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 | 教你和孩子說話(1)

在孩子的心智尚未健全時,人類賴以理解外在事物和管理自我行為的各種功能,尚未在小孩子身上得到發育;他們處於待開發的狀態,家長的指導可以對他們的成長髮育起到巨大的作用。



教育孩子的使命之一:引導孩子成長

家長對孩子最主要的責任有以下兩方面。首先,家長要為孩子提供物質條件使其身體得以正常發育;其次,家長要在孩子的)心理發展上給予正確的引導。這兩方面的責任都很重要。期待孩子從幼兒階段就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長,意味著家長對孩子的理性思維有著巨大的誤解。因為他們的理性思維能力較差,是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所以期望孩子自己自然成長是徒勞的。

事實上,理智的發展比身體的發育速度慢得多,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必須站在更高或者至少更為長遠的理性角度對孩子進行指導。在美國,人們一般認為,男孩年滿7到10歲就已經具備了獨立生存的生理條件;但他的理智發展還不成熟還不能獨立地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並且從法律上來說他的年齡只有達到現在的兩倍以上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孩子越愛和家長交流,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越容易展開,孩子受到的傷害就會越少。


教育孩子的使命之二:維護孩子的成長空間

關於聽之任之在孩子教育中的壞處人們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人們譴責放任行為的理由是它遷就了有害或錯誤的行為,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損害並不在於放任本身,即不在於滿足孩子願望的做法,而在於得到放任的錯誤和危險的行為。一般而言孩子們並不是被遷就,而是他們那些無害的願望受到了過多的束縛和阻止。實際上,當孩子的一些願望不涉及罪惡或者危險的行為時,這種充滿孩子氣的願望和衝動甚至不切實際的想法越是能得到滿足,越是對孩子有利。

因此,當孩子問:“我可以這樣做嗎”或者“我可以那樣做嗎”時家長應該考慮的問題不是這件事本身是明智還是愚蠢,即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通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來看這事是否愚蠢,而只能看這件事是否有害如果有害,就堅決制止如果沒有害處就應該以熱情友好的態度答應孩子。

【故事見音頻】

我們從這個例子中看到,有效管教和最大限度的尊重是結合在一起的;它們不但沒有互相沖還能互相協調。實際上,可以在實現最大程度地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很容易地展開教育。顯然,考一下就可以發現,這兩者之間並不是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是完全對立的。孩子可以被高度尊重,同時又被教育得很好。他們也許不停地受到阻撓、挫敗,他們的生活會被一系列的煩惱、限制和拒絕弄得十分可悲,但同時,卻得不到任何管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