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解的是生活中的謎,探的是心底的密

《人生海海》:解的是生活中的謎,探的是心底的密


《人生海海》是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故事講述了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相較於他的《風聲》、《暗算》一上來就感覺到諜戰的驚險刺激,這一本可能會讓你覺得是一本溫吞的鄉情故事,那你就錯了,這是一部隱藏更深的諜戰劇,斗的是“天不藏奸”,揭的是心口“傷疤”。以鄉間溫吞生活開頭,以溫吞結尾,但過程卻更加血淋淋。


《人生海海》:解的是生活中的謎,探的是心底的密


麥家的諜戰戲,波譎雲詭

先介紹一下麥家其人。就像吃了一顆很好的雞蛋,一定要認識一下這隻母雞,萬一再下一顆很好的蛋呢?

1.一名小說家

麥家,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1981年考入軍校,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和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曾任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是首位被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 。


《人生海海》:解的是生活中的謎,探的是心底的密


《人生海海》:解的是生活中的謎,探的是心底的密


2.幾部好作品

長篇小說有《解密》、《暗算》、《風聲》、《風語》、《刀尖》,電視劇《解密》、《暗算》、《風語》、《刀尖上行走》(編劇),電影《風聲》、《聽風者》等。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作品被譯成30多種語言 ,《解密》被翻譯成33種語言,是世界圖書館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 ,被《經濟學人》評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 ,英文版被收進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是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後唯一入選該文庫中國當代作家 。

3.特有的寫作風格

麥家的小說具有奇異的想象力和獨創性,人物內心幽暗神秘,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多被改為影視作品。由他編劇的電視劇《暗算》和根據他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是掀起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狂潮的開山之作,影響巨大。

4.越來越老辣的文筆

以知名度而言,前面提到的幾部作品可以說掀起了諜戰劇的熱潮,但是以文筆來說,卻是《人生海海》更勝一籌

2018年12月12日,文萃錢塘—弄潮杯2018年度人民文學獎頒獎典禮暨第二屆杭州錢塘江文化節閉幕式在浙江杭州舉行。浙江籍作家麥家榮獲海外影響力獎。2019年,出版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2019年9月23日,麥家長篇小說《暗算》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人生海海》:解的是生活中的謎,探的是心底的密


人生海海,波濤起伏,恰似一生悲喜交加

總有一部作品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就像是年紀漸長的我們,近處的事情總記不清楚,那兒時的小事卻一件件鮮活起來,即使做夢也會一次次回到童年遊戲的門廊。

作家更是如此吧,一支筆可以寫出內心所思所想,那麼回到故鄉去,在筆下喚醒那山那河那些人,還有那埋在這片土地下的故事。就像小瞎子說的,“鄉親面前自大不得的,即使你升到月亮上,你的祖宗還在他們腳下。”

與麥家那些讓我們目眩神迷的作品相比,《人生海海》講述的故事就有些看似平淡,但是如果你真以為這是一部鄉土作品,那就大錯特錯,這是一部隱藏更深的探秘戲,探的是心底的密。它探求的是內心深處的善與惡,而不是表面浮華。讀《人生海海》,會始終覺得有一塊石頭壓在心頭,想大口喘氣、想為這悲涼流下眼淚,可是都無法發出,如鯁在喉不過如此。

《人生海海》:解的是生活中的謎,探的是心底的密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作為麥家的“故鄉三部曲”之一,《人生海海》耗時八年,經過五年的打磨,終於呈現在大眾面前。與以往的作品不同,這次的故事脫離了此前素有的“諜戰”題材,背景設置在麥家的故鄉。“這一輩子總要寫一部跟故鄉有關的書,既是對自己童年的一種紀念,也是和故鄉的一次和解。”麥家說道,“一個作家,他的寫作是怎麼也逃離不了童年和故鄉的。”

如果一個人童年苦痛,那麼這份痛可能會伴隨他一生,如影隨形

“人們心中有著尚不存在的地方,痛苦會進去那些地方,使之能夠存在。”――麥家

麥家的童年無疑是痛苦的。

爺爺是基督教徒,外公是地主,父親是“右派”和反革命分子。這一頂頂黑帽子使得麥家經常被歧視,被欺負,沒辦法與同齡人一起無憂無慮地長大,甚至於老師也會羞辱他。(曾經嘲笑小時候冬天裡的麥家,“你頭上戴著三頂黑帽子還怕冷啊。”)

麥家說:“在那個年代,像我們這種家庭,就像今天一個家庭裡既有人犯了叛國罪在坐牢,又窮得交不起學費,低人一頭,低到泥裡。”

卑微,是特定的時代賦予的,由不得自己不要。

於是,麥家通過文字記錄種種心緒,思想鬥爭越激烈,文字也越燃情,而燃燒著的文字極大拯救了他的自卑,也讓他在文字的海洋中乘風破浪,終得救贖。

同樣的山村、同樣痛苦的上校,可惜他的救贖卻是永遠瘋掉

這個村莊“前山是龍變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看不到邊,海一樣的,所以也叫海龍山;後山是從前山逃出的一隻老虎,所以也叫老虎山.......這是一個老式的江南山村,靠山貼水,屋密人稠。”

上校就是這個村莊的一個人物,還有人叫他“太監”,不管綽號是什麼,有代號的人總是有一號的,不像那些沒有外號的人,庸庸碌碌,沒什麼人記得住。

他不幹農活,但是卻有錢,會治病,有一套金子打造的器具箱,什麼人都能救回來,所以鄉親們大多喜歡他。就是這樣一個人,經歷了生活的動盪,承受了時代的悲劇。

他當過諜報人員,卻因為桃色事件被日本女人抓住,在他的肚皮上繡了字,而就是這一行繁體字,讓他的頭再沒有抬起過,不敢結婚,不敢讓人看見自己的肚皮,因為那是赤裸裸的恥辱,這恥辱無法去掉,所以他寧願承受“太監”這樣的稱呼,哪怕這是對男人最大的蔑視。

順著這肚皮上的一行字,作者將我們帶回腥風血雨的上海,又帶到十年浩劫的鄉村,再帶到改革開放的新生活,串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代價是上校瘋了,因為即使他承認自己的罪過,殘忍的人們還是要扒下他的褲子,看看上面有沒有字,於是在批鬥會的現場,他瘋了,在人群中橫衝直撞。

禍害過他的、把他推進深淵的人都得到了懲罰,彷彿有一隻鬼,內心深處的醜陋的鬼爬了出來,懲罰了這些為惡的人。

而上校的歸宿大概只有瘋了這一條路,在那裡,才有他要的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