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墜脹病根在腦

肛門墜脹病根在腦

肛門這個部位疼、癢,相信很多人體驗過,不是個滋味,但這個地方還有另一個症狀更不是滋味-墜脹!看下面這個秤砣,嚴重的時候就像肛門掛了秤砣,連行走都感到困難。

肛門墜脹病根在腦

為什麼說墜脹比疼和癢更不是滋味呢?疼和癢我們可以確定在何部位,也可以用藥物來控制,但這個墜脹就不同了,知道在肛門附近,但具體在哪,說不清楚。同時沒有止墜的藥物。更煩人的是病情持續,天天纏著你,最後精神崩潰。

這個病在不同的人身上,除了墜脹這個主症狀外,還有其它不同的表現,火燒樣,蟻走樣,便意感,堵塞感。所以肛門出現堵塞便意感不要當成便秘來治,效果肯定不好。

“肛門墜脹”其實只是個症狀,這個病到底叫啥名字?說法不一,國內現在習慣叫“肛竇炎”,過去叫肛門神經官能症。也有乾脆就叫肛門墜脹。既是症狀也是病名。

肛門墜脹真的就發生在肛門嗎?不是,墜脹是內臟特有的表現,它主要是直腸病變的症狀。由於肛門是內外交匯處,體表神經和內臟神經會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所以有時又表現出燒灼樣痛感。臨床上這個病的範圍有時非常廣,可以延伸到會陰,腰骶部,甚至下肢。

肛門墜脹病根在腦

這病到底是啥原因造成的,目前沒有定論,仍停留在猜測階段。有人說“肛竇炎”當然是肛竇發炎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教科書的“肛竇炎”是肛竇的細菌感染造成的急性感染,跟肛門墜脹的肛竇炎不是一碼事,所以消炎和手術是沒用的。有人說是直腸粘膜鬆弛和直腸前突造成的,我們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發現,直腸前突不是病,和肛門墜脹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不要試圖去手術治療,搞不好會加重病情。直腸別說粘膜鬆弛,就是直腸都脫垂,患者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症狀。那到底和什麼有關係呢?

大家看我之前的微博介紹過一些病例,就是痔瘡用吻合器(pph,tst)治療後出現頑固性肛門直腸墜脹,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先介紹點常識。

便意我們都熟悉,但是便意是如何產生的你可能不清楚。在直腸下端粘膜下分佈著豐富的排便感覺神經,當受到直腸內部足夠量的糞便刺激時,就會產生排便意識。看下圖,排便感受器先把信號傳導到脊髓裡邊的初級中樞,然後再上傳到大腦中樞。

肛門墜脹病根在腦

pph術後之所以很多患者出現墜脹,就是因為手術後遺留的金屬鈦釘及環形瘢痕對排便感受器產生持續的刺激的結果。其實這樣的治療後果為我們尋找肛門墜脹的病因提供了思路,肛門墜脹的原因可能就是排便感受器遭受到某種持續性刺激,那這些刺激是什麼呢?排除這些手術因素外就是-慢性炎症!注意這裡是慢性-炎症,不是細菌感染,所以你不要用抗生素去抗炎治療,那樣是沒用的。這種慢性炎症有時是根本看不見的,消化道的慢性炎症非常麻煩,肛門局部的就更麻煩。這是從西醫角度的分析,從中醫分析,是溼熱下注造成局部的氣滯血瘀。

治療上無據可依,完全是靠醫生的個人經驗,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很多患者治療後是毫無效果,有些冒然手術還會加重病情。大部分醫生是從肛門局部給藥,上藥,塗藥,灌腸,一些患者短時間可能會出現效果,但不持續,即使有效很快又會還原。由於長期得不到控制,非常多的患者最後出現嚴重的抑鬱症狀。根據本人多年的摸索,從全身治療要好於局部治療。全身治療遵從這樣幾個治則,化溼,化瘀,養心,安神。中西藥都可以用。80%以上的患者都會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藥物治療只是這個疾病治療的一部分,關鍵是對其有個科學的認識,不忽視不誇大有耐心,家庭也要給患者足夠的關懷。徹底康復對每個患者都有可能。

肛門墜脹病根在腦肛門墜脹病根在腦

作者:王晏美

因為原創所以珍貴,因為經典所以永恆

中日友好醫院肛腸中心主任

中央保健會診專家

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新浪微博名稱“王晏美醫生

微信公眾號名稱“肛腸經典

門診時間:

中日醫院本部:週一下午、週三上午

中日醫院西區:週一上午、週四上午

手機下載“中日醫院”、“微醫”或“114”預約掛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