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工匠 | 王琨:駐外工作十年的“專利王”


大港工匠 | 王琨:駐外工作十年的“專利王”

工匠簡介:王琨,山東港口港灣建設板塊日照工程設計諮詢公司經理。工作十餘年間,已轉戰大半個山東:日照—威海—煙臺—蓬萊,經多崗位、多項目歷練。曾獲山東港口先進工作者、“日照市五一勞動獎章”、“第六屆日照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授予三等功)、“日照市最美青年工作者”、“日照港品牌員工”、“日照港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日照港優秀技術骨幹”、“日照港工匠”等多項榮譽稱號,獲成果、論文、專利、榮譽80多項。

十年駐外,門外漢成負責人

2008年5月8日,來港報到的第3天,王琨就接到公司通知,參加威海港新港區三四期碼頭工程。他背上簡單的行囊,和同事們一起來到了威海,沒想到一待就是整整十個年頭。

王琨大學期間的專業是“路橋”,工作後擔任“港航”施工技術員,同事有時調侃他“輸在了起跑線上”。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幹出個樣兒來!”他白天跑工地,跟著老師傅們虛心學習;施工間隙,抓緊時間做工程內業資料;晚上窩在辦公室,看圖紙、編計劃、寫方案,幾乎天天工作到凌晨兩三點,夯實了基本功。十年裡,他從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技術員,又完成了到項目負責人的華麗蛻變。

大港工匠 | 王琨:駐外工作十年的“專利王”

水工項目離海近、風浪大,為此,項目部特意把辦公板房設在離海邊近百米多的地方。一天晚上,王琨正在辦公室與同事討論施工方案,突然,辦公板房劇烈震動起來,伴隨著一聲巨響,大片的海浪擊穿房頂噴濺進來,將大家淋成了“落湯雞”,幾臺筆記本電腦也遭了殃。大家跑出門,看到房頂被海水撕開了一個大口子,才見識到了真正的“驚濤駭浪”。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王琨十年如一日,整日與海風、鋼筋混凝土為伴,在條件艱苦的碼頭施工現場,度過了一個個烈日當頭的三伏、大雪過膝的三九。他先後主持參與了威海港新港區三四期碼頭工程、威海船廠5#碼頭工程、蓬萊大金順岸碼頭工程、煙臺港東防波堤工程、蓬萊大金凹槽碼頭工程、威海金線頂防波堤工程等十餘項駐外工程,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經驗。

一顆匠心,勤鑽研變“專利王”

在威海船廠5#碼頭項目中,針對沉箱出運前清沙造成的施工效率低的困難,王琨帶領施工隊伍開展了技術攻關。他鼓勵自己“一定要拿出點像樣的成績!”為此,他沒日沒夜地泡在現場,力求第一手數據。為了觀察記錄清砂技術參數,他經常蹲守在沉箱邊上,一蹲就是幾個小時。炎炎烈日下,汗水順著臉頰,“吧嗒、吧嗒”滴落在水泥地面上,很快又被高溫蒸發,只在地面上留下淡淡的痕跡。他白天跑現場,晚上加班整理數據、寫報告,歷時一個月時間,“大型預製構件沙墊層衝沙施工關鍵技術”最終形成。應用此項成果,提高了沉箱出運效率,每出運一個沉箱可提高利潤22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大港工匠 | 王琨:駐外工作十年的“專利王”

在技術成果的追求上,王琨興趣濃厚、求知若渴,“我就是想靜下心來研究點兒東西,每當完成了一項技術革新,心裡就特別有成就感,很上癮”。白天在工地上遇到了難題,他就隨手用小本記錄下來,晚上靜下心來思考研究改進辦法。歷經無數個挑燈夜戰的不眠之夜,他潛心專利研發,以第一完成人編撰的“海港碼頭沉箱底模板可循環利用技術”以最高票數獲得“2015年中國港口技術發明獎”,這是日照港首個港口發明獎。他主持主筆的“大型預製構件鋪底與回收方法及回收裝置”為日照港首項發明專利,已在多個港口工程中推廣應用,累計節省施工投入340餘萬元。工作以來,王琨主持參與了10餘項專利研發,其中3項發明專利獲授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專利王”。

言傳身教,培養人才“傳幫帶”

為了培養出更多優秀工程建設人才,王琨下定決心要帶好新人,讓他們能夠儘快適應新環境。從現場施工難點、技術彙報到編寫技術標等各項工作,他都手把手地教,給新員工壓擔子、分任務,進行“轟炸式”任務分配、“魔鬼式”訓練,把自己的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青年員工。他帶出來的十幾個徒弟,如今已經可以獨當一面,遍佈在港口各個重點項目工地上。依託創新工作室,他帶領團隊成員立足施工現場重點難點,身體力行主持4項技術獲評國內領先,5項省部級工法,榮獲4項山東省建築業技術創新獎、8項市級QC成果獎,帶領成員獲得各類成果、論文、專利及榮譽140多項。

大港工匠 | 王琨:駐外工作十年的“專利王”

“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給了我們新的臺階。在這大浪淘沙的時代,要想出類拔萃,只能汗水到位!” 當同事詢問他的成功秘訣時,王琨這樣說道。

來源:日照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