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普在北約峯會指責德國是俄羅斯的「俘虜」,默克爾辯稱德國是獨立的,誰的話更可信?

飛狼



特朗普對德國的指責並非毫無道理。儘管有很多人喜歡德國,儘管筆者也很佩服默克爾。但是,還應該看到,由於擔任總理職務的時間過長,默克爾正在逐漸失去往昔的魅力。一個人一旦身處高位太久,難免就會被權力綁架,為了保持權力就會妥協,而妥協的結果自然就會偏離自己原來的觀點和主張。比如為了組閣成功,默克爾在移民問題以及價值觀問題做出了撕破底線的讓步,雖然再次執政了,但顯然已經使過去的主張打了折扣。主張變味了,國家的方向也就難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應該說,在最近幾年來,德國在國際關係中的功利主義更濃了。比如在對待俄羅斯和伊朗問題上,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和野心,顯然在有意忽視西方的核心價值觀。德國的作法和想法,美國人心裡都很明鏡。也自然會在必要的時候出面糾正的,其實,特朗普在北約峰會前對盟友的炮轟也是針對德國的。因為德國的野心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一,德國的野心

向前看沒有錯,但如果為了眼前裡的利益而忽視歷史的話,對未來將會有不可預測的危害。美國和德國都是民主國家,但它們又有著明顯區別。美國對普世價值觀的堅持,很難使其形成狂熱的民族主義。而德國卻恰恰相反,德意志民族是一個骨子裡有野心的民族,他們極易形成極端的民族主義,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均由德國發動這個歷史事實足以說明德國人的真實心態。特別是二戰前的氣氛,更能說明問題,那個時候德國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已經達到了膨脹的地步,難道都是希特勒洗腦的結果嗎?所以說,一但有機會,德國就會重拾野心的。現在的歐盟雖然是由德國和法國共同領導,但法國人的浪漫,法國人特立獨行的外交風格使其不可能成為歐盟的領袖,歐盟的實際領導者其實就是德國。而德國也顯然有將歐盟升格為政治集團的想法。而這恰恰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二,德國觸碰了底線

在發生了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及烏東分離事件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了制裁。但隨後不久,德國和法國便做起了斡旋的工作。表面看來是為了經濟利益,但實際上也有著歐盟試圖擺脫美國束縛的意思。這使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在政治上打了折扣。還有,美英法對敘利亞精準打擊時,德國的曖昧態度同樣被美國記在了心裡。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德國的態度和作為使美國更進一步證明了對德國的判斷。


三,德國最終會迴歸美國軌道

在歐盟國家中,美國人最擔心的就是德國。美國人清楚,如果讓德國繼續走下去的話,歐盟在未來必然會形成一個不受美國控制的政治集團。那將會對美國構成巨大威脅。所以,美國對德國和歐盟開啟了打壓模式。所以特朗普威脅要從德國撤軍,這是德國的軟肋。假如美國真的撤出德國的話,以德國的軍事勢力,它根本就無法保證自己的安全,沒有了安全保障,德國又何以能夠領導歐盟呢?果真如此的話,德國自然也就會失去歐盟的領導地位,而歐盟也很可能會分裂和解散。權衡利弊,德國最後也只能重上以價值觀為主導的美國戰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