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成功的祕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先來說兩個故事。

假如你手頭有一張足夠大的紙,對摺,再對摺,一共64次,最後會有多高?

有10米高?又或是一座樓那麼高?

大家可能知道這個故事,以一層紙厚1微米來算,紙張摺疊後的厚度一共是18446744074公里。

這是什麼概念呢?地球到月球平均距離是地球與月球的平均距離是 384403.9千米,紙張的厚度遠遠大於這個距離。

先不要停下,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故事。

假設我爸媽在08年奧運會時給我往銀行存了一筆錢,這筆錢每年有6%的收益,今年我想把它取出來,去銀行查了下餘額,有100萬人民幣。

大家猜一下,我爸媽在08年的時候,給我存了多少錢,才能以6%的年均複利在今天獲得100萬?

20萬?10萬?或是更少?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可能你已經猜到了今天要說的內容,沒錯,就是「複利效應」。

但是,今天我想說的內容,跟以往大家瞭解到的複利效應並不一樣。

過去我們聽到複利,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巴菲特老爺子,依靠他的價值投資擁有了鉅額的財富。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巴菲特99%的財富都是在52歲之後獲得的,像滾雪球一樣飛速增長,在這之前,他的資產總值並不高,只有376萬美元。

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複利」的力量。

既然複利這麼厲害,讓我們回到開頭那個問題,我爸媽在08年的時候,存了多少錢,能在6%的收益率下讓我12年後收穫100萬?

不用仔細計算,憑直覺來說一個答案。

真正答案是,49.7萬。

是不是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樣?怎麼需要存那麼多?說好的“神奇”的複利效應呢?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因為,「複利效應」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容易就能實現,要不然也不會僅有一個巴菲特了。複利的效應被很多人故意誇大了。

我們回頭看開始的兩個故事,紙張被摺疊64次,每次的厚度都是增加一倍,相當於100%的收益率,在我們的計算中,沒有考慮實現的時間,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

事實上,這件事情早就被驗證過,是不可能實現的。

50萬存了12年,6%的年化收益率在銀行理財中是非常不錯的了,但是隻有6%,12年的時間無非只是1.06的12次方,跟紙張的2的64次方有巨大的差距。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回過頭來看巴菲特老爺子的這張收益率圖,有人統計過,從14歲到83歲,他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9.91%。

除了01年和08年虧損之外,剩下年份全部是盈利,懂得理財的人明白,這份穩定、長久的收益率帶來的複利效應有多可怕。

股市裡流傳著一種說法,叫做“七賠二平一賺”,只有10%的人能賺到錢,而且不一定是年年賺錢。

靈姍同學剛才計算了一下,以20%的收益率,如果堅持70年的時間,資產可以翻將近35萬倍。

是不是很可觀?如果你的本金是1萬元,70年後的資產可以達到35億,這太爽了。

但是,如果你的本金只有10塊錢呢?

那麼,70年的時間,你只有擁有350萬,以北京現在的房價看,都難買到一個兩居室。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之前靈姍同學也沒完全明白複利這件事情,想著自己只要多努力一點點,一直堅持,就一定能收穫「複利效應」。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並不是這樣。複利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複雜,要想真正讓它發揮效果,需要充分理解它的特點。

1.複利剛開始的進步是極其微小的

複利效應有個天然的缺陷,就是在初期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增長都非常低。

低到你甚至感覺不到他在增長,甚至懷疑它的存在,因為根本感覺不到它的變化啊。

只有你走到某個位置,整個曲線才會快速上揚,我們可以把這個點叫做“里程碑”。巴菲特99%的財富,就是在52歲之後積累起來的。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也就是說,即使你現在在做的事情,是有複利效應的,但如果重複的次數不夠多,你還是感覺不到變化,甚至懷疑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正確,開始想放棄。

我在複習考研的時候,在數學上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但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提升效果都不明顯,我很沮喪,一直到某個週末。

我的印象很深,那天陽光特別暖,我坐在自習室裡做某年的真題,我感到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幾乎每道題,我都能看出它考察的知識點,做題的步驟。

從那之後,我就在考研數學上開了竅,越做越好,最後考了接近140分,在這之前我數學一直不太好。

信心會摧毀掉我們的鬥志,即使你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做的學習、讀書、寫作、投資這些都是正確的事情。

當你感覺要放棄的時候,就回來看看這張圖,找找自己在的位置。你的未來一定會像這條曲線一樣上揚,只是還沒走到那個“里程碑”而已。

2.複利需要足夠的時間

這個故事估計你也聽過,古時有個國王,愛上圍棋遊戲,決定嘉獎遊戲的發明者,結果發明者不要金銀珠寶,只請求國王賞他幾粒米。

在棋盤上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上放上兩粒米,在第三格上加倍至四粒……依此類推,直到放滿棋盤。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故事的結局就是,整個國家的米運過來,也不夠放在棋盤上,一粒米在64格的棋盤上倍增,最後需要1800億兆粒米。

這是上學時在學習指數的時候老師舉的例子,被拿來做證明「複利」的魔力時,很容易讓人信服。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故事呢?

有一個農民給地主打工,地主說,我給你每個月一石米。農民說:“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你給我第一天一顆米,第二天兩顆米,第三天四顆米...後面全部翻一倍。”

地主想,這農民怎麼傻乎乎的,要這麼少,於是就答應了。

故事的結局是,這個農民堅持了七天,最後餓死了...

很相近的故事,但是不一樣的結局。第一個故事中,國王的兌現是在當天進行,但農民的請求要想發揮作用,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一貧如洗的他等不起。

事實上,現實世界中的時間週期卻更長,大家通常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需要我們足夠有耐心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對自己的適用性。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不要做高風險的事,不要做高風險的事。

什麼是高風險的事?舉個例子,別人拿10萬去投資,收益頗豐,你也打算拿10萬衝進去。

但你沒有看到,別人手裡有100萬,而你手裡只有10萬。他可以耐心地等錢生錢,但你離了這個錢,快要生活不下去了。

用於複利效應中的事情,是在不影響你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不然的話,你根本等不起。

3.複利還有三個核心

第一個核心是收益率。收益率越高,複利才越有意義,還記得前面6%收益率的故事嗎?如果這個數字換成20%。

12年的時間,這筆錢就不只翻一倍了,而是8倍。如果按照6%的收益率,翻8倍需要37年的時間。

37年的時間,20歲變成了57歲,但如果是12年呢,你只有32歲,還有大把的時間。

時間太寶貴了,所以我們得學會不斷提高自己做事的收益率,把回報變得更高,這樣才能不重複那麼多次,就能獲得豐厚的結果。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第二個核心是穩定性。其實巴菲特年均20%的收益率,在世界範圍內並不是最高的,他最重要的是,擁有超強的穩定性。

只要有幾年虧損,複利的效應就會大打折扣,做其他事情也類似。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從小學到高中,經過十幾年的學習,你的知識掌握達到了一個頂峰。然而畢業後就逐漸不學了,知識在遺忘,複利效應在消失。

當你再撿起來的時候,發現學習已經太難了。我們需要的是更穩定的增長,而不是“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第三個核心是本金。本金足夠強大,複利效應才會更加明顯。就像我在第一部分舉的那個例子,如果巴菲特的本金是1萬元,70年後的資產可以達到35億。

如果他的本金只有10塊錢呢?那你恐怕都不知道巴菲特是誰,70年的時間,他只能擁有350萬。

我之前在寫投資理財的文章中提到過,年輕的時候,一項更重要的投資,是投資人力資產,這是幫助我們積累下財富的關鍵。

如果沒有本金,再厲害的投資技能也沒有用。你有2萬的本金,收益30%才只有6000塊錢,而當你的本金來到20萬,一波就能獲得6萬的收益。

很多人上來就想追求複利,但是對於人生前期來說,更重要的是積累,為自己積累資本。你的“本金”有多少,決定你以後複利的雪球能滾多大。

巴菲特成功的秘籍“複利效應”,普通人究竟該怎麼用?


今天的文章略長,總結一下:

複利效應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盲目堅持,猛灌雞湯,需要充分理解它的特點。

1.複利剛開始的進步是極其微小的,在「里程碑」出現之前,要堅持下去。

2.複利需要足夠的時間,不要去做你「等不起」的事情。

3.複利還有三個核心:收益率、穩定性、本金。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快放假了,下次靈姍同學打算推薦一些好看的高分劇給大家,週三下午2點見!

靈姍,個人成長教練,幫助500+人完成逆襲,用最簡單的故事講述職場成長。歡迎關注@靈姍的成長筆記 ,回覆“書單”,送你一份成長書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