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年齡的看法陷入了一種“集體犯罪”

中國大陸的大多數“80後”“90後”,說起青春來,也就大學那幾年的青春正宗一點。大學之前,12年教育只為了一個目的:高考。不能心有旁騖,不能談戀愛,明明看到喜歡的男生/女生心裡小鹿亂撞,也要硬生生地把情愫壓下去,老師整齊劃一地說“青澀的果子是不能吃的”,多年來連修辭也不改一下。

我們對年齡的看法陷入了一種“集體犯罪”

我們的國情是,房子很快就成為後大學時代的主題。微博上流傳的一段話並不假:“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不得不為了房子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如果青春指的是一段生理年齡上的時光,那每個人都有。但如果指的是一種朝氣蓬勃、勇於嘗試、有好奇心和新鮮感、敢於反叛的心態,我想我們很多人未必真的擁有青春。

我們對年齡的看法陷入了一種“集體犯罪”

我們很多人的生活軌跡是“未大先衰”、“未老先衰”。為了高考,我們可以壓抑愛好、全盤接受標準答案;為了賺更多錢,我們可以成為自己最痛恨的人。而這些,都很有可能是我們在15~25歲時做的事——在我們擁有最年輕的身體的時候。青年節是我們國家的法定節日,我們對青年的定義是“14~28歲”,而聯合國將“青年”的年齡界定延至了45歲。從世界人均壽命走向80歲的趨勢來看,聯合國的定義無疑是更為合理的。

我們對年齡的看法陷入了一種“集體犯罪”

我們在年齡上的相互脅迫和自我脅迫簡直就是一種“集體犯罪”。整體觀察起來,中國人對年齡,特別是女性年齡的看法,還具有一種動物性的狹隘,彷彿還停留在過了30歲就要掛掉的原始人時代。最可怕的一種是全社會對女人的脅迫。在中國徵婚網站上,男人幾乎一律要25歲以下的女人,而西方男人對於年紀基本不設限。比起年齡來,他們更想知道一個女人愛玩什麼運動,愛聽什麼音樂,愛讀什麼書籍,有過哪些生活經歷,是否和自己有共同語言。“女人30豆腐渣”的恐嚇還無處不在,導致女人在年齡上強烈不自信。

我們對年齡的看法陷入了一種“集體犯罪”

在中國的文化和人設的規矩、“觀念”裡,對“女性”的歧視,對年輕人的影響,使得年輕人“未老先衰”、女人“未老情衰”的現象比比皆是。許多人與事是“文化與觀念”毀掉的,是社會無形的“枷鎖”限制了的。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文化與觀念需要改變與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