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灤河 “萬聚號”布店

❍齊桂榮

“萬聚號” 曾經是承德灤河古鎮上最大的一家布店。一個春光明媚的上午,我敲開“萬聚號”第二代掌櫃陳萬敏八兒子的家。六十歲的陳振峰迴首“萬聚號”布店當年的輝煌與滄桑,不禁感慨萬千……

清朝初期,康熙帝為綏撫北方各少數民族,行圍尚武,治兵振旅,設立了木蘭圍場,又興建了喀喇河屯行宮。從此灤河古鎮就成了清王朝早期在塞外從事政治活動的中心。清帝頻繁北巡、秋獮、狩獵、避暑駐蹕,萬名隨員陪同,千名八旗將士攜家屬駐守行宮。另有大量的馬匹、車輦出入,吸引了不少商賈的目光。行宮周邊逐漸有來自山東、河北、山西等地客商從事貿易活動。清政府的邊塞墾荒政策,也吸引了不少關內農民遷徒至此,常駐人口急劇增加。加上漕運發達,水路暢通,帶動了當地農、工、商業的發展,喀喇河屯一時成為“京東第一重鎮”。商鋪林立,南北雜貨一應俱全,酒旗茶旌,輝映相望,使這座古城異常繁榮。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承德府志》喀喇河屯行宮圖

清末民初,陳萬敏隨其父母和兄弟七人從山東遷徙到承德,在馬市街建起一座鑄鍋廠,希望通過辛勤勞作給一家人帶來幸福。沒想到,當地的地痞流氓以沒交保護費為名,生生砸了陳家賴以生存的鑄鍋廠。被逼無奈,一家人又遷徙到喀喇河屯,傾其所有,在古鎮南大街買了一塊地皮。又賣掉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修房蓋屋,開了一家布店,起名“萬聚號”。

古鎮老一輩人都記得,“萬聚號”布店坐落在離財神廟不遠的繁華路段,有一處很大的院子,坐東朝西,門口有一對石獅子。臨街蓋起一排敞亮的大瓦房,青磚鋪地,青瓦到頂,四梁八柱都是上好的松木。窗明几淨,高高的臺階,看上去非常氣派。大門是拉板式門臉。門臉用一塊塊木板排列。早晨店鋪開門,把閘板一塊一塊卸下來,變成大敞門門市;等到晚上關門,再把閘板一塊挨一塊地對上去,變成全封閉的木門。打開之後沒有遮攔,光線好,方便顧客選貨,從外邊看著也非常吸引人。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萬聚號”布店掌櫃陳萬敏與妻子張桂芝及部分子女

“萬聚號”布店先是陳老爺子當家,老大和老三外出採購,老二和老四在布店經營。老二細高個,面孔白淨;老四身材魁梧,長相英俊。兄弟倆能說會道,有經濟頭腦,會做生意。後來陳老爺子去世,老四陳萬敏當了“萬聚號”的掌櫃,古鎮上的人都叫他“陳四胖子”。陳家兄弟乾淨利落,穿著講究,待人熱情,精明能幹,店裡僱著夥計,生意越做越好。

“萬聚號”布店遵循全、新、優的經營理念。全,就是從低檔到高檔貨物齊全;新,就是新品種、新花色不斷推陳出新;優,就是集全國各地優質面料薈萃一堂,供廣大顧客任意挑選。並一直奉行“誠信至上、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辦店方針,做生意守信用,做人光明磊落,使“萬聚號”布店名聲鵲起,方圓數百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陳萬敏掌櫃第八個兒子陳振峰在昔日“萬聚號”布店舊址處

“萬聚號”店鋪設計精緻,佈置高雅。櫃檯分為三部分:一櫃賣的是低檔青布、藍布、白布和家織土布;二櫃賣的是中高端絲綢和洋布;三櫃賣的是皮貨,並根據顧客需要,到北京名家服裝店定做高檔服裝。一櫃、二櫃臨街,三櫃在後院。後院除了三櫃做生意,還設有兩個客廳,專門接待購買高級絲綢、皮貨和定做高檔服裝的貴賓。客廳分中式客廳和西式客廳。中式客廳佈置得古色古香,用來接待滿族貴胄和八旗眷屬。西式客廳佈置得洋氣時髦,用來接待當地官員和有錢人家的女眷。掌櫃和夥計服務熱情,細緻周到,使顧客來了之後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今灤河老街

“萬聚號”一櫃面對普通老百姓。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棉布和土布,有花布、竹紗、斜布、大成藍、大成灰、騾仔布、白布、土帛,還有新品種雲丹士林、條絨等。欄櫃上堆放著藍白黑灰各種素色的棉布和家織布。兩面牆壁上掛著各式各樣的被面和褥面,“龍鳳呈祥”、“鳳凰戲牡丹”、“喜鵲登梅”等圖案,喜慶吉祥,吸人眼球。靠牆的櫃子裡還堆有各種各樣的布頭,方便顧客隨意挑選,價格比貨架上的更為便宜。家境困難的貧窮婦女,常常從裡面挑選自己喜愛的布頭,回家經過巧手剪裁,搭配拼湊成兒童喜歡的服裝。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二櫃面對工薪階層、知識分子和富裕人家。店面佈置得富麗堂皇、典雅高貴。接待顧客的夥計念過書、長相斯文。這裡的高檔絲綢和洋布價格不菲,來這裡挑選布料的往往都是女眷,對布料十分挑剔。夥計總是不急不躁,耐心解答,保持著微笑。

三櫃面對滿族貴胄、達官貴人或大買賣人家。往往由掌櫃親自招呼,因為一單買賣下來,買的可能不只是一件皮衣或者定做一件服裝,往往是皮衣、絲綢、服裝及配飾一起買。一次收銀往往趕上小布店一天甚至幾天的收入。說“日進斗金”也不為過。陳萬敏掌櫃總是放下手頭所有的事情,詳細向顧客介紹本店產品,耐心解答顧客提出的疑問,不讓顧客空手而歸。同時也加著十二分的小心,因為有時說錯一句話,或是不能達到顧客滿意,這單生意就泡湯了。如果再得罪了人,就有可能會給“萬聚號”帶來不利的影響。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萬聚號”布店用嚴格的店規約束店員的言談舉止,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以及達官貴人,“萬聚號”布店的掌櫃和夥計都是一視同仁,從不怠慢,讓每一位顧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又因採取獨具特色的服務,使生意異常紅火,連熱河街上的滿族貴胄、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也常常光顧這裡,使“萬聚號”迅速走紅,布店在灤河古鎮布業中獨佔鰲頭。

貨真價實是“萬聚號”布店的根本。在商品質量上,“萬聚號”確保質量上乘,力求布匹百分之百合格。綢緞一般都在蘇、杭定織,經過嚴格檢驗之後,在綢緞匹上蓋上自己的招牌印章。由於布匹品種齊全,價格合理,服務周到,受到達官貴人、八旗駐軍眷屬、鄉土豪紳、買賣人家和普通百姓的青睞和歡迎。來布店購貨的,還常常有內蒙、東北、河北的小商小販們,因為從“萬聚號”進貨,免去了進貨的路途遙遠和車馬勞頓,價格也比去外地進貨便宜的多。

灤河古鎮是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人們的衣著服飾反映著時代背景,也代表著當地人的文化素養,所以灤河古鎮上的人們穿衣打扮都比較講究。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今灤河老街

清末民初,滿族男子的服裝主要有袍服、褂、襖、衫、褲。袍褂是當時最主要的禮服,一般多是天青色或元青色。其中一種行褂,長不過腰,袖僅掩肘,短衣短袖便於騎馬,所以叫“馬褂”。對襟馬褂多當禮服,大襟馬褂多當常服,缺襟(琵琶襟)馬褂多作為行裝。一般穿袍服外面褂套,顯得文雅大方。滿族女性的服裝多是旗袍。漢族女子上身喜歡穿短襖,下身喜歡穿百襉裙。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繡花和襉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繡等為修飾。所以,陳萬敏在進貨的時候,常常購進不少服裝配飾,以滿足顧客在製作民族服裝時的需要。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當時的政府官員、大買賣人家、讀書人喜歡穿西服,或是中西合壁著裝打扮:綢緞長袍、西服褲,頭頂圓形禮帽,足上蹬一雙烏黑錚亮的牛皮鞋。家境富裕或者經商做生意的漢族男子,平時都穿長衫短褂,腳下千層底鞋,頭戴瓜皮小帽。等到冬天改穿長袍馬褂或者狐狸皮袍,戴皮帽子或者尼子禮帽,腳下穿“雙臉棉鞋”或者“氈疙瘩”。“萬聚號”布店總是根據季節和時令的變化,為他們提前進貨,準備好衣料及配飾,以備顧客需要時選用。

灤河街上的普通老百姓,穿著打扮又是另一番模樣。平時穿著一身粗布衣裳:短衫、長褂、整腿帶,腰間扎著一條黑色布腰帶。腳下穿著家做的實納幫布鞋,或者是“雙鼻樑灑鞋”。等到冬天,改穿棉襖棉褲,繫著褲腳帶和腰帶,腳穿大棉鞋,頭戴“氈帽頭”。對於民間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穿的衣服主要以舒適為主。“萬聚號”也總是從鄉下收購一些結實耐穿的家織土布或者粗布,為普通百姓購進一些價格便宜的“氈帽頭”。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灤河街上的婦女穿著打扮也頗為講究。滿族女人在頭頂上梳“旗髻”(把頭髮盤起來,用一根銀纖子別上),穿左大襟旗袍,長腿褲,腳蹬繡著小花圖案的千層底鞋。漢族婦女腦後梳髮髻,也有留“刷子頭”(用髮卡把長髮夾起來留在後邊)的,穿粗布衣裳,冬天戴棉帽子。姑娘們一般都梳辮子(分兩種:一根長辮子,兩根短辮子),也有不少留學生頭(齊脖梗的短髮)的。早年灤河街的年輕婦女和大姑娘,都愛穿花衣裳,喜歡擦煙抹粉修飾自己。“萬聚號”布店從蘇杭購進上好的絲綢,供富裕人家挑選。一般人家女子穿的花色棉布,總是從天津、北京購進花色品種齊全的各種棉布,讓她們有更多的挑選餘地。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按照灤河人的習慣,訂婚都要舉行“訂婚典禮”,由男方設宴招待女方家人,在會餐桌上給女方過“四盒禮”,即兩盒首飾、兩盒衣料。男方家一般都到“萬聚號”布店提前預定。陳萬敏總是精心準備上好的衣料,備上精美的禮盒,店裡還奉送一些喜慶的小禮品,作為訂婚賀禮。

當時灤河水量很大,設有灤陽碼頭,往來客船、貨船川流不息,水運十分發達。豐寧、灤平、隆化、圍場等多地物資在這裡集散,出入灤陽碼頭的商船絡繹不絕。即使到了偽滿洲國時期,日本人為其政治和軍事需要,在灤河鎮建起灤河公路大橋、建立鐵路交通運輸以後,灤陽水運碼頭的作用也一時無法取代。所以“萬聚號”掌櫃親自坐船到蘇杭一帶購進南方暢銷的綾羅綢緞,到上海採購申莊的棉布,到少數民族聚集地區採購獨特的蠟染細布。另一方面,派人通過鐵路和駱駝隊到北京、天津及青島,購進國外進口的洋布和棉布。到承德和灤河附近鄉下收購農戶的家織土布。全都選擇質量上乘、貨真價實的產品,在品種上要求花色齊全、不斷翻新。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上世紀三十年代承德附近灤河景觀

誠信是“萬聚號”辦店的根本,處處為顧客著想,使“萬聚號”始終能在商界贏得人心。

一天,一位中年婦女來店裡挑選布料,左挑右選挑花了眼,在櫃檯前一時拿不準主意。陳萬敏看出這名女顧客想去二櫃買綢緞,又怕帶的錢少面子上過不去。看樣子女顧客家境並不十分富裕,這次從南方剛剛購進的綢緞價格昂貴,估計她帶的錢不夠。於是陳萬敏誠懇地對女顧客說:“大嫂,您扯雲丹士林布吧,這種棉布成色好,價格便宜,色調也正好配您的膚色……”話鋒一轉,又說:“我說的僅供大嫂參考,如果您想去二櫃,我陪您過去看看?”中年婦女立刻明白了掌櫃的意思,順著話音說:“不用了,就買這個布吧,雲丹士林挺好的。”於是掏出錢買了雲丹士林布,滿意地回家了。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今灤河老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萬聚號”布店繼續在灤河古鎮經營,生意越做越大。陳萬敏因為人緣好,在工商界威望高,還被當地工商業選為工商聯主席。

1956年元月至6月,灤河街70多戶個體工商戶公私合營為“灤河服務總店”和“灤河合作商店”。陳萬敏積極相應政府號召,走社會主義合作化道路,將“萬聚號”店鋪交給了國家,完成了我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至此,“萬聚號”布店落下帷幕。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今灤河老街北門

文革中,當地紅衛兵以“反動資本家”名義對陳萬敏進行了揪鬥,陳萬敏被送往石家莊監獄。四年後,陳萬敏年僅十四歲的七兒子陳振發去石家莊,抱回了父親的骨灰盒和一封遺書。陳萬敏在遺書中,囑咐兒女要以忠孝為本,孝敬母親,大的照顧小的,長大後要為國出力。“萬聚號”掌櫃陳萬敏在獄中去世,死因不詳,至今成為不解之謎。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作者簡介:

齊桂榮,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1950年生,漢族,大專。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人,承德知青。退休前任承德市紀委常委,現任《燕山》文學雜誌社副總編兼編輯部主任。曾著有中長篇小說、報告文學、散文、詩歌等五十餘萬字。

(本文轉自老家熱河微信公眾號)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雙灤事 | 灤河老街第一店的歷史變遷,滿滿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