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如何表達相思的?

第七篇 大美意境 唯見於心——龐子博先生講述《蒹葭》


《蒹葭》

——出自《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正文


龐子博先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寫的是景緻,下句一轉筆寫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所謂”在這裡的意思就是能稱得上。在作者心目中,能稱得上“伊人”的人,可能不是世間公認的美女,但是他覺得好就足夠了,這句話裡帶有決絕性,因此感人至深。

詩詞是如何表達相思的?


“在水一方”是什麼意思?江河如宇宙一般,將兩人隔開,有沒有種“牛郎織女”的感覺?兩人為江河所阻,為銀漢所限,隱隱約約能看到,卻不能相互執手,不能言語互通,不能眉目傳情,只能遙遠相望…看不到也就算了,看得見卻不能在一起,心中存著那種期盼和思念,反而更加痛苦。但不可否認,人有所依戀、有所牽掛也是一種至美的感受。

詩詞是如何表達相思的?


這首詩開篇十六字,把時間、地域、事件、人物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接著講“溯洄從之”,“溯洄”的“洄”是逆流,“溯游”的“遊”是順流。“溯”的字根是“朔”,漢代以前稱北方為“朔方”,所以結合上文,“溯”的意思是寒冷,其中還飽含著綿長、憂鬱、哀婉之意。溫度一低,水流就會減緩,這裡實際上表達的是一種感受,心中思念變成了淒涼。

詩詞是如何表達相思的?


“溯洄從之”的“從”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腳印,前後一堆人,足跡相連叫“從”。“道阻且長”的“阻”有個耳字部,耳字部分為左耳和右耳,左耳代表“阜”,右耳代表“邑”。“阜”有高崗的意思,它與絕壁懸崖不同,不是巍峨的高,可能就是一個小山岡或小土丘。“且”在古代念“祖”,是過去供奉祖先用的小平案。所以“阻”是遮擋,暗含規矩、規範之意,是不可逾越、不能去做的一些事。

詩詞是如何表達相思的?


“道阻且長”,不是在說一條路前面突然出現座無法逾越的高山,那就不叫“道”,而是死衚衕了。“四通為渠,暢達為道”,“道”是四通八達的,那為什麼要用“阻”字呢?這裡有點“窮途末路”的意思,不是路沒了,而是自己的志窮了。

“道阻”是無以言表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指的絕對不是道途不平。“道阻”是心疲,“且長”是身疲,這句代表“身心俱疲”的狀態,特別想去,但是去了心裡又不寧靜,裡面暗藏著一種悽婉之美。


(未完待續…)


子博先生講《中國成語故事》往期內容

何為“心隨境轉,情因景生”?

“更上一層樓”意在教人努力進步嗎?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是怎樣的壯觀景緻?

你能做到“直抒胸臆”嗎?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詩詞是如何表達相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