讓三個月大的嬰兒分房睡,媽媽在外面看監控,訓練寶寶的獨立入睡能力。

寶寶趴睡被壓住口鼻,媽媽在房間外面看監控。


媽媽錄下視頻問群友“這樣的哭聲沒事吧?”


群友說“不是大哭就沒事”,群內指導老師則說“不要進去,不然前功盡棄”。


這個媽媽就放下心來,任由孩子撕心裂肺地大哭,繼續“解鎖趴睡”。

可孩子就這麼硬生生地被悶死了,而母親就在門外……

3個月寶寶趴睡窒息而亡,你還在被這些育兒方法坑害嗎?

“解鎖趴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讓一位母親肯狠心看著孩子哭鬧不止?

在這個育兒群裡,宣揚的是這樣一種育兒理論:

一到睡覺的點就把孩子放床上,不管怎麼哭都不能管,放床上就走,訓練孩子自主入睡,強調孩子一開始哭是正常的不能心軟,要過一段時間放下就不哭,自己睡了。

這種睡眠訓練方法之中明顯還混合了哭聲免疫法,而無論是「嬰兒趴睡」還是「哭聲免疫法」,都早已被證明對孩子的健康有害無利。

嬰兒趴睡的真相

有研究顯示,80%的猝死嬰兒被發現時呈俯臥睡眠狀態,趴睡最可怕的後果就是引發嬰兒猝死綜合徵。

嬰兒猝死綜合徵(SIDS),是指嬰兒在毫無徵兆的前提下突然死亡,而且在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仔細的屍檢後其死亡原因仍不得知。

因為經常發生在嬰兒小睡或夜間睡眠期間,嬰兒猝死綜合徵也被稱為「搖籃死亡」

以下這幾個因素,是導致嬰兒猝死綜合徵的最主要因素:

1、俯臥的睡姿

2、睡在柔軟的床墊或者被褥上

3、穿得過多或者睡覺的房間過熱

4、環境存在二手菸

在出生後的第4個月,寶寶逐漸開始學習翻身,不過他們很可能需要5-6個月才能學會如何從趴著翻身到躺著。

隨著時間流逝,寶寶脖子和手臂的肌肉逐漸發育,這才足以支撐他們自在地翻身,到這個時候,寶寶會自主去找到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睡姿。

所以,1歲之前,如果寶媽發現寶寶趴睡,都應該調整糾正成仰睡以保障安全;如果孩子過了1歲之後,有了一定的翻身能力,孩子喜歡趴著睡,也要父母在旁邊的照管下才更安全。

哭聲免疫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

這是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的名言。

現在的哭聲免疫訓練法延遲滿足訓練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訓練法,其核心思想皆源自此。

哭聲免疫法因為見效快,讓媽媽省心省力,在美國風靡一時,但被哭聲免疫法修整長大的孩子,後來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

付出一代美國兒童的幸福代價後,此方法終於被深深反思和摒棄。如今,在歐美生過孩子的媽媽都會得到助產士和醫生的“親密育兒”建議。

3個月寶寶趴睡窒息而亡,你還在被這些育兒方法坑害嗎?

嬰兒出生後的 4-5 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被稱作“母嬰共生期”,比喻嬰兒和母親彷彿就是一體的,嬰兒絕對依賴母親,母親的世界也彷彿只有嬰兒,無條件地滿足著嬰兒。所以,媽媽才會本能地“一哭就抱”,這不僅不會寵壞嬰兒,而且還非常有利於培養嬰兒的安全感,和對媽媽的信任感。

對於0-2歲的孩子來說,要讓嬰兒身心得到健全發展,必須給予足夠的擁抱和愛撫。而將孩子作為機器培養,則會忽略了孩子的情緒,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壓制了孩子正常的情感表達,精神容易出現問題。

獨立並不是簡單孤立與狠心培訓出來的,恰恰相反,得到細心呵護、溫柔擁抱、及時回應的孩子,反而更容易離開媽媽懷抱去獨立探索,成為更加獨立、更能適應社會的大人。

像嬰兒趴睡、哭聲免疫這些都是歐美上個世紀已經通過實驗淘汰的教育方式,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還被家長當作聖經,這實在是很無奈。

參考資料:

1. 李祿全,楊躍煌.睡眠姿勢及環境與嬰兒猝死綜合徵[J].大理醫學院學報,2001(03):79-81.

2. 李雪愛. “哭聲免疫法”,坑害一代兒童[N]. 北京科技報,2013-11-04(053).

3. 張羽頔,史慧靜.嬰兒心理發展環境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9,30(12):1617-1621.

對孩子真正的富養

不是給最多的錢

不是給最好的食物

而是給最多的陪伴

轉發分享

別再讓錯誤育兒方法荼毒孩子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