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銷江湖的“魔幻現實”,直銷行業該整頓麼

對“偷渡型”企業的放縱,就是對整個中國直銷行業的傷害。直銷行業是該整頓,但那些偷渡來的“直銷”公司更該整頓,或者說,更該“死”

前段時間,全網幾乎都被婕斯組織上萬中國員工遊瑞士這一消息給刷屏了。不過,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風光過後,取而代之的是對婕斯公司的各種質疑聲


最具爭議的是,婕斯在中國並沒有直銷牌照。既然沒有直銷牌照,試問哪裡來的1.2萬中國員工?

更重要的是,婕斯並非孤例。沒有直銷牌照的愛睿希、然健環球等企業,同樣在中國把“直銷”業務做得風生水起


權健事件後,拿牌直企處在直銷產品和網點備案暫停的階段,接受著大眾、監管部門的嚴峻審視;

可這些沒有牌照的企業卻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萬人遊不在話下,中國大陸的業績也是蹭蹭往上漲。

這可謂是中國直銷江湖的“魔幻現實”

北京青年報消息,婕斯的瑞士旅遊計劃主要用於獎勵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等地經銷商。

但要贏得旅遊計劃,不同級別的經銷商就要滿足相應積分。部分經銷商表示,他們收到的購貨訂單顯示,產品由美國發貨,經由香港轉運至內地。


由此可見,婕斯所謂的“直銷”不過是靠“偷渡”


南方都市報也指出,業內人士胡軍將婕斯稱為“偷渡型公司”,“婕斯之前一直在準備申請牌照,在中國內地的投訴太多


在中國境內也沒有辦廠,其在上海設了辦公室,主要活動還是在香港和海外為主,結算方式也是以美元結算


因為婕斯沒有牌照,監管部門也不會把其當作直銷公司納入監管。

“直銷行業有很多條條框框、管理規範、開會要求,但因為不會以直銷公司來規管、要求婕斯,所以也就有恃無恐了。


婕斯的運作方式是國內不開大會,在國外開直銷大會,這種方式也幫助他們逃避了監管。”胡軍進一步指出。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黃英姿認為,

對於外國直銷公司而言,若以“互聯網”、“跨境電商”的形式做直銷,

實際上確實難以進行限制,“因為用戶只要有網絡就可以註冊成為會員”,而且對於這類未在中國境內“落戶”的企業而言,

最終有可能出現相關部門連營業額所產生的稅收都無法收取。

實際上,這些企業只是無牌直銷的冰山一角,

還有更多無牌的外國企業

採取著所謂的直銷模式開展經營活動。

但這並不代表這種“偷渡型”的經營方式就合法。

很明顯,這些無牌直銷公司的出現,對正規拿牌企業來說,是極其不公平的,這種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撈金方式有必要受到政府部門的監管。

南京大學中國直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董伊人表示,如果香港的直銷公司在內地開展業務,也要受到《直銷管理條例》的約束,除非僅在香港開展業務。

直銷牌照,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有著不同尋常的命運。權健事件以前,直銷牌照曾被一小撮企業奉為“免死金牌”,也因此滋生了很多行業亂象。

但自打百日行動後,直銷牌照不僅不再是少部分企業的“免死金牌”,反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成為了大部分直銷企業的“燙手山芋”,也成了獸爺口中的“吃人執照”。

在婕斯無牌直銷的消息接連曝出來後,就有網友給“直企大佬內參”留言:為何國內的獲牌直企都在自糾自查,而國外沒有牌照的企業卻在中國將直銷搞得風風火火?


的確,就目前的處境而言,無牌企業與拿牌直企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在權健事件之前,萬人海外遊是很多直銷企業的標配。如今,在直銷監管沒有最嚴、只有更嚴的形式下,


暫停經營許可審批、產品和網點備案一事還未解封,拿牌企業個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被關在“小黑屋”裡自糾自查。別說萬人遊,


“百日行動”期間很多會議、活動也都取消了。


而像婕斯這樣無牌直銷的企業卻能安然無恙,甚至還可能有拿牌企業的營銷人員轉而投奔這些“偷渡型企業”。


雷霆監管、大眾質疑、媒體圍剿,如狂風驟雨般席捲著拿牌企業。而無牌直銷卻持續氾濫,成為了監管部門的法外之地。


無牌的野路子“紅紅火火”,拿牌的正規軍“恍恍惚惚”——這是權健事後,直銷圈裡最典型的怪現象。


對於無牌直銷,有人認為應該持包容態度,並以“直銷牌照申請門檻高”、“在國外直銷就是傳銷”等說辭為藉口。


但是,若對無牌而採用直銷模式運營的企業採取包容態度,那麼,有牌無牌又有什麼區別?合法不合法又該怎樣區分?


所以,這種行為決不能姑息。對待這樣的企業,正如前面那位網友所言,要“嚴厲打擊,嚴懲不貸”


儘管是否涉傳、是否違法,不應唯以直銷牌照論,但那些無牌企業,尤其是“偷渡型”外國企業,絕對不能成為法外之地。

在這些外國企業眼裡,中國人的錢似乎格外好賺。歐美市場不好做?沒事,去中國圈點錢;沒有直銷牌照?沒關係,可以從香港“曲線救國”……

曾經,韓國明星張娜拉因一句“沒錢就去中國賺”而被大陸封殺。如今,這些賺得盆滿缽滿的“偷渡”企業是不是也應該被封殺?


可以說,對這些企業的放縱,就是對整個中國直銷行業的傷害。因為違法成本低甚至沒有違法成本,這些企業才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地搶佔本該屬於正規直銷企業的市場份額,而拿牌企業卻對此毫無辦法。


直銷行業該整頓麼?該。

但那些偷渡來的“直銷”公司更該整頓,或者說,更該“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