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相戮波及臣子,張翰和顧榮對酌,以蓴羹鱸膾表達渴望歸家之情

本文乃“logo三月哦”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彥先兄,不可再喝了!”張翰抓住顧榮的手說。顧榮眯縫著雙眼,舌頭髮僵:“你,你別管,我,我還沒醉。”“雖說杯酒解於愁,一時縱酒又何妨,可你這樣終日昏昏酣醉,是要傷身體的。”張輪一面勸阻,一面奪他的酒杯。顧榮極力睜開雙眼,直瞪瞪地盯著張翰,說:“什麼?要傷身體?哈……”他突然發出一串淒厲的慘笑,推開張翰的手,把杯中酒一飲而盡,“我為齊王主簿,常常擔憂大禍臨頭,一看見刀子繩子,恨不能立地自殺,還怕酒傷了身體?”說著,他又提起酒壺,給自己斟滿一杯酒,脖子一仰,吞了下去。

宗室相戮波及臣子,張翰和顧榮對酌,以蓴羹鱸膾表達渴望歸家之情

酒壺

張翰見他如此劇飲自戕,一陣痛楚襲上心頭,淒涼地說:“是啊,自太熙元年世祖 駕崩,宮廷爭權,宗室相戮,愈演愈烈。世祖遺詔,命汝南王司馬亮與太尉楊駿輔政,但楊駿秘而不宣,獨攬大權。賈皇后殺楊駿,令司馬亮輔政,又密令楚王司馬瑋殺司馬亮。事後,賈皇后又把司馬瑋殺了。”“這個暴虐奸詐的女人,遇到了更大的野心狼!”顧榮憤然地一擊酒案說。“所以,沒有多久,趙王司馬倫殺死了賈氏,廢天子 而自立為皇帝。這樣一來,諸王之間便開始了大混戰。”

宗室相戮波及臣子,張翰和顧榮對酌,以蓴羹鱸膾表達渴望歸家之情

張翰顧榮飲酒訴衷腸

張翰說,“齊王司馬同、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頤,各自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戰敗被殺。如今,雖然天子復位,司馬同輔政,可是,成都王,河間王,還有長沙王司馬義、東海王司馬越,誰又不想篡位奪權,他們豈能善罷甘休?”“季鷹兄,你把局勢看得很透,不知以後還會發生什麼事啊!”顧榮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接著說,“齊王司馬同是個驕橫殘暴、為所欲為的人,你我都是他的屬官,不死於諸王混戰之中,也定將得罪於齊王之前,你叫我怎能不時時擔憂大禍臨頭呢?”張翰沉默了。屋外傳來呼呼的風聲,兩人都不約而同地向窗外望去。

宗室相戮波及臣子,張翰和顧榮對酌,以蓴羹鱸膾表達渴望歸家之情

屋外傳來呼呼的風聲

風中,庭樹在瑟瑟顫慄,片片黃葉隨風飄落,陽光是那樣慘淡無色,天空是那樣灰暗蕭索。面對如此景色,張翰心中一動,似有所思地說:“彥先兄有,鳳鳴朝陽,之譽,與陸機、陸雲同有“三俊,之稱,如今,天下紛紛攘攘,禍難叢生迭出,有四海之名者,想急流勇退也很難。我本來就是山林野人,從不想富甲天下、名蓋當世。望兄以精明謹防當前,以智慧慮及今後,多自珍重。”顧榮聽了摯友這番充滿情意的話,幾乎滾下熱淚來。他抓住張翰的手,真誠地說:“我多想與你一起歸隱山林,同食南山蕨根,共飲三江流水啊!”

宗室相戮波及臣子,張翰和顧榮對酌,以蓴羹鱸膾表達渴望歸家之情

山林

張翰伸出一隻手,把顧榮的手緊緊握著。一種禍福與共、同氣相求的感情,在兩人心裡激盪起來。張翰突然把顧榮從坐席上拉到窗前,伸手指著窗外,說:“你看!這天!這地!”狂風正猛烈搖動著庭樹,紛亂黃葉正滿天飛舞,真正是天慘地愁!張翰神情慨然,仰天悲吟起來: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呼嘯的秋風聲,樹葉的搖落聲,張翰的悲歌聲,和鳴交響,震撼著屋宇庭院,震撼著顧榮的心。張翰吟完這首《秋風歌》,沉默了,顧榮也凝視著窗外,默然不語,只有風聲樹聲,繼續宣洩著人間的悲憤……

宗室相戮波及臣子,張翰和顧榮對酌,以蓴羹鱸膾表達渴望歸家之情

鱸魚肥美

不知過了多久,兩人重新坐了下來,心情似乎也平靜了許多。張翰說:“現在洛陽無處不悲秋,而吳郡菰菜正鮮,蓴葉正美,鱸魚正肥。離鄉入京,整整十年了,我真想家鄉的鱸魚蓴菜啊!”“是啊”,顧榮說,“菰菜、蓴葉雖然遍生江南,卻都不如我們吳中的好。緊鄰長興的蓴菜,可謂上品,但只是夏初軟滑宜做羹湯,到夏中就粗澀不可食了,不如我們吳中的蓴菜,直到秋初,仍然柔嫩鮮美。”張翰說:“用鱸魚做丸子,加上弦米、蓴菜做湯,魚白如玉,菜黃如金,一道金羹玉鱸湯,真是無與倫比的美味佳餚!人生貴適意,何苦像現在這樣求虛名而處實禍呢!”“對!對!意倦須還,身閒貴早,又豈止是為了蓴羹鱸魚膾?我們要儘快尋找機會,辭官還鄉。”二人相約罷,再飲了幾杯酒,就各自分手了。

宗室相戮波及臣子,張翰和顧榮對酌,以蓴羹鱸膾表達渴望歸家之情

蓴菜

不久,張翰就回到了吳中老家。顧榮終未脫身,險遭殺身之禍。張翰在洛陽,“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晉書·張翰傳》),辭官還鄉的故事,後世流傳極廣。後人常用“蓴羹鱸臉”和“蓴鱸之思”來表達自己辭官歸隱之志和思鄉念家之情。唐代詩人岑參有“鱸膾剩堪憶,蓴羹殊可餐”的詩句(《送張秘書》)。詩人李白有絕句,題作《秋下荊門》,如下: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桂秋風。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剡中,指今浙江曹娥江上游一帶,安史之亂初期,李白曾到這一帶避難。這首詩是李白剛離開四川,寓居湖北安陸時期的作品。詩中,詩人雖然只是用“鱸魚膾”的典故作陪襯,但他同張翰的思想取向和情趣卻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