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7歲絕命詩慷慨激昂,61歲絕命詩云遮霧罩,有人還改其詩諷刺之

長壽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人的長壽,卻變成了一場悲劇。

近現代歷史上,有一個人,他一生寫了兩首絕命詩。第一首是在他27歲那年寫的,寫的慷慨悲壯,壯懷激烈,一股英雄氣沖天而起,令人擊節讚歎。

但是,本以為必死的他,卻死裡逃生,重獲自由。人們本來以為,這樣的一位視死如歸的英雄,活下來一定會成就一番民族大業,而令人萬分遺憾的是,他不但沒有成為英雄,反而成了民族罪人,成為一名可恥的漢奸。

對於他這樣的人,不知有多人都希望他27歲那年真的慷慨就義了,那麼,他將永遠是英雄的形象,他的絕命詩會有無數人傳誦並感慨淚流。


他27歲絕命詩慷慨激昂,61歲絕命詩云遮霧罩,有人還改其詩諷刺之


此人乃王兆銘,因他經常用筆名“精衛”,所以人們都稱呼其為汪精衛。說了這名字大家都知道了,這可是史上頭號大漢奸。

汪精衛並非原先就是如此不堪,相反,他可是著名的革命派,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連孫先生的遺囑都是他代為起草的。

汪精衛27歲那年,辛亥革命爆發,他到北京什剎海的石橋下埋地雷,謀殺清廷攝政王載灃,未果,被捕入獄。這在當時當然是死罪。汪精衛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他在獄中寫下了一首慷慨激昂的絕命詩: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飲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這詩寫的,真的有一股英雄氣沖天而起,大義凜然,令人擊節讚歎。這四句詩流出監獄後,不知有多少人傳誦著,讚歎他的視死如歸。當時也激勵了無數的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奮勇前行。

不過,汪精衛並沒有死,因為當時清廷要做出立憲的姿態,以收買人心,汪精衛也以此得以活命。這個不殺建議是肅親王善耆提出的,因此後來汪精衛視善耆為大恩人。

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汪精衛實行所謂的“曲線救國”,其實就是投敵叛國,成了可恥的漢奸。


他27歲絕命詩慷慨激昂,61歲絕命詩云遮霧罩,有人還改其詩諷刺之


到了1944年,在日本的汪精衛病重,臨死時又寫下了一首絕命詩,不過這首詩並不為人所知,因為在人們的心裡,那個英雄的汪精衛早就死了。這次汪精衛寫的絕命詩,有點雲遮霧罩。這首詩也是四句,全詩如下:

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

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這四句詩,不少人說看不懂,其實不過是汪精衛臨死前還在為自己辯白罷了。詩的前兩句,說自己就要死了,萬事皆休什麼也沒有了,普天之下都在怨恨我罵我。詩的後兩句,進行了自我表白,縱使有他這樣的先行者,寧願毀了清譽,以後估計也不會再有人敢做曲線救國這樣的事了。

從中可以看出,他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認為自己是曲線救國的先行者,是一種壯舉。實在是可笑!


他27歲絕命詩慷慨激昂,61歲絕命詩云遮霧罩,有人還改其詩諷刺之


因為汪精衛已經淪為徹頭徹尾的大漢奸,人們當然不會傳誦他的這首絕命詩。對於他27歲時寫的那首流傳甚廣的絕命詩,有人覺得後來的汪精衛已經配不上那首詩了,於是,有人就為這首詩的四句上各加了兩個字,全詩變成了:

曾經慷慨歌燕市,當年從容作楚囚。

恨未飲刀成一快,終慚不負少年頭。

不能不說,改詩的人很有詩才,改得非常精當。“慷慨歌燕市”是曾經的事,“從容作楚囚”更是當年的行為。恨只恨沒有“飲刀成一快”,結果為“不負少年頭”感動無比慚愧,實在是配不上了。

這真是太有趣也太諷刺了,人都是會變化的,從英雄到罪人,令人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