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送別詩景,多描寫長亭古道或碼頭渡口,危稹的詩為何不同?

本文乃“logo三月哦”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有一種離別,情長似水,義重如山;有一種離別,情動山川,義貫長虹。拋開兒女情長綿綿不盡,拋開夫妻離別肝腸寸斷,拋開淚灑長亭揮手相送,拋開行舟江流目斷神枯,以萬水乾山為畫,送別朋友西向名山,以千尺危樓為亭,凝視朋友飄然遠去。這就是宋代詩人危稹的小詩《送劉帥歸蜀》要展示給我們的意境和氣魄。萬水朝東弱水西,先生歸去老峨眉。人間那得樓千尺,望得城眉山見時。山高水長,見證情深義重,友誼不老;危樓千尺,宛見刻骨相思,迢迢千里。萬水東流,歸人大海,弱水西去,流向洛地,江流如人,各奔東西,萬古不變。

古來送別詩景,多描寫長亭古道或碼頭渡口,危稹的詩為何不同?

危樓千尺

弱水的走向是逆萬水而行,不東偏西,隱隱透露出友人遠離塵俗,背逆官場的人生選擇。水流東西,因時而別,因地而異,自然天成,不須勉強;人生亦然,詩人的朋友劉帥早年出仕,晚年隱退,經歷了風雨,參破了人生,自自然然會走向山林,走向故里。古來送別,多在長亭古道或碼頭渡口,危稹卻不是這樣,他以壯觀豪邁,磅磷大氣的山水畫卷入詩,送別朋友,揮灑豪情。萬水無意,幹山無語,但是自成天地,氣勢非凡,給人以天高地闊、水湧山動之感。送別在山明水淨、開闊遼遠的天地裡發生,不見悲傷,只有景仰,不見纏綿,只有浩嘆,的確非同尋常。

古來送別詩景,多描寫長亭古道或碼頭渡口,危稹的詩為何不同?

古來送別,多在長亭古道或碼頭渡口

朋友歸去,隱居峨眉,自然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告老還鄉,其間大有深意。峨眉是世外淨土,佛光普照,玉字澄清,山鳴谷應,自成天籟,居山修行者多為高僧佛徒,心懷雜念、俗性未退者不能入居山寺。詩人歸隱峨眉,倒不是說他一定要出家入僧,遠離塵俗,而是暗示詩人遠離汙濁,潔身自好的理想訴求。與現實相比,與官場相比,峨眉山不僅環境幽雅純淨,更是詩人修身養性、逍遙度日的好處所,詩人自然萬分喜歡。注意詩中幾個詞語,“先生”是作者對朋友的尊稱,嚴肅莊重有餘,親切隨和不足,表明詩人對朋友的人生選擇的認同和景仰,暗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意味。

古來送別詩景,多描寫長亭古道或碼頭渡口,危稹的詩為何不同?

峨眉山

“老”字暗示了朋友永絕凡塵,不同官場,不涉政事的情志追求,他要以峨眉為家,與山林為伍,頤養天年,優哉遊哉,過自己的快樂生活。此外,“老”也給人一種感覺,青山不老,峨眉不老,詩人的軀體生命可以垂垂老去,但是他的棄世之心、潔身之志卻與山不老,永遠長青。對於“先生”,詩人敬仰有加;對於峨眉,詩人心向神往;對於老邁,詩人心雄氣振!隨著朋友的遠去,隨著思念的加深,詩人天真發問,這人世間要是有幹尺危樓該多好,如此不就可以登樓遠眺,目送朋友長途西歸嗎?不就可以時時望見巍巍峨眉了嗎?

古來送別詩景,多描寫長亭古道或碼頭渡口,危稹的詩為何不同?

登樓遠眺

因為思念,詩人捨不得朋友離開,他要目送心隨;因為懷想,詩人難以忍受見不到朋友的孤獨,他要登樓遠眺,讓目光越過萬水乾山,穿過濃雲霧障,落在巍巍峨眉之上,同樣也落在朋友孤獨的身影上。真情出奇想,奇想表真情,詩人在特定情境之下化無為有,化虛為實,用近乎虛荒誕幻的奇想來表達對朋友的難捨之情,委實動人。李白聽說朋友王昌被貶官龍標,不能相送,便幻想託明月指去自己的掛念憂慮之心,“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古來送別詩景,多描寫長亭古道或碼頭渡口,危稹的詩為何不同?

明月千里寄相思

柳宗元被貶官蠻荒,思念家人親友,卻又歸返無計,便幻想化身萬幹,站立高山,眺望故鄉,是謂望眼欲穿而心生幻覺,用情過深而神往故里,“若為化作身幹億,散向峰頭望故鄉。”(《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李白、危積,同為用情,或思鄉,或念舊,或懷友。奇想無窮,情意相通。相對而言,危稹的想法更天真,更奇幻,帶有一點孩子氣,卻恰切凸顯詩人的執著一念與刻骨相思。

古來送別詩景,多描寫長亭古道或碼頭渡口,危稹的詩為何不同?

柳宗元被貶官蠻荒

朋友走了,詩人不可能目極千里,身到形往,但是,我們相信,朋友又沒有走,他和青翠的峨眉山一樣站立在詩人眼前,站立在詩人心中,久久揮之不去,久久沉思默想。那一天,萬水東流;那一天,青山聳立;那一天,相思如水,孤獨似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