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兵情、解兵憂、聚兵心,“沙頭角模範中隊”有實招!

春到軍營,處處生機勃勃。

疫情發生至今,部隊上下根據形勢任務需要開啟了全封閉管理模式,不能外出、停止休假、嚴管防控……

在這種新常態下,武警廣東省總隊“沙頭角模範中隊”結合實際、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以“十個一”為抓手紮實推進經常性工作開展,激活一江春水,確保了疫情防控有力、部隊戰備有序、官兵身心輕盈。


1

一次拉動驗真功


知兵情、解兵憂、聚兵心,“沙頭角模範中隊”有實招!

“05,2號預案!”對講機發聲沒一會,和煦春風下的軍營霎時間緊張了起來。“呲!”一輛運兵車在營房前急剎,一支分隊全副武裝從大門衝出,不一會兒,便都躥入車廂,駛出營門。


“是演練,還是真有情況?”記者問。“都一樣!”中隊長趙文超從容回答。雖然,這只是一次不打招呼的拉動演練。


任何情況下,打仗都是軍人的第一要務。趙文超介紹,中英街作為香港、深圳兩地居民聚集的特殊區域,一直都是媒體關注的焦點。疫情發生以來,官兵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勤務壓力更大了。為此,隊部與排部兩地間每天會不定時、不預告的進行至少一次緊急拉動,突出隨機化、常態化、多樣化,讓官兵們時刻保持箭在弦上的戰備意識。


2

一張張手抄報匯兵智


知兵情、解兵憂、聚兵心,“沙頭角模範中隊”有實招!

疫情可怕,謠言甚之,止於真相。走進營區,一樓大廳兩側的移動宣傳欄上是一張張製作精美的《士兵之聲》手抄報。防疫、動態、戰勝、口罩、正確、注意、竅門等關鍵字被加粗、標紅,高頻使用。一排長程凱介紹,這是班級手抄報評比競賽的作品。


疫情發生以來,中隊堅持每週開展1次“抗疫有我”專題手抄報比賽,引導官兵利用報紙、電視、手機等渠道瞭解疫情動態,引導官兵正確認識病毒,掌握防疫措施。


走近細品,一筆一畫,方寸之間,勾勒出‘疫情現狀’和‘防範措施’,既有實時數據更新,又有權威闢謠,既有黨和國家的全局‘戰略’信心、決心,又有結合執勤、生活、訓練的貼心實招、妙招。


3

一次極限刷紀錄

知兵情、解兵憂、聚兵心,“沙頭角模範中隊”有實招!

“395!396!397!破紀錄了!破紀錄了!”練兵場上,下士劉宸睿正在進行俯臥撐訓練,他緊咬牙關、滿臉汗水、雙臂顫抖,一起一落,拼盡全力。


淋漓汗水洗盡疫情焦慮,精武強能鍛造虎狼之氣。劉班長介紹,這是每天半小時的“誰是最強王者”體能刷記錄活動,內容包括俯臥撐、仰臥起座、單槓引體向上等6個科目,中隊全員參與,每人任選其中一項,每天打卡記錄。


“鍛鍊了體能,增強了免疫力,每天都有個硬性的小目標,過程有些痛苦,但結果很刺激,每天都對新紀錄充滿期待,飯都能多吃兩口!”劉班長喘著大氣,顧不得擦汗,對著記者滿臉成就感。半個月前,他的紀錄是335個。


4

一次放飛聽呼聲

知兵情、解兵憂、聚兵心,“沙頭角模範中隊”有實招!

“砰!砰!砰!”訓練間隙,一場“保齡球”比賽正在如火如荼展開。籃球從列兵唐浩東手裡呼嘯而出,幾米開外的瓶瓶罐罐接連倒地。


“戰士的快樂簡單而純粹!”楊排長介紹,疫情期間,中隊用好小場地、小時間、小群體、小規模,每日至少開展一次文娛活動,從乒乓球、桌球等運動,到看電影、迷你K歌等娛樂,再到吉他、書法等文藝,豐富了生活,放飛了心情。


5

一次“約戰”立標杆

知兵情、解兵憂、聚兵心,“沙頭角模範中隊”有實招!

“班長,今天我向你發起挑戰!”這不,在上午操課結束後,列兵趙子聰在器械訓練場向班長髮出了PK邀請。不一會,兩個人便“槓”上了。


體能極限升級成王者對抗,火藥味更濃了。據中隊楊排長介紹,這一活動要求每名骨幹每天都要接受1人1項以上的挑戰,內容涵蓋隊列、內務、體能、才藝等7個方面。


好戰的軍人不會分心,有危機感的將軍才能常勝!在不斷的對戰PK中,中隊“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更濃了,官兵關係更加融洽了,骨幹標杆作用更加凸顯。


6

一次視頻報平安

知兵情、解兵憂、聚兵心,“沙頭角模範中隊”有實招!

兒行千里母擔憂,特別是在疫情之下,思念更加凸顯。


“媽,這是和我玩得最鐵的哥們,他要跟您打個招呼!”午飯後,桂花樹旁,湖北荊州籍新兵曾輝與母親視頻,並向母親介紹自己的戰友。


指導員何小雨介紹,每次疫情動態發佈後,中隊都利用課餘時間組織視頻報平安活動,讓官兵和家人及時瞭解彼此的健康狀態,減少內心的擔憂。


7

一本好書潤兵心

知兵情、解兵憂、聚兵心,“沙頭角模範中隊”有實招!

下午4時,圖書閱覽室、班宿舍裡書香四溢。官兵們都在翻閱著自己喜愛的書籍,有的還不時做著摘抄和筆記,那認真的樣子,真帥!


讀書讓人寧靜,不浮躁。


何指導員介紹,結合疫情防控特點,中隊通過開展好書大家讀活動,引導官兵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啜飲文化的甘露,用文字的力量洗盡官兵的浮躁,滋潤心靈,尋得安寧。同時,通過開展讀書會等形式,交流心得,分享收穫。


8


一次“喊海”解心壓

知兵情、解兵憂、聚兵心,“沙頭角模範中隊”有實招!

“曉靜,等疫情結束,我就回去娶你!”“媽媽,我真的好想你”……晚飯過後,一陣陣呼喊聲傳來。原來這是官兵在營區旁一字排開,正激情“喊海!”


“每日吼一吼,神清又氣爽!”何指導員笑到,情緒靠疏不靠堵。疫情發生以來,從心理測試中發現,來自勤務、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綜合壓力比往常要高出許多。為此中隊結合臨近海邊的地域優勢,組織官兵開啟“喊海”模式,將思念、壓抑等大聲喊出,一吐為快!


“有點像唱K,使勁飆高音之後可勁的痛快了!”湖北籍00後列兵郭洋洋對記者說,他喊時額頭青筋,聲嘶力竭,滿臉憋得通紅。幾分鐘後,他一陣小跑離開,步履輕盈。這是心通了!


9

一次談心知兵情

知兵情、解兵憂、聚兵心,“沙頭角模範中隊”有實招!

海風徐徐,靜心聆聽。記者遠遠看到,海濱棧道上,中隊長與列兵曾輝緩緩並行,不時停步交流。記者抬起鏡頭,悄悄記錄下這暖心的一幕。


知兵愛兵,凝神聚氣。趙隊長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中隊堅持開展隨機談心舉措頗具實效。自上而下、不漏一人的談心交心讓兵情兵憂第一時間得到掌握和解決,走心貼心的撫慰密切了官兵關係、兵兵關係,上下一顆心、攥成鐵拳頭的生動局面已蔚然成風。


10

一封家書訴衷腸

知兵情、解兵憂、聚兵心,“沙頭角模範中隊”有實招!

“電話像可樂,視頻像甜品,家書像大碗茶。”列兵黃虎誠這個月已經給家裡寫了三封信了。一開始不知道從何下筆,到現在,1頁、2頁……19歲的他逐漸體會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厚重與真切。


見字如晤,紙短情長。何指導員介紹,中隊每週組織一次“家書訴衷腸”分享活動,引導官兵沉心靜氣,回望初心,遙念親恩,將成長的收穫與困惑、思親的感動與期盼凝聚筆尖,化作文字,傳遞給家人。


“指導員,你們寫家書的活動真好,電話視頻感覺他還有點調皮,看信發現他內心成長進步挺大,孩子在部隊我們很放心!”一名戰士家長深夜發來這樣的短信,道出了眾多家長的心聲。


【記者感言】

辦法總比困難多

疫情之下,這支被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部隊緊跟形勢任務需要,以“十個一”為抓手,為部隊注入一針強心劑,確保了防疫、戰備兩不誤、雙提升。這既有對家書、談心等我軍政治工作老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又有視頻電話、心理疏導等結合新形勢新要求的新做法,豐富了內涵、提升了效能。


水不激不揚,人不激不奮。


疫情防控要求一個“靜”字,帶兵育人講究一個“動”字,但兩者並不衝突矛盾。“靜”不是封閉式管理的等靠、停滯,無為而治,則必生亂;“動”是鮮活有力的,只有隊伍動起來,官兵身心健康,防控、戰備才能更加強而有力。


“沙頭角模範中隊”一班人能結合實際,行而有效的動起來、活起來,用實際行動再一次證明:只要夠用心,辦法總比困難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