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血泪航路——规模空前的汉尼拔行动

说起大规模海上撤退作战,军迷朋友们往往能够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电机计划”——也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鲜为人知的是,在72年前的今天,二战末期的德军开始执行整场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撤退行动,其代号为“汉尼拔行动”。

第三帝国血泪航路——规模空前的汉尼拔行动

1940年6月,正在敦刻尔克海滩上等待撤离船只的英法远征军部队

故事要从1944年末说起,纳粹德国此时已经如同风中残烛,东面是苏维埃的钢铁洪流,而西边发起的突出部战役则被顽强的英美部队挫败,第三帝国的覆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在恶劣的条件下,顽固不化的希特勒依然命令东普鲁士、库尔兰、波兰地区的士兵和民众留在当地,坚决迎战“入侵”的苏联军队。东普鲁士地区领袖埃里希·科赫对希特勒的指示言听计从,下达命令禁止民众后撤和逃跑。他表示所有后撤的士兵或者民众都会被视为“失败主义者”和“破坏士气”,并且会被立刻处死。

第三帝国血泪航路——规模空前的汉尼拔行动

东普鲁士地区长官埃里希·科赫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正在逐步解放波兰,青年战士们目睹了大量触目惊心的场景。打开波兰境内的苏军战俘营后,苏联战士发现被关押的战友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德军成立了所谓的“东方劳工”部队,强迫苏军战俘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甚至随意屠杀战俘。苏联俘虏即便侥幸生还,也一个个都骨瘦如柴,如同从地狱归来一般。此时,大多数苏联战士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卫国战争,很多人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家庭。再加上亲眼目睹自己的战友在战俘营中的悲惨遭遇,他们一个个怒火中烧,满腔激愤无处发泄。随着苏军攻入东普鲁士,当地开始逐渐传出有苏军士兵屠杀德国平民的消息。

第三帝国血泪航路——规模空前的汉尼拔行动

在波兰战俘营中遭到非人道对待的苏军战俘

平民伤亡数字不断上升,德军终于从“军民一心抗敌”的幻想中醒悟过来。他们立刻开始通过“波兰走廊”撤离平民,但是为时已晚——1月23日,苏联红军包围了东普鲁士地区,切断波兰走廊,包围圈内的部队被苏军吃掉只是时间问题。就在东普鲁士包围圈成型的时候,希特勒依然坚持着“平民抗敌”的幻想。但是,德国海军总司令卡尔·邓尼茨元帅则认清了形势,他认为东线形势已经完全绝望,德国海军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将包围圈内的所有德国人安全撤出。因此,邓尼茨背着希特勒制定了“汉尼拔行动”,准备动用剩余的德国海军舰艇以及征用的民间船只,从东线撤离德国军民。

第三帝国血泪航路——规模空前的汉尼拔行动

正在检阅海军船员的邓尼茨

1月21日,邓尼茨向所有的德国海军舰船发去著名的信号“HANNIBAL(汉尼拔)”。这个信号原本只是示意德军潜艇向西撤往德国,现在却成为了示意德军舰艇开始进行撤离工作的命令。信号发出之后的1月23日,汉尼拔行动正式开始。德国海军征用大量平民船只,着手从包围圈内的各个港口撤离德国军民。

德国海军的海上撤离路线,从包围圈内的皮劳、但泽等城市出发,经过危险重重的波罗的海,最终抵达德国本土的基尔、吕贝克以及丹麦哥本哈根等港口城市。在这一路上,德国船只的处境非常危险,头顶上有来回扫射轰炸的盟军战斗轰炸机,海里面则活跃着苏军的潜艇。同时,撤离船只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方位,避免进入雷区。此时,波罗的海已经被盟军飞机改造成一处巨大的空投水雷场,堪称步步惊心。

第三帝国血泪航路——规模空前的汉尼拔行动

汉尼拔行动中德军舰艇的撤离航线图,阴影部分为盟军空中部队布设的水雷场,由此可见困难重重!

1月28日,汉尼拔行动展开后第五天,一艘巨轮停泊在一片混乱的哥滕哈芬港内。这艘名叫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豪华邮轮在开战前建造,在战争中则被德军征用作为医院船。现在,古斯特洛夫号作为德国海军的一员,参与到汉尼拔行动当中。由于哥滕哈芬港内过于危险,当地指挥部要求古斯特洛夫号必须在48小时内搭载尽量多的平民出港。随后,大量难民涌上了这艘巨轮,每个登上古斯特洛夫号的人都满心期待着赶快离开如同地狱般的东普鲁士。

第三帝国血泪航路——规模空前的汉尼拔行动

战争爆发前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在战争爆发后,它被德国海军征用,作为一艘医院船。

1月30日中午12点30分,古斯特洛夫号满载着德国难民驶出了哥滕哈芬港口。按照当时德国官方的记录,古斯特洛夫号一共装载了3000名德国难民。但是,实际上该船一共载有超过10000名德国难民,其中还包括了很多被父母送上船的孩子!出现如此大的偏差的原因,是当时哥滕哈芬港内已经一片混乱,德国当局不得不中止记录登船人数,而只是初略地按照船只的设计装载人数做出统计。

当天夜间8点左右,暮色沉沉的波罗的海,苏军S-13号潜艇上的瞭望哨发现海面出现了神秘的灯塔——那正是古斯特洛夫号邮轮。此前,它曾经开启船上灯光,向附近的德国海军扫雷艇编队示意,但这个行为却注定了它被击沉的命运。S-13号艇长亚历山大·马里内斯科判定这是一艘德国军舰,立刻下令S-13号潜艇下潜,进入攻击阵位,并且命令船员准备舰首四副鱼雷管。

第三帝国血泪航路——规模空前的汉尼拔行动

苏军S-13号潜艇

晚上9时,古斯特洛夫号进入S-13号的鱼雷射程,在马里内斯科的命令下,S-13号对准古斯特洛夫号发射了四枚鱼雷。其中一枚鱼雷因为故障卡在发射管内,而另外三枚鱼雷则直扑古斯特洛夫号而去。随后,古斯特洛夫号发出了三声轰鸣,不久后便倾覆沉没。由于在此前的战争中,古斯特洛夫号上的救生艇大多数都已经丢失,剩下的十余艘救生艇根本不足以容纳船上10000多名难民!不少难民根本没有登上救生艇的机会,只能落入冰冷的波罗的海中等待救援。最终,赶来的德国海军舰艇只救起了900余人,其余9000多人葬身冰冷的波罗的海,古斯特洛夫号的悲剧成为二十世纪最严重的海难事件。

11天后的2月9日,苏军S-13号潜艇再次盯上了另外一艘执行汉尼拔行动的撤离船只——冯·斯托本号邮轮。该船刚刚从皮劳出发,装载有4267人,其中不少是刚从东普鲁士战场上撤出来的德军伤兵以及逃离家园的难民。午夜时分,S-13发射两枚鱼雷击中斯托本号,不到20分钟后该船就沉入大海。德军的T-196号鱼雷艇赶到现场救起约300名幸存者,另外3000多人则葬身鱼腹。

虽然古斯特洛夫号和斯托本号的沉没导致了大量的平民死亡,但是德国人已经没有任何时间为死者默哀了。汉尼拔行动继续进行,一批又一批的平民搭乘着邮轮、货船、渔船甚至帆船撤出了被苏军包围的地区。

1945年2月18日,德国海军的舍尔海军上将号装甲舰奉命前往沃林岛执行炮击任务,支援德军在当地的部队发起反击,重新建立柯尼斯堡与德国本土之间的陆地连接。在这期间,德国海军趁机使用大量小型舰艇把该地区内的75000名平民和伤兵送到公海上,再由大型船只转运到德国本土。在沃林岛地区的撤离行动中,有不少小型船只被击沉,但是还是有大量平民成功撤出了苏军包围区。3月8日,舍尔海军上将号因为在支援作战中炮管严重磨损,而不得不返回基尔更换炮管,在它离开战区的时候,亦设法搭载800名平民和200名伤兵撤回本土。

第三帝国血泪航路——规模空前的汉尼拔行动

1942年12月26日,正在大西洋上进行破交作战的舍尔海军上将号,后方的舰影是辅助巡洋舰托尔号

在汉尼拔行动中,德国海军几乎投入了手头上所有能用的资源。即使是U艇这种装不了几个人的小型舰艇,也肩负起了疏散平民的任务。根据德军的记录,早在1945年1月,U-14和U-17号U艇就携带着22名难民,撤离了炮火连天的哥滕哈芬港。2月份,U-747和U-2524分别装载着30和40名难民,从哥滕哈芬港撤出。最后一艘肩负撤离任务的U艇是U-3507号,该艇于1945年3月从哥滕哈芬港撤出时载有60名儿童。实际上,参加汉尼拔行动的潜艇数量远远超德军记录,但是在战争末期的混乱状态中,其真实数字已经无从获知。

第三帝国血泪航路——规模空前的汉尼拔行动

参与汉尼拔行动的U-2524号潜艇,这艘潜艇是德军最精锐的新型潜艇——21型潜艇

时间推移到4月,随着苏军的推进,但泽周边区域已经不再安全。于是,在4月4-5日的夜间,德军动用大量小型船只和登陆艇,将30000名难民从但泽区域撤到附近的海尔半岛上。在整个4月的时间里,将近265000名难民从但泽撤到海尔半岛,以避开苏军攻势的锋芒。4月15日,一支大型船队载着将近20000名平民离开海尔半岛。不久后,苏军L-3号潜艇向这支大型船队发射鱼雷,很快击沉戈雅号商船,导致船上6000人丧生,仅有183人被救起。

1945年4月30日,伴随着柏林元首地堡中的枪响,希特勒亲手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按照他所留下的遗嘱,邓尼茨在5月1日接任纳粹德国元首职位。在上任之后,邓尼茨做的第一件事,是命令包围圈内的德军官兵坚守阵地,为撤离行动争取时间。与此同时,他继续命令德国海军:尽一切努力撤走在包围圈内的德国人。从5月1日开始到8日为止,德军出动所有堪用的船只,从海尔半岛上撤出了153000人。

而与此同时,英国部队已经开进了邓尼茨的家门口。无奈之下,邓尼茨只好同意先与英军达成局部投降协议,而英方则慷慨地允许德国船只继续在海上航行。随着谈判的深入,英美坚决要求德军于5月9日1时前在东线方面与苏军达成停火。于是,邓尼茨命令所有德军参与撤离作战任务的船只:务必在5月9日午夜1时之前满载难民,驶离东普鲁士地区的港口。根据指示,德军最后一支船队满载着18000多名难民,于5月8日夜间21点离开了拉脱维亚的利耶伯亚港,航向德国本土。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最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汉尼拔行动落下帷幕。

与英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汉尼拔行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撤离人数上,都远超前者。在这场大规模撤离行动中,德军一共损失了1艘老式前无畏舰——西里西亚号、7艘U型潜艇、12艘各型驱逐舰以及上百艘型号不一的民用船只,因为船只沉没而死亡的平民超过了2万人。不过,2204477名德国人成功地搭乘船只,从东普鲁士包围圈中逃出生天。与之相比,通过陆路撤离的德国难民超过200万人,其中有接近18%的难民在路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亡,超过30万人!可以说,海路撤离的汉尼拔行动已经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次行动。

纵观整个汉尼拔行动,德国海军在苟延残喘的时刻拼尽最后的力量,挽救了大量德国平民的生命,给二战德国海军的作战经历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就如同邓尼茨在《十年与二十天》中描述的那样:“我们只不过是想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可能多地拯救生命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