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5年銷量第一的前“國產牙膏第一品牌”,虧損12年舉債度日?

兩面針還在舉債度日?

很多事來不及思考,就這樣自然發生了。

今年4月,要不是上交所的一紙問詢函,除了在連鎖酒店裡偶爾謀面,很多人幾乎已經忘記了“兩面針”這個曾經熟悉過的品牌。

當時上交所關切的問題是:為什麼連續12年扣非淨利潤虧損?兩面針的盈利能力到底如何?

似乎是為了回應問詢,4個月後的8月17日,兩面針披露了2018年半年報: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88億元,同比下降18.31%;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1212.28萬元,同比增長73.56%,創上市以來利潤增長的新高。

如果你以為兩面針的主營業盈利能力真的增強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連續15年銷量第一的前“國產牙膏第一品牌”,虧損12年舉債度日?

10月10日,由兩面針發佈的一則公告完美地解釋了為什麼這家公司最近利潤增長還在創新高:借款。

嚴格地說,這次還不是一般的借款,而是延期後高利息借款。

2016年,兩面針向“債主”東通公司借了3億元,雙方約定在今年10月10日還清債務,但是合約到期後,兩面針只還了1.5億,於是雙方經協商後決定,餘下的1.5億借款將延長一年,借款年利率為7.3%。

當然,向東通公司借款只是近年來兩面針眾多主業外的現金變現途徑,之一。

比如說,通過拋售重要金融資產中信證券的股票,兩面針這些年共實現收益近10億:

連續15年銷量第一的前“國產牙膏第一品牌”,虧損12年舉債度日?

2011年,出售中信證券股票,收益1.77億元;2012年,出售中信證券股票,收益1.18億元;2013年,出售中信證券股票,收益1.5億元;2014年,出售中信證券股票,收益2.58億元;2015年,出售中信證券股票,收益1400萬元;2016年,出售中信證券股票,收益1.57億。

所以當上交所發來問詢函時,兩面針如實作答:盈利情況所以好轉,就是通過出售中信證券股票所取得的投資收益。

只是,主營業務沒有提高,只能通過不斷變賣金融資產給自己“續命”,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還能持續多久?

曾經的“國產牙膏第一品牌”

作為紅極一時的民族品牌,兩面針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比現在的本土牙膏第一品牌雲南白藥還早了20多年。

兩面針的前身是亞洲梘廠等5家小型肥皂廠,後來通過一系列整頓和改革,組合成日後名聲大振的“柳州市日用化工廠”。

1978年,柳州市日用化工廠成立牙膏車間,開始組建牙膏廠,並且研製出中國第一支中藥牙膏——兩面針中藥牙膏。

連續15年銷量第一的前“國產牙膏第一品牌”,虧損12年舉債度日?

兩面針中藥牙膏是全國第一個提出“中藥牙膏”概念的牙膏品牌,趕上了第一波“品牌創新”的東風,很快稱霸了國內牙膏市場。

自1986年到2001年,兩面針牙膏連續15年產銷量排名國產品牌第一,2001年兩面針牙膏的年總產量甚至突破了四億!

按照2001年中國人口約12億計,全中國每三個人用過一支兩面針牙膏!

最風光的時候,兩面針的市場份額一度達到17%,僅次於美國寶潔公司旗下的佳潔士品牌。

2004年,兩面針風風光光地在上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牙膏企業上市第一股。

只是,快樂的日子永遠是短暫的,兩面針很快迎來事業的低谷。

06年開始兩面針的淨利潤開始為負,從這時起一直到2017年,兩面針的利潤連續12年都在虧損!

原來的國民第一品牌為什麼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後來為了掩飾難看的業績,兩面針只能通過變賣資產,拆東牆補西牆,維持公司的日常經營!

那麼兩面針會如何應對這個窘狀,會作出什麼樣的改變?能否東山再起,再創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