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箭公司紛紛進軍衛星行業?

4月8日,又一家從事火箭製造的公司Rocket Lab(火箭實驗室)公佈了衛星平臺計劃Photon(光子)。

為什麼火箭公司紛紛進軍衛星行業?


在聲明中,火箭實驗室介紹Photon是一個定製化的衛星平臺,用戶只需提供載荷,即可為用戶完成衛星的設計和製造併發射入軌。具體的技術參數如下:

為什麼火箭公司紛紛進軍衛星行業?


回想前幾天,亞馬遜公司也投身於寬帶互聯網星座建設熱潮,大力推出由3236顆衛星組網的星座計劃“Kuiper項目”,貝索斯同時做起了火箭製造和衛星通信的生意。時間再早一點的SpaceX也是一邊造火箭,一邊做Starlink衛星星座項目。

為什麼火箭公司紛紛進軍衛星行業?

每家公司具體的經營決策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生態化、平臺化和全球化視角來看,企業之間的競爭核心已由企業個體上升至供應鏈乃至整個產業生態及全球交易鏈的競爭。根據英國諮詢機構BRYCE的統計,2017年火箭發射行業只是太空經濟蛋糕的一小部分,而與衛星產業相關的製造、地面設備和服務則佔比高達78%左右。因此,火箭公司在航天產業鏈上開拓市場更大的衛星市場是符合商業邏輯的。而且衛星行業是火箭公司運載需求的甲方,此時向下遊發展多元化業務,形成協同效應,這將會成為公司成長的重要推力和在資本市場融資的重要籌碼。

為什麼火箭公司紛紛進軍衛星行業?


理想是豐滿的,火箭實驗室的這一決策能成功嗎?

其實這一問題的核心是管理學中的經典問題:公司是該採取多元化經營戰略還是專業化經營戰略?從世界範圍看,多元化經營是企業規模擴張的主要途徑。財富500強企業中前200家企業中大多數都實行的是多元化經營戰略,僅有10多家是專業化經營的企業。但是企業多元化經營也有很多令人擔憂之處:多元化經營會導致資源配置過於分散;進入新的行業會有技術性壁壘、人才性壁壘、成本性壁壘、顧客忠誠度壁壘、抵制性壁壘和政策性壁壘等障礙。

在這一問題上,火箭實驗室、SpaceX和貝索斯進軍衛星產業的思路是不一樣的。火箭實驗室和SpaceX是想以多元化經營的方式,在同一公司主體下開展多種業務。貝索斯則是在初期就將航天相關的各種業務拆分成不同的公司去執行,目前在其領導下已經在火箭、地面站、衛星星座領域分別投資建立了藍色起源、亞馬遜AWS地面站和柯伊伯系統公司,分別從事專業化經營。

一派反對的聲音認為當前火箭實驗室公司的體量太小,不足以支撐公司多元化業務的開展。公開信息顯示,這家2006年成立的公司,截至目前共獲得2.15億美元的融資,相對應的SpaceX公司已獲得24億美元的融資,兩者在資金方面相差一個數量級。技術方面,火箭實驗室2018年才實現立方星的入軌服務,火箭技術與衛星平臺技術跨越也較大,此時推動多元化經營很可能會將公司拖垮。畢竟頗具實力的SpaceX對於自己推進Starlink項目也並非信心滿滿,2019年初SpaceX公司大規模裁員時,就對外界表明過公司對因Starlink項目推進失利而導致公司破產的擔憂。

為什麼火箭公司紛紛進軍衛星行業?


本俠認為,創業最重要的是活下去,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生存方式,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突圍方法。多家海外航天公司以不同的經營策略擴張自己的業務版圖,行動迅速且果斷,可以說是強烈求生欲的一種表現,其中的利弊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