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並不比宋仁宗差,但為何最後的廟號差距如此之大?

宋神宗熙寧四年,正當王安石變法進行得如火如荼時,樞密使文彥博與宋神宗、王安石兩人進行了一次頗具深意的對話。

文彥博認為,朝廷做事,人心最為重要,祖宗法制並非都不可取,只需略作修改即可,皇帝陛下勵精圖治,但似乎在推行改革時用力過猛了。對此王安石顯然持反對意見,而宋神宗也堅定地站在王安石這邊,他對文彥博說:“朝廷更改祖制,不開心的都是士大夫,朕詢訪鄰近百姓,他們都對免役法感到開心。”文彥博直言不諱地回覆說:“陛下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與百姓。”

宋神宗並不比宋仁宗差,但為何最後的廟號差距如此之大?

北宋題材電視劇《清平樂》劇照,僅供參考

對於“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件事,宋神宗是默認的。北宋給予文人士大夫極高的政治地位,兩府和御史臺的權力都很大,莫說是宰相,一個通進銀臺司的負責人都敢於駁回皇帝的調令,因為他們清楚自己也是國家的主人,且皇帝無權擅殺任何一個文官。對於這些,宋神宗心知肚明。

縱觀神宗皇帝的所作所為,細看他的一生,在道德層面,他體恤侍從,大熱天也不用扇子;他關心百姓,仁慈不遜於仁宗;他尊敬師長,見了老師畢恭畢敬;他謙虛節儉,連一雙好看的鞋子都捨不得穿。而在政績層面,幾乎就是在與兩件事作鬥爭:一是西夏,二就是士大夫群體;他開疆拓土,在位期間開拓西北疆域兩千裡;他立志改革,為保住王安石不惜與兩宮太后做對抗,甚至淚灑當場。

宋神宗並不比宋仁宗差,但為何最後的廟號差距如此之大?

北宋題材電視劇《清平樂》劇照,僅供參考

然而,他的廟號卻是一個“神”字,與宋仁宗的“仁”字天差地別,這是為什麼,他真的不如宋仁宗嗎?當然不是,說到底還是文彥博那句話的原因,因為他挑戰了士大夫群體的權威,再通俗點說就是,因為他沒有宋仁宗那麼聽話

接下來我們簡析一下宋神宗和士大夫之間的幾個矛盾點,看看神宗是如何不聽話的。

士大夫群體普遍厭惡戰爭

在北宋初期,宋太宗兩次北伐遼國失敗後,北宋失去了武力奪取燕雲十六州的能力。自此,士大夫群體中主戰派越來越少,到了宋神宗那會,主張滅掉西夏的已經鳳毛麟角。

党項本是依附於北宋的邊疆部落,其首領被賜國姓,依照正常思維,建國自立本身就屬於背叛,頻繁擾邊更是大逆不道,北宋君臣應該時刻以滅夏血恥為己任才對,但史書記載卻說明,宋神宗時期的士大夫們普遍帶有厭戰情緒。

宋神宗並不比宋仁宗差,但為何最後的廟號差距如此之大?

圖片如有疑問,聯繫刪除

治平四年,神宗剛繼位不久時,西北党項的嵬名山部落意圖歸順北宋,此事遭到了司馬光的反對,司馬光認為接收嵬名山部落會引發宋夏兩國間的戰爭,而且党項人難以治理,久後必反,他向神宗大呼:“陛下難道忘記了南齊時的侯景之亂嗎?”一心恢復漢唐往昔之疆的神宗當然沒有聽從司馬光的建議,宋軍順利接收了嵬名山部落的上萬人馬、幾百個部落首領和一萬多戶党項百姓。宋將種諤率軍擊退了西夏的四萬人馬後,

北宋成功收復了綏州

持相似觀點的士大夫當然不止司馬光一個,文彥博、呂公弼等人甚至提出過放棄綏州之地的想法。總結起來,他們厭戰的理由無非有如下幾個:朝廷沒錢,佔領党項的土地沒用,党項人難以治理以及戰爭勞民傷財。

宋神宗並不比宋仁宗差,但為何最後的廟號差距如此之大?

圖片如有疑問,聯繫刪除

可宋神宗是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帝王,他曾作詩勉勵自己說:“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遺業,顧餘不武姿,何日成戎捷!”

意為“我時常提醒自己不要鬆懈,經常擔心自己不夠威武雄邁,雖然自己才智不足卻深知身肩祖宗遺業,期盼早日傳來克敵制勝的捷報!”

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多次伐夏意在徹底剷除西夏的威脅,雖然最終沒能完成消滅西夏的目標,但開拓西北疆域兩千裡的武功卻堪稱太祖太宗以來之最。只不過,在保守派士大夫的眼裡,這樣的功績並不那麼正面,甚至是窮兵黷武的表現。

此為神宗與士大夫之間的第一個矛盾點。

神宗挑戰士大夫群體舊秩序

先前提到過,北宋士大夫權力很大,皇帝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可沒那麼容易,舉兩個例子。

神宗即位之初急需理財能手,而翰林學士承旨張方平擅長理財,於是神宗任命其為參知政事,負責朝廷的財政事務。沒想到這個任命遭到了御史中丞司馬光的反對,司馬光認為張方平的人品有問題,不能擔當大任,神宗為此頗為苦惱。

宋神宗並不比宋仁宗差,但為何最後的廟號差距如此之大?

北宋題材電視劇《清平樂》劇照,僅供參考

為了避開御史臺的反對聲,神宗下令將司馬光從御史臺調往翰林院,但這紙調令被通進銀臺司駁了回來。無奈之下神宗親自寫手詔給司馬光解釋調職原由,聲明此次職位變動與張方平之事無關,而且特意繞過了通進銀臺司的審查,直接交到了司馬光手裡。不按程序走?此事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通進銀臺司長官呂公著用辭職的方式作最後抗議

後來,為了表示對王安石的支持,神宗特意設立了一個名為“制置三司條例司”的臨時機構,作為變法的決策機構。此舉打破了士大夫群體間的權力平衡,引起了除王安石等新法人士外幾乎所有士大夫的反對。

在整個變法期間,像上述事例還有很多,神宗為推行新法揹負了巨大壓力,不斷挑戰著士大夫群體的舊秩序,如此,能留下好名聲嗎?

宋神宗並不比宋仁宗差,但為何最後的廟號差距如此之大?

北宋題材電視劇《清平樂》劇照,僅供參考

此為神宗與士大夫之間的第二個矛盾點。

神宗過於寵信王安石

王安石確實有驚世之才,但人無完人,他在性格上是存在缺陷的,其最大的缺陷就是無法聽取反對者的合理建議。因為變法措施並非完美,青苗法本身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是否需要強制攤派?而面對廣泛的質疑聲,王安石沒有做出改變,這使得反對呼聲愈發高漲。

宋神宗雖然兩次罷免王安石的宰相職位,但罷相之舉實屬無奈。與宋仁宗對范仲淹的態度相比,宋神宗對王安石的寵信程度令人驚歎,幾乎到了言聽必從的地步。可後來的事態發展多少讓神宗有些失望,王安石的性格讓自己走進了死衚衕,在群臣之中人心盡失,山窮水盡,甚至“眾叛親離”。

宋神宗並不比宋仁宗差,但為何最後的廟號差距如此之大?

北宋題材電視劇《清平樂》劇照,僅供參考

當王安石成為朝廷百官的眾矢之的時,無比信任他的宋神宗又該背上什麼樣的名聲呢,至少與“親賢臣”無緣了吧。

此為神宗與士大夫之間的第三個矛盾點。

結語

我們常說要站在不同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因為眼前你所看到的、聽到的或許並非真相的全部。宋神宗如今的歷史地位和名聲,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們站在當時保守派士大夫的立場去看的,“仁”亦或是“神”,全憑他們的喜好而定。

換個角度,你會發現另一片歷史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