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和伊朗的實力差不多,為什麼美國打擊伊拉克那麼輕鬆?

低級的老狼


伊拉克和伊朗都是中東地區的大國,兩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打了8年的兩伊戰爭,雙方打了個平手,但還是兩敗俱傷。伊拉克和伊朗這場戰爭,可以說是使用現代武器打了一場低端水平的戰爭,雖然兩國看似實力相當,不過總體而言還是伊朗實力略佔優勢。

兩伊戰爭以後,伊朗開始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生產,而伊拉克薩達姆卻比較作,稱霸地區的野心依然沒有變,軍事入侵科威特,結果被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教訓了一番。此後伊拉克和伊朗的發展也出現比較大的差距,伊朗實力得到恢復和增強,而伊拉克卻變得虛弱不堪。

美國對伊拉克發動了兩次戰爭,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但是對伊朗有心動武,但是卻一直沒有采取行動,美國對兩伊的政策為何有如此多的不同呢?

第一、在國土地理方面,伊朗具有地形優勢。

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不管是海灣戰爭,還是伊拉克戰爭,都憑藉強大的海空軍事實力在短期內取得對伊拉克的軍事勝利。美國打得是高科技戰爭,而伊拉克境內平坦的地形讓伊拉克軍隊無處躲藏,所以美國聯軍可以憑藉空中優勢迅速取得戰場先機。

在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吸取了海灣戰爭中的教訓,將大量的戰機、坦克等埋入沙漠中,這是明顯的防守政策。在薩達姆的預期內,美國可能不會登陸作戰,所以等美國空襲結束之後,這些戰機、坦克挖出來還可以使用。但是,美軍的推進速度非常快,超出了薩達姆的預料,眼看形勢不妙,薩達姆只能選擇逃跑。所以在這場不對等的戰爭中,薩達姆政府都沒有進行有效的抵抗。

伊朗國內地形不同於伊拉克的一馬平川,伊朗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扎格羅斯山脈貫穿伊朗西部地區,北部有厄爾布爾士山脈和科佩特山脈,東部有嘉恩山脈和薩哈德高原,南部有扎格羅斯山脈的延伸和莫克蘭海岸山脈。

伊朗以高原和山地為主的地形,使伊朗可以更好地進行軍事防禦建設。伊朗將重要的軍事目標隱藏於山洞或地下防禦工事內,即使美軍具有空中和遠程打擊優勢,那麼也很難在前期摧毀伊朗的軍事目標,這使伊朗保存了反擊能力,這顯然比薩達姆將戰機埋在沙漠裡高高明的多。而且,伊朗還可以憑藉地形優勢與美國進行長期的游擊戰,美國使用在伊拉克用過的戰術,用在伊朗可能效果會大打折扣。

第二、在綜合實力方面,伊朗比伊拉克強大。

伊朗國土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人口8100萬人,2018年GDP是4395億美元。而伊拉克國土面積43.83萬平方公里,人口3700萬人,2018年GDP是2259億美元。伊朗國土面積是伊拉克的3.75倍,人口是伊拉克的2.18倍,GDP是伊拉克的1.95倍,就國家綜合實力而言,伊朗要比伊拉克強大。

海灣戰爭以後,聯合國安理會於1995年4月通過了關於“石油換食品”的第986號決議,允許伊拉克每半年出口價值20億美元的石油,用於進口食品、藥品和其它民用物資,1996年12月決議開始實施。伊拉克本是產油大國和石油出口大國,而石油換食品協議導致伊拉克石油不能大量出口,而且只能用於換取食品、藥品等民用物資,這對伊拉克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

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前,伊拉克由於遭受國際社會的制裁,已經非常虛弱了,伊拉克對美國主導的中東秩序也沒有什麼威脅了,美國根本不需要對伊拉克再次動武。但是,薩達姆為了規避美國的制裁,試圖使用歐元來取代美元在石油貿易中的結算地位,這讓美國強烈不滿,這可能是美國最終發動伊拉克戰爭的誘因。

第三、在國家政權方面,伊朗比伊拉克更加穩固。

薩達姆家族屬於伊拉克的遜尼派,而遜尼派在伊拉克屬於少數派,只佔總人口的18%,而伊拉克什葉派佔總人口的60%以上,庫爾德人佔總人口的15%。薩達姆政權由於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統治,而且薩達姆長期對什葉派和庫爾德人採取打壓政策,導致他們強烈的不滿。美國軍事打擊伊拉克,正好有利於什葉派和庫爾德人從遜尼派的統治中解放出來,所以薩達姆軍隊才會兵敗如山倒,在短期內土崩瓦解。

伊朗在1979年革命以後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朗的教士集團走上執政地位,宗教領袖在國家中處於最高地位,也是實際的掌權者。伊朗的教士集團不但從事經濟活動,而且還有自己的軍隊——伊朗革命衛隊,這使他們對伊朗社會的滲透無孔不入。伊朗是國際什葉派的大本營,什葉派人口約佔90%,這使什葉派教士的執政地位比較穩固。

美國通過兩場戰爭,佔領了伊朗東部的阿富汗,西部的伊拉克,對伊朗構成了東西夾擊之勢,這讓伊朗每天生活在惶恐之中。但是,伊朗不是阿富汗,也不是伊拉克,美國對伊朗動武還是有所忌憚。即使在今年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之後,美國也還是保持了剋制,動武不是明智的選擇,而且美國政府現在也不想對伊朗動武。


銘蘇先生


伊拉克與伊朗,在兩伊戰爭期間,的確是實力相近的。但是伊朗與伊拉克的國情不同,對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不同,因而造成了兩國當下的巨大差距。

,關於伊拉克。

1,伊拉克脫離英國殖民者,取得獨立國家地位,這事本就有美國插手的因素。

2,伊拉克薩達姆政府,原本就是由美國一手扶持的。甚至薩達姆總統登上寶座,也有美國暗中運作的因素。可以說伊拉克的方方面面,都被美國徹底劇透了。

3,薩達姆政府,大搞小集團政治丶家族政治、本位主義。以一家之力丶一族之力,凌駕於絕大多數伊拉克人之上。因而不得人心。

4,薩達姆政府,沒考慮過自力更生的問題,伊拉克的技術,主要工業產品、主要武器丶教育、資訊丶基礎設施建設……,都依賴西方。一旦西方對其全面封鎖,伊拉克將不堪一擊。

5,薩達姆政府,自大貪婪。不但對西方不恭順,而且還妄想吞併整個阿拉伯世界。

總之,薩達姆政權,就是一個無知自大的土豪政權,一旦掌握其命運的西方,對其發動打擊。伊拉克薩達姆政府是不堪一擊的。

,關於伊朗。

1,當今伊朗政權,始於前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的“伊斯蘭革命”運動。

2,當今伊朗政權,並不依附於任務外部勢力,其國內方方面面,都不受控於外部勢力。

3,伊朗政治,採用的是民選制度,各個階層的訴求,都可以自由表達,即便是某階層的訴求,得不到滿足,但是至少也能讓社會了解其訴求。

掌控伊朗的宗教機構,也是採用的民主集中制,不是哪一個家族、哪一個小集團的私人領地。

伊朗社會雖然也是矛盾叢生丶問題超多,但是伊朗社會的向心力很強,伊朗的國家凝聚力很強。

4,伊朗由於長期遭受西方的圍堵和制裁,因此伊朗被迫走上了自立更生的道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伊朗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一個在各方面都不依賴外部勢力的中型強國。

5,也許是西方的強力打壓所致,也許是伊朗有自知之明。總之,伊朗對外政策,十分穩重,從不狂妄自大,從不做過於出格的事情。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獨立自立、方方面面不被外國掌控,是伊朗與伊拉克的本質區別。兩國在兩伊戰爭時期,只是軍力相近,但是底色不同。即便當時的薩達姆政權不觸怒西方,沒有波斯灣戰爭。時至今日,伊拉克也會不如伊朗強大。沙特就是典型案例。

美國打敗一個被美國劇透的伊拉克,是很輕鬆的,能取得猶如神話般的勝利。但是要打敗一個不被美國操控的伊朗,顯然要花費很大的氣力。


鬼影147951010


說伊拉克和伊朗實力差不多是誤解。實際上,伊朗比伊拉克實力大多了。美國之所以輕鬆打敗伊拉克,卻對伊朗投鼠忌器,主要原因就是伊朗的綜合實力,實非伊拉克所能相比的。

一,從國土面積和人口,伊拉克比伊朗差遠了。伊拉克國土面積為4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僅50公里。伊朗國土面積為160多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800多公里。伊拉克人口僅為伊朗人口三分之一左右。

二,伊拉克主要以平原為主。伊朗是高原山地相間。從軍事上看,伊拉克是易攻難守,而伊朗是易守難攻。比如在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飛機和坦克無處藏身,甚至埋進沙漠裡,剛開戰就被美導彈給摧毀了。

三,伊拉克民族矛盾比較突出,尖銳。其什葉派佔大多數,但統治高層卻是遜尼派,庫爾德人佔比兩成。可以看出反對派力量很大的。伊拉克戰爭中,共和國衛隊不戰而潰,就是民族矛盾的結果,美國利用了這個矛盾,成功收買了伊部隊。而伊朗一半左右人為波斯人。什葉派佔大多數。

四,或有人說,伊朗綜合實力比伊拉克強,為何在兩伊戰爭中敗給了伊拉克?表面上看,兩伊戰爭伊拉克是勝者,實質上是兩敗俱傷。伊拉克之所以略勝一籌,全仗美國的支持,以及阿拉伯陣營的支援。

五,兩伊戰爭後,伊拉克雖頂個勝名,但元氣大傷,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軍事上均遭重創。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也是乘虛而入。而伊朗經過這些年養精蓄銳,發展很快。特別是在導彈方面發展突出,而且軍事產業自主化。同時引進不少先進軍事技術和設備。

六,伊拉克應對美國沒有殺手鐧,唯一的核武器還棄了,玩常規戰爭無疑以卵擊石。伊朗核武器雖不成形,卻令美國如鯁在喉,導彈火箭彈炮艇等也不是擺設,而對霍爾木茲海峽的威懾,也不可小覷。

七,更重要的,伊朗有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俄羅斯的力挺。海灣戰爭戰爭,伊拉克可是孤家寡人應對美國的。


遠山344


差多了,伊拉克綜合國力比伊朗差一個級別,伊朗有九千萬人口,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伊拉克只是伊朗三分之一,伊朗有相對伊拉克更完整的工業體系,更強大的科研力量,伊拉克完全和伊朗不在一個級別,

有人認為伊朗伊拉克差不多,是受了兩伊戰爭迷惑,當年伊拉克國力到了顛峰狀態,伊朗餡入內鬥,伊拉克趁伊朗虛弱時機發動突襲,的確佔了很大便宜,但戰爭最後結果伊拉克還是被打出伊朗,當年的伊拉克外援強大,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和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全力支持伊拉克,伊朗則因為伊斯蘭革命受到孤立,伊朗人用血肉之軀把伊拉克擺平,如果反過來伊拉克絕不是伊朗對手,經過海灣戰爭後,伊拉克已經不能和伊朗相提並論,伊朗已倔起中東強國,拿對付伊拉克辦法對付伊朗不可能成功,

兩伊戰爭後,伊拉克元氣大傷,欠了一屁股外債,國力已從顛峰滑落,伊拉克認為,兩伊戰爭伊拉克是在保為阿拉伯世界而戰,阿拉伯國家應該免除伊拉克所欠債務,沙特等國不同意,只同意免除部分債務,伊拉克藉口科威特開採的石油是從伊拉克過去的,要求補償,科威特當然不同意,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至此,伊拉克得罪了敵我兩個陣營,成了孤家寡人,伊拉克受到了全世界封鎖,伊拉克工業不具備為其強大軍隊提供支持,伊拉克沒有後援,周邊全是敵人,看似強大的軍隊實際漏洞百出,


xuang123


美國還沒有對伊朗動手,怎麼知道就一定難打呢?說個玩笑話。美國現在遲遲不敢對伊朗動手,確實是忌憚伊朗的軍事實力,而打擊當年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美國兩次戰爭都用了不到兩個月(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首先說說地理因素,伊拉克南部臨海,往北全是一望無際的幼發拉底平原,地理因素對戰爭的影響是很大的,參考阿富汗戰爭容易得知,平原地帶非常適合空軍和陸軍裝甲部隊、陸航部隊推進,伊拉克就是這樣,幾乎完全無法抵抗。
而從戰爭雙方來看,

伊拉克戰敗是必然的,伊拉克沒有完善的空軍和海軍,只有號稱世界前幾位的陸軍裝甲力量,然而在前期伊拉克被美國海軍和空軍就幾乎打廢了,美國陸軍登陸後,阿帕奇更是對T72移動打靶,伊拉克軍隊到處都是報廢的、殉爆的坦克,伊拉克空軍戰機被薩達姆藏在了北邊的沙漠裡,這完全是一場不對稱戰爭。


伊拉克這邊人心也是主要因素,庫爾德人早在戰爭開始以前就和美國背地裡聯繫,在戰爭中後院著火是一種什麼後果,伊拉克人民對於薩達姆獨斷專行、四處開戰也早已不滿,人心崩塌比軍隊崩塌更加可怕。


談笑觀察室


伊拉克相對伊朗的體量那差得太多了,美國人打下伊拉克確實很輕鬆,但在維持秩序方面,太艱難了。

伊拉克面積43萬平方公里,人口目前是3千多萬,伊朗164萬平方公里土地,8千多萬人口,兩國目前的人均GDP都是5千多美元。

當然了,兩國經濟相對其他海灣國家落後也是有原因的,伊拉克是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戰亂、內亂,近幾年才開始逐漸穩定下來,可以安心地賣石油了,而伊朗是深受美國40年的制裁,這2年更是被美國嚴厲禁止賣石油,這石油也賣不了多少。

而且,伊拉克本身主要就靠賣石油,它沒什麼其他工業,而伊朗是中東世界首屈一指的工業大國(不包括以色列),它也是伊斯蘭世界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當然,這也是要感謝美國的幾十年制裁壓力,沒有壓力,哪來拼命發展工業實力的動力呢?

伊朗能生產汽車、戰機、中小型軍艦、直升機、中短程導彈、坦克裝甲車等等,有著成體系的工業,雖然它的東西在大國眼裡都是落後的渣渣,但在第三世界國家圈裡,那是位於食物鏈的上層了。

美國人打伊拉克,打的很輕鬆,直接原因是十幾萬核心的共和國衛隊沒有起到該有的保家衛國的作用,至於其他薩達姆所謂的“百萬雄師”,那都是由民兵、治安人員、警察等組成的準軍事部隊,無論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很渣,共和國衛隊“不抵抗”,那其他的部隊也就如鳥獸散了。

伊拉克戰爭打響後,不管是共和國衛隊還是特別衛隊,除了麥地那師,十幾萬人,幾乎到了一觸即潰、望風而逃的地步,以至於薩達姆在逃離巴格達前,下令槍斃了共和國衛隊高級指揮官塞夫·埃丁·阿爾拉維將軍,以示懲罰。

共和國衛隊,集中了伊拉克最好的武器裝備和補給,享受著薩達姆賦予的優越待遇,而特別衛隊更是精銳中的精銳,大多來自老薩的故鄉提克里特,對薩達姆個人的忠誠度極高,他們擁有軍隊裡最高的待遇。

薩達姆被抓獲後,美方審問人員在與薩達姆的對話中,提到了這個問題。

美國人問:為何美軍沒有遭到正規部隊抵抗?共和國衛隊為什麼潰敗?軍隊藏哪去了?

薩達姆:我的將軍們主動放下了武器……就已做好投降的打算!他們拋棄了坦克和地面重型武器,唆使士兵逃亡……自己躲在掩體裡準備投降……4月8日……我槍斃了共和國衛隊指揮官塞夫·埃丁·阿爾拉維……士兵現在都已脫下軍服,化裝成百姓了。

薩達姆至死也認為:軍隊在關鍵時候成了懦夫,沒有為國家為自己戰鬥到底。

但說到底,還是軍心向背的問題,或者說是民心的問題,當然,還有準備不足的問題。

海灣戰爭,僅僅幾個小時,幾十萬伊拉克軍隊各軍種的指揮系統就全面崩潰,通訊中斷、各種防空、後勤、協調系統全面崩塌,薩達姆和將軍們實際上幾個小時就失去了對駐科威特伊軍的控制,伊拉克軍隊大戰初啟就大亂,結果,在兩三天之後,40多個師就有38個失去了戰鬥力,傷亡超10萬人,其中2萬人陣亡,8萬多人被俘,324架飛機被毀,近4000輛坦克、1450輛裝甲車、近3000門火炮還沒發出威力就被炸成了廢鐵。

而十多年過去了,美軍只會更先進,而經歷了十多年空前封鎖的伊拉克軍隊只會更落後。

面對美軍當年排山倒海的海陸空一體的立體攻勢,薩達姆的士兵們根本沒有任何信心。

而薩達姆在備戰上,依然企圖依託龐大的百萬雄師和防禦工事,配合防空力量,準備打持久戰甚至打人民戰爭,結果這個百萬雄師一開局就崩潰了。

當然,除了這些軍事因素,還有的因素主要有:美軍收買了大多數共和國衛隊和特別衛隊的中高級軍官,以至於戰爭爆發後,軍官們紛紛跑路,他們可以得到幾百上千萬美軍的獎賞,並可以和家人一起去美國生活。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心,薩達姆,顯然已經喪失了人心,沒有士兵和平民願意為他送人頭了。


雲中史記


海灣戰爭時期,薩達姆號稱有百萬雄獅,幾千輛裝甲部隊,上千枚飛毛腿導彈,號稱是海灣地區第一軍事強國,其實薩達姆政權展示的這些實力,只不過是外強中乾。

因為伊拉克所有的武器基本都是進口的,哪怕突擊步槍的子彈基本作戰裝備都依賴進口,只要國際一封鎖,伊拉克軍事實力就不行了。

而伊朗在巴列維王朝時期,就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能滿足國內軍隊武器的需求,伊朗伊斯蘭政權成立後,完整的保留了巴列維王朝時期的工業。

現在的伊朗工業體系,不但能生產最基本的武器,還能生產比較尖端的飛機,坦克、火箭和導彈,伊朗在戰時可以面對封鎖,這是薩達姆政權不能比擬的。

其次,伊朗領土很大,擁有強大的戰略縱深,而且大部分的地形是高原和山地,境內植被茂密,戰時可以規避美國戰略轟炸。

由於伊朗地形複雜,任何先進的攻擊性武器打擊效果都會大打折扣,美國不敢貿然對待伊拉克那樣,發動對伊朗的攻擊。

最後是,伊朗民心很齊,儘管伊朗也有反對派,但是由於宗教關係使各民族非常團結,不論是波斯人,阿賽拜疆人、庫爾德人,他們都視為伊朗為祖國。

而薩達姆時期國內矛盾深重,遜尼派和什葉派水火不容,兵戎相見,不用美國打,自己就亂了,而伊朗如果面對美國入侵,伊朗人民降同仇敵愾!


侯希軍


兩伊戰爭時期,伊朗和伊拉克的實力差不多,甚至一度伊拉克還是佔據著上風的。伊朗和伊拉克相比,無非就是人多地盤大,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比伊拉克強的。伊朗這個國家,當年也就是和伊拉克打個平手。而同樣,伊朗當時很強麼?伊朗就是個高手麼?伊朗當時的軍隊,也是美國給組建的。當時的伊朗和伊拉克,在世界上的軍事圈裡面,在美國面前,就是兩個臭棋簍子,大號臭棋簍子。

兩伊戰爭就是現代軍事上的一個笑話,兩邊的裝備是非常先進的,戰機是F14、米格29,導彈什麼的是飛毛腿山毛櫸這些東西,還有T72坦克。這個火力,在當時世界上也算是非常不錯的。而最主要的一點是,這兩邊就沒有一個會打仗的,整個中東,也就以色列會打仗。他們不會打仗,體現在哪呢,他們握著那一堆先進武器,打了一場一戰級別的戰爭,就咱們對越作戰也沒像他們那樣打了。刺刀衝鋒、毒氣戰、塹壕戰,就是這樣一個級別的。導彈襲城、空中突襲,他們都玩的一塌糊塗,情報不明訓練不足,都充分的體現了。

而美軍不一樣,海灣戰爭這會兒的美軍已經完美的轉型了,從越南戰爭結束,美軍一大票新式武器全都裝備部隊了,作戰理念也變了。相比於之前,美軍裝備上整整提升了一個時代,而隨著裝備的提升,適應裝備的新式作戰理念也應運而生了。當年,越南還能用米格21和美國F4、A4打一下空戰,到了伊拉克就完全行不通了,前期還能打一下,後期乾脆掛掉了。美軍又裝備了F117隱身戰機,雷達上壓根就看不見,看不見你咋打?

美軍又有電子戰信息戰,直接切斷了伊拉克軍隊的聯繫,切斷了伊拉克的信號。當時巴格達上空的防空炮防空導彈打的跟煙花一樣,看的熱血沸騰的,結果呢,還真就是煙花,他壓根就打不到人。這就說明啥問題了,武器裝備上已經拉開了巨大的代差了,產生代差之後,這個戰鬥根本就沒法打,武器裝備是取勝的重要支柱,伊拉克再怎麼也無法去對抗。

當時的伊拉克是這麼個情況,換成當時的伊朗,同樣是這樣的情況,這哥倆充其量打個平手。美國當時打伊拉克是什麼樣子,當時打伊朗就是什麼樣子,這是1+1=2的道理。如果換到了現在,伊朗近些年被美國封鎖,他的進步遠沒有美國的進步大,也沒有美國快,就看他還在死撐著巴列維時期購買的F14,就看他那1500噸級的驅逐艦,他也進步不到哪裡去。這也是個1+1=2的道理。

要我說,伊朗應該謝謝巴列維,謝謝美國,要不是巴列維時期和美國老鐵的關係,伊朗現在連個像樣的戰機都沒有。就他那個所謂的隱身戰機,被人一致認為是航模,軍艦主力也是當年美國給的,二戰末期的產品還存在。


軍武文齋


<strong>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歷史原因。

美國之所以能首先攻打伊拉克,原因是後者曾不顧國際社會廣泛反對,派兵入侵了鄰國科威特欲將其國土據為己有,在這一點上,伊拉克無論是在國際法上還是國際道義上都站不住腳,正因如此,實力正盛的美國可以在短時間內組建多國聯軍部隊,從而一舉將薩達姆率領的不可一世的伊拉克軍隊擊潰。

其次是地理環境原因。兩伊雖然是鄰國,但其地形卻不盡相同,伊拉克由於位於兩河流域,其國土地形大多數為衝擊平原或者沙漠,只有北部庫爾德人聚集區是山區,這十分有利於裝甲部隊的展開和快速推進。反觀伊朗,該國雖然就在波斯灣沿岸,但其國內地形大多數為山地,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地面作戰還是空襲行動都有極大的困難,相信美軍在經過多次推演後,也確信了無法短時間內推翻德黑蘭政權,畢竟蘇聯軍隊在阿富汗山區的慘敗還歷歷在目。
最後就是軍事實力的差距。儘管伊朗和伊拉克的軍隊規模都較為龐大,但伊拉克在與美開戰前,其武器裝備經過十幾年的制裁,大多數已經處於老舊狀態或者缺乏零件,根本無力應對高科技信息化的戰爭。而伊朗雖然也處在制裁環境中,但頂著壓力的他們近年來一直沒有放棄發展該國軍工業,所以到現在為止,伊朗軍隊仍有不斷的國產武器裝備服役,光是導彈技術,就讓美國及其盟友感到十分頭疼。
綜上所述,伊拉克和伊朗雖然實力相當,但美國主要還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才迅速將伊拉克擊敗,如今面對頑強不屈的伊朗,他們只敢空喊口號,真正要動起手來恐怕還得三思而後行。

精英出鞘


伊朗和伊拉克其實兩個國家還真是兄弟,本來就應該好好相處,只是造化弄人,讓他們難以完全成為同路人。

他們是全球什葉派人口比例最高且最多的兩個國家。

伊朗什葉派占人口90%,伊拉克是70%。全球大部分什葉派,都在這兩個國家生活。

相同的信仰和共同的意識形態,使得這兩個國家應該有很多共同語言。結果1979年伊朗出了個霍梅尼,對外奉行什葉派全球主義擴張計劃;

1979年伊拉克出了個薩達姆,他是伊拉克的少數派——遜尼派,正看不上伊朗呢,還能允許伊朗擴張到自己的頭上?

所以雙方就打了起來。

當年之所以兩伊戰爭能打8年,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彼此實力還真是差不多。

霍梅尼當政前,伊朗在全球GDP排名是18位,伊拉克則號稱是中東小霸王,甚至薩達姆都著手秘密建造核反應堆。

但是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雙方都元氣大傷。

伊朗的政策是休養生息,而薩達姆還是不知悔改,繼續得罪鄰居。2年後入侵科威特,引發了阿拉伯兄弟反目,給西方勢力介入提供了口實,聯合國也不答應。

於是聯合國和西方的懲罰措施就來了,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經濟則一落千丈,想休養生息都沒辦法了。伊拉克的實力迅速下降。無論在軍力還是在政治影響力或者經濟實力上都出現了斷層。

特別是西方還通過戰爭再次教訓了伊拉克。而這僅僅在兩伊戰爭3年後。伊拉克雪上加霜。

到2003年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時候,伊拉克已經被封鎖和限制了十多年,經濟早已經沒有當年的富庶了,軍事實力也就相當於兩伊戰爭時候的水平。

別說經不起美國人的打擊,就是伊朗人2003年要再和薩達姆打一仗,估計伊拉克都堅持不了多久。

也就是說,伊拉克在小布什發動戰爭前,實力和伊朗都沒有辦法相提並論了,所以美國人短短几個月就蕩平薩達姆政權,這就沒什麼值得吃驚的了。

可見,薩達姆的問題,完全是自找的。

他接手統治下的伊拉克,本來還不錯,但被他弄得實力大減,民族和教派矛盾非常尖銳,以至於至今還受到當年問題的拖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