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我見【北京思賢教育】

難得在繁忙的暑期偷了半日閒,去電影院看了這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不認命,縱使命運給了自己一手爛牌,也要打得漂亮,不屈服,不放棄。可能出於職業本能,我所感悟到是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

理解和愛

哪吒一出生就帶著魔丸的標籤,父母為了保護他,將他禁錮在家裡,偶爾偷溜出去,陳塘關的百姓對他惟恐避之而不及,勢必引起騷亂。他從小見慣了人們的冷眼、恐慌和憎惡,缺少童年的歡樂,所以我們見到的就是一個全副武裝、充滿戾氣和仇恨的頑童。他缺少理解和溫暖,張愛玲說因為了解,所以慈悲。陳塘關的百姓不瞭解哪吒的內心,不懂他的渴望,只是視他為洪水猛獸,讓他的內心更加孤獨和堅硬,缺乏愛。

哪吒的解藥就是父母。母親看破了他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瞭解他其實希望被大家接納、認可,希望能在陳塘關找到自己的朋友。所以一句其實你是希望別人能夠接受你,能夠跟你玩對不對,便打破了偽裝,露出原本受傷難過的模樣。其實露出自己真正的情緒,就是一種療愈。父親為了幫他逃過劫難,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他要放棄世界,放棄愛的時候,及時拯救併成就了他。

每個孩子內心都是渴望愛和理解的,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避免通過行為表現進行臆斷,先了解孩子的內心,再採取相應的措施。我見過很多家長,只是看到孩子做了在他眼裡不對的事情,就責罵孩子,但其實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方式方法出了問題。如果長期以往,孩子跟父母的距離會越來越遠,行為也會變得乖張,而父母很難真正瞭解孩子,很難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北京研學地接--思賢教育,讓每個孩子游中學,學中思。

重視言傳身教的力量

就算人出生有善惡之分,但天定的基調並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敖丙是靈珠,天生有優質的基因,但因為父親和師傅心中都是憤恨和不滿,將這些消極情緒也帶給了敖丙,使敖丙誤入歧途,將災難帶給陳塘關的百姓。哪吒雖然生來是魔,但他從小見的是父母竭盡所能得做善事,降妖除魔,父母的善良和正直也影響著他,像種子一樣種在心中,待一天長成參天大樹,結出香甜的果子。最後哪吒便成為了拯救百姓的英雄。現在很多家長都為孩子沉迷電子遊戲而煩惱,殊不知根源也許就是自己回家後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的行為,被孩子看在眼裡模仿了。

讓我們用理解和愛去擁抱孩子,用良好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幫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長為一個溫暖、有力量、對社會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