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沉用戶的身份認同、生活特點與社交需求的全面研究

今天很高興跟大家分享下沉市場,當我聽到這個環節只有我一個人的時候,我還是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到下沉市場。

對下沉用戶的身份認同、生活特點與社交需求的全面研究

我今天分享主要是從下沉市場的社交需求出發,他們是誰,有什麼樣的社交需求,他們的社交需求跟在座的我們之間有什麼樣差別,以及他們在社交上的行為特徵是什麼樣的。我會用很多的故事跟大家講離我們很遠,但是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的人群。

一、綜合素質影響認知能力

第一個是原生家庭多是在三線及以下的城市、鄉鎮和鄉村,城市等級低的時候,如果你來自三線以下的城市甚至鄉村,跟你出生在大城市,對你周邊的認知是不同的。我出身在山東濟南,從小到大的認知中,我覺得學習是第一要務,那個地方的學習比996上班還苦。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平均水平會更低。

第二個問題就是學歷水平低,低到什麼程度?我們這兒很多是中職生,我們這邊學歷很高的就是大專生了。

對下沉用戶的身份認同、生活特點與社交需求的全面研究

第三是勞動能力和收入水平低,他們主要是藍領,甚至他們沒有固定工作,而且這種人群在中國比例非常高,他們的狀態是今天出去幹兩個月,然後就回家了,回家採茶葉了,之後就準備入冬了,明年春天再出來幹兩個月。

最後是用戶認知能力低,這是綜合素質的問題。

對下沉用戶的身份認同、生活特點與社交需求的全面研究

我們的用戶面臨的情況,首先是學習機會比較少,很多用戶到初中的時候就會被勸退,到了三線以下的城市,到了初中升高中的時候,老師一個主要工作就是把學生勸回家,不要讀了,影響升學率。

我後來查了數據,每年出生人口,大約是1300到1700萬,每年有300-500萬人完成不了九年義務教育,這些人沒有在我們的生活周邊,大部分來北京上班的,哪怕是藍領都有個學歷,所以低學歷人群其實很多,只是不在我們的視野中。

第二是是幼年離家,我們用戶16、17歲的時候,就需要離開家庭去打工,大家會覺得大學是過渡期,但是我們的用戶根本沒有機會經歷這個過渡期,直接被家庭一腳踹到社會上去。

第三是工作時間超長,他們平均的工作時長是每週至少6天,每天至少工作12個小時,如果達不到這個工作量就沒有工作可以做,而且我們說這些藍領工作者,如果他發現這個廠子不能工作12個小時,他會認為這個廠要倒閉了,他們自己會離開。如果沒有工班加的話會更緊張,所以工作時間超長。

對下沉用戶的身份認同、生活特點與社交需求的全面研究

在藍領的用戶中,他的理解裡城市是什麼樣的?什麼影響了他們的生活?

第一圈是核心大都市,我剛出來做下沉市場創業項目的時候就問身邊的人,如果說市場大家想到誰,大家想到的都是服務生,來到核心大都市的下沉用戶和外圍的用戶差別其實非常大,前天我跟做順豐快遞招聘的人溝通,順豐的快遞員在不同的地方,素質不同,高端寫字樓會覺得順豐快遞員長得很帥,如果你能去寫字樓當順豐員,就有可能突破圈層。

第二層,環中心城市的城市帶,像河北、燕郊,還有上海周邊的蘇州、崑山這些地方,包括廣東附近有大量的製造業的群居的人,這些人也有一定的基本素質,比如說他們對於規則和規律的理解,每天上班和下班是需要一種認知能力的,為什麼那麼多人做不了這個工作,就是他的認知接受不了規則,去學習一個工種都很難,

走到這個城市之外是外圍城鎮,比如說木匠,打家居。從外圍到裡面,根據行業不同,最終把一個人扔在哪一個行業裡,是我們認為的認知能力。我們嚮往大城市,下沉市場也向往大城市,但是能不能來,是認知決定的。

二、被孤獨佔據的生活

對下沉用戶的身份認同、生活特點與社交需求的全面研究

很多人會來問我,他們有社交需求嗎?

第一,他們知道好玩的很多,但是他們能玩的有限,我們經常會說出來很多產品,國內國外的,我們的用戶就幾款,比如說吃雞、王者榮耀,之後就是三消遊戲,闖關遊戲,再就是短視頻,快手抖音,還有一部分是看小說和視頻,反反覆覆就這幾種。

我們的用戶經常會表達一種,抖音、快手沒有什麼新鮮的,刷不出新鮮的來,但我會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可以知道他的寂寞無聊到什麼程度,對他們來說,他們能接觸的東西是有限的。

另外一個是他的空間,有一天晚上我們產品跟用戶聊天,那邊很嘈雜,很多男生,就問他們在幹嗎,他們說等吃飯,因為餐廳沒電炒不了飯,如果不能吃飯就去打網吧,問他們為什麼不先去網吧再去吃飯?他們說網吧也沒電了,就在一條街上。這就是他們面臨的生活的方式,基於這樣的方式,大家可以理解他們的生活真的很孤獨寂寞。

對下沉用戶的身份認同、生活特點與社交需求的全面研究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生活缺少歸屬感。他們的城市感非常薄弱,在他的概念中,我今天從一個廠搬到了另外一個廠,這個廠離我原來的廠很遠,要坐火車才能到,這個城市對他來說沒什麼關係,你問他下一步幹什麼,他也不知道,你問他要不要定居在蘇州,他們說定居不了。他們跟城市的感覺非常模糊,所以沒有歸屬感,每到一個城市就有一種飄零的恐懼感。

如果大家接觸過藍領招聘會發現,是一個非常重線下的業務。這真的是坐著面對面說話,然後這個人才會接受工作,就是因為沒有信任感,我到了一個不知道的地方,接受一份不知道的工作。

有一個做藍領的朋友跟我說,在藍領的招聘市場上經常要幫助藍領用戶發防詐騙廣告,不要向你的工友借錢,也不要借給工友錢。在藍領工作者這種人群中,相互借錢後有一方逃跑的情況特別多,他們也不傻,也知道身邊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為什麼會頻繁發生?因為這過程中他獲得了存在感,有人需要我,他需要我兩百塊錢救急,我給他之後獲得了被人需要的感受,這就是鋼說的存在感還有歸屬感。其實藍領的事情很多,大家會聽到很多富士康的事情,實際情況是每個月都是幾連跳,只是新聞沒有出來。

填補這種空虛感靠什麼?靠刷抖音,靠打遊戲是不是能解決?解決不了問題,人和人互動才能得到心靈的慰藉,直播的主播說歡迎誰誰進入房間,謝謝某某的遊艇。我們覺得很扯,但是三四線用戶把它當做一種回應,他認可了我的付出。

所以社交對用戶來說是一種剛需,在社交中獲得的是人和人之間的溝通,中間提供什麼交互和形態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今天晚上有人陪我說了幾句話。遊戲玩完了,抖音也刷完了,這時候我很累,但是怎麼也睡不著,我現在需要一個人跟我說說話。

三、被需要和被肯定

對下沉用戶的身份認同、生活特點與社交需求的全面研究

我們看看下沉用戶的行為特徵,我們從他們怎麼想、怎麼做、怎麼感受來看,

我們的用戶想得非常簡單,他只想到我要找人,卻沒想找誰,怎麼找。所以就會帶來很強烈的路徑依賴,會體現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招聘,他們是從線下往線上走,我今天在這裡工作,明天我二叔說,那個廠能多掙五百,捲鋪蓋就去了。

在北京如果你應聘一個服務生的崗位,一般會被面試到一個題是,有沒有點菜經歷。這個事情實際上非常多人做不來,他不會去思考自己為什麼做不來,他只會說,我一定做不來的,我從來沒做過。所以路徑依賴非常非常強,讓用戶探索產品,真的是太難了。

對下沉用戶的身份認同、生活特點與社交需求的全面研究

即刻滿足感,他需要你當下滿足,而且規避當下負面反饋,完全不接受任何負面反饋。我們跟用戶做調研,如果面對面聊是非常困難的,你只要皺一下眉毛或者問出怎麼會這樣,他們就會在後面順著你說,或者不太說出來了。

對下沉用戶的身份認同、生活特點與社交需求的全面研究

在座很多人都是創業者,你們跟無數的投資人有很多溝通的機會,我們非常關注自己的表達和自己想要的信息獲得情況,其實沒有那麼多關注我問這個問題對方會不會不舒服,我的回答是不是對方不滿意,很少會思考這個問題,更多站在自己的角度我想獲取什麼信息,我能表達什麼。

下沉市場用戶不一樣,他們真的非常在乎我的回答你是不是滿意,我做的事情你是不是滿意,你希望我做什麼。他們會由環境對他的影響做出自己行為上的變化,

這一點我後來在觀察用戶中有明顯表現。有一天我跟用戶聊天,有個人問我你在幹什麼,我說心情不太好,他就跟我一直聊天,聊了一會兒問我心情好了沒有?他說,我正在廠子的外面,一秒鐘之後就要進廠,手機要收起來,要不要晚上再約個時間聊天。他非常在意我有沒有幫助到你,這是他需要的。

對下沉用戶的身份認同、生活特點與社交需求的全面研究

當我們做這些人群的時候,首先要放棄的是自己的刻板印象,我們做身邊人的需求是非常容易的,我們理解自己的需求,大學時代的經歷,寶媽經歷都很容易。第二是看怎麼能幫助到他們,我希望大家都能多多溝通交流。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留言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