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要合併?“煙幕彈”背後的猜想

4月14日晚間,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快速披露公告,否認市場上傳聞的合併事件,同時兩家公司均稱不存在應披露未披露信息。


4月14日下午,市場上流傳消息稱,國內正考慮將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證券進行整合,打造券商界的“航空母艦”,消息一出帶動二級市場聞風而起,中信建投證券快速觸及漲停板,而中信證券盤中一度上漲超過6%。


中國新聞週刊諮詢的中信證券內部人士稱,公司並沒有傳出任何合併的消息,相關事項公司已經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當天不僅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被傳整合,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兩大龍頭券商同樣被傳將要進行整合,隨後國泰君安相關人士也緊急回應稱,未聽說合並事項。


真是煙幕彈?


雖然幾大頭部券商合併傳聞被快速否認,但是二級市場上,券商板塊已被瞬間攪動,截至14日收盤,中信建投報收32.85元/股,漲8.88%;中信證券報收23.21元/股,漲4.22%。


從4月14日下午兩點左右,號稱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務供應商的彭博社發佈消息,稱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可能要合併,現在已經開始盡職調查。


當日晚間,涉及券商緊急澄清傳聞虛假,未得到來自於任何政府部門有關合並的書面或口頭的信息,但仍沒有擋住券商板塊異動拉昇。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要合併?“煙幕彈”背後的猜想

(中信證券澄清公告)


4月14日至16日,中信證券股價連續拉高,股價從22.39元/股一度衝高到24元/股,中信建投從14開盤的30.40元/股觸及36.45元/股高點,帶動整個券商板塊被炒熱拉昇。


金融界財經評論專欄作家杜坤維呼籲,從兩家涉及公司公告內容來看,公司層面沒有商談合併事宜,也沒有得到股東層面商談合併事宜,但市場傳出合併新聞,可能涉嫌謠言傳播,證監會理應給予調查並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作出相應處罰。新證券法不能漠視合併傳言傳聞四處散播,如不進行調查,市場公開公正公平三公原則將蕩然無存。


根據國家對於操縱市場的行為的規定,通過公開傳播虛假、不確定的重大信息影響投資者交易行為而從中謀取利益,構成操縱市場罪,而進行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的行為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


北京法律界人士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消息如果屬實,那麼提前透露可能影響資本市場走向的消息涉嫌洩密,需要對洩密者進行追究調查,而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紛紛出來否認,涉事者可能存在用不實信息操縱市場的行為,同樣可以追究責任。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的合併傳聞是否涉及上述違規?


有分析指出,消息由彭博社發佈,可能並非空穴來風,涉及公司的澄清公告並不是股東層面,雙方僅表示公司“不知情”、沒有收到信息通知,但並沒有指出相關報道是虛假消息,所以仍然存在合併的可能。


中信建投的澄清聲明稱,截至目前,公司未得到來自於任何政府部門有關上述傳聞的書面或口頭的信息。中信證券澄清,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未獲悉有關上述傳聞的相關信息。


中國新聞週刊發現,此類澄清公告與此前的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合併澄清公告高度類似。


2014年,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併之前,針對當時市場傳聞同樣進行澄清公告,稱“不知情”、“未接到相關文件通知”,最終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發佈重組成為中國中車。


據36家上市券商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初步統計,一季度中信證券以78億元的營收、32.72億元的淨利潤位居行業營收規模第一位,中信建投一季度營收40.49億元、淨利潤為18.91億元,排名行業第四位。


截至2019年末,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資產總額分別為7917.22億元、2856.7億元,淨資產分別為1654.5億元、568.95億元,如果兩家公司合併,總資產和淨資產將分別達到1.08萬億元、2223.45億元。


兩家頭部券商合併打造券商界超級航母是否真實可行?此次券商頻傳合併消息,是否同樣是提前放風,對市場進行試探?諸多疑問等待解答。


券商航母猜想


不論目前頭部券商合併的消息是真是假,來自中航證券的分析認為,最近關於證券業新一輪併購浪潮是否即將到來的討論確實多了起來。


此前,中信證券已完成對廣州證券的收購、天風證券也收購了恆泰證券部分股權,相關併購案例受到券商界的廣泛關注。而作為監管層,證監會曾在不久前也表態要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


2019年12月,證監會對兩會期間國泰君安提交的關於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的提案做出了詳細答覆,公開表示要從鼓勵市場化併購重組、豐富券商服務功能、鼓勵券商加大信息技術和科技創新投入、支持券商完善國際化佈局等六個方面展開相關工作,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


中航證券研究認為,在我國的金融機構中,目前銀行業總體以及頭部銀行的體量都超過美國,但中國證券業與發達市場尤其是美國的證券業比較依然差距巨大,龍頭券商之間不管是在體量還是盈利能力比拼中都落於下風。


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市場共有133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7.26萬億元,淨資產為2.02萬億元,淨資本為1.62萬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30萬億元,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12.29萬億元。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要合併?“煙幕彈”背後的猜想

(2019年我國券商業情況)


中航證券研究稱,截至2019年末,美國所有證券公司總資產合計24.4萬億元,是我國的3倍多,美國投行龍頭高盛集團總資產規模6.93萬億元,接近我國整個證券業。


盈利方面,高盛、摩根士丹利近年來的淨資產收益率基本維持在10%以上,而我國頭部券商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等2019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在6%至8%之間。盈利規模上,2019年中信證券的淨利潤只有摩根士丹利的五分之一。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外資券商進入中國市場將是大方向。繼2018年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市場準入後,近期開放步伐又按下了加速鍵。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劇,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步伐卻從未停止。今年3月13日,證監會宣佈,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再次指出,要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共有5家外資控股券商及10家合資券商,當前還有18家合資券商正在排隊申請設立。


業界指出,隨著外部強勢券商的進入,中國證券業競爭格局將更加激烈,國內券商必須做好進入高水平競爭的準備。那麼,中國券商的壯大之路會如何走?


東北證券副總裁董晨等建議稱,我國證券公司要做大做強,打造國際一流投行需要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提升證券公司資本實力,鼓勵行業開展市場化併購重組,證券公司需要順應市場和行業變革,加快業務轉型,提升專業能力。此外,要推動行業差異化發展,打造我國的精品投行,在推進資本市場漸進式改革的同時,促進證券行業雙向開放、對等開放,加快我國證券公司國際化水平。


如此看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的合併傳聞並非是空穴來風,中國券商業的整合已經在路上。


分析認為,綜合類頭部券商各項業務短板不大,對中小券商不論是在體量、業務資質還是區域優勢上不會有太大苛求,選擇強強聯合的效果會更加顯著,只是頭部券商之間進行市場化併購存在較大難度,頭部券商的整合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但在國家打造券商航母的意圖明確,在外資加速流入,外部競爭壓力迅速增強的背景下,未來出現政策推動頭部券商整合的概率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