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年輕的文狀元,7歲吟詩作對,17歲金榜題名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實行科舉制度,這套由隋煬帝楊廣發明的選拔制度,對封建王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隋朝之後,各朝各代紛紛通過科舉來選拔官吏,一直到清代。科舉制度也給了寒門學子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在科舉考試中,第一名被稱為狀元,二三名分別是榜眼和探花,從某種程度來說,古代科舉制度的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現在的高考。

中國古代最年輕的文狀元,7歲吟詩作對,17歲金榜題名

有人一生都考不中舉人,狀元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在古代曾經有一位牛人,幾乎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7歲就能吟詩作對,17歲時金榜題名,殿試中脫穎而出,成為當科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

中國古代最年輕的文狀元,7歲吟詩作對,17歲金榜題名

他就是莫宣卿,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文狀元,中狀元的時候年僅十七歲。他出生於公元834年,廣東封開縣人,三歲時父親就病逝了,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母親帶著莫宣卿改嫁,繼父家境比較殷實,視他為親生兒子,六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學堂讀書。

莫宣卿聰慧過人,許多文章只要看一遍,就能一字不落的背誦下來,時人稱讚他為神童,老師對他也非常器重。年僅7歲的時候,莫宣卿就能出口成章,吟詩作對更是其拿手絕活,就連舉人出身的教書先生,都對他佩服的不行。

中國古代最年輕的文狀元,7歲吟詩作對,17歲金榜題名

公元851年,他獨自一人來到京城參加會試,畢竟年紀較小,也沒有多少心理負擔,即使這次落榜的話,以後還有很多機會。考試的過程中,當其他考生還在奮筆疾書時,莫宣卿就交卷了。當時的皇帝唐宣宗,看完莫宣卿的文章後拍手叫絕,果斷欽點他為狀元,賜內閣中書大學士。

中國古代最年輕的文狀元,7歲吟詩作對,17歲金榜題名

以莫宣卿的才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肯定是前途無量,說不定能夠成為皇帝身邊的寵臣。可是莫宣卿就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請求出任南方地方官。皇帝非常愛惜他的才華,但被他的孝心所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任命他為台州別駕。

在莫宣卿離開京城的時候,唐宣宗給他不少賞賜,很多官員都出城相送。奈何天妒英才,他34歲的時候身患重病,不久後就去世了,皇帝悲痛萬分,賜他諡號為“孝肅”。

中國古代最年輕的文狀元,7歲吟詩作對,17歲金榜題名

雖然莫宣卿不太出名,且僅有三首半詩留存於世,但他作為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也是兩廣第一個狀元,在嶺南文化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