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為何重視建立尊老養老制度?尊老養老也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措施

引子:

秋雨連綿,道路泥濘。一支帶有地域色彩的龐大隊伍從遠處浩浩蕩蕩的趕來。原本簡陋的小路被無數只腳踐踏過後早已顯露猙獰……

北魏為何重視建立尊老養老制度?尊老養老也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措施

“可汗---此次行軍天降大雨,此乃不祥之兆啊!望您收回出兵伐齊之成命,帶領隊伍原路返回吧~”此聲音正是從隊伍最中央那位帶盔披甲器宇軒昂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弘之側的大臣口中傳出。並且此聲音一出,眾多大臣隨聲附議請求取消南下伐齊。孝文帝嚴肅地說:“這次我們興師動眾,如果半途而廢,豈不是給後代人笑話。如果不能南下進軍,那就把國度遷到這裡,諸位以為如何?”眾臣聽說可以停止南伐,便也只好表示擁護遷都了。

其實這正中孝文帝本意,此次行軍南下伐齊是假遷都洛陽才是真。北魏遷都洛陽之後孝文帝便開始著手進行漢化改革。自北魏政權在北方逐漸穩定開始,歷代帝王便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來學習中原文化並推行各種尊老養老制度,由此繁衍出一系列的尊老禮儀如拜三老五更、行鄉飲酒禮和賜幾賬安車之禮等。北魏政權從中央到地方建立的養老制度對維護北魏政權的統治促進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意義。

北魏政權如此重視的尊老養老制度有怎樣的歷史淵源?

尊老養老似乎是每個華夏人民的本性,是鑲嵌在人們骨髓裡凝結在人們的精神生活裡的東西,千古流傳經久不衰。孝道文化上行可追溯到三代時期且一直延續至今,

何以?中國古代將孝道作為維護自身階級統治促進社會安定的重要法寶。

北魏為何重視建立尊老養老制度?尊老養老也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措施

1.起源:夏商西周時期的養老尊老制度

自夏朝開始中國結束原始社會轉而進入奴隸社會。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也是各項制度完善的時期,尊老制度在西周社會里佔據重要地位。其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制度上均有體現。

《禮記》記載“民之尊長養老,而後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長養老,而後成教。成教而後國可安也。”

  • 政治上:由《禮記》記載可知西周將孝道和國家安穩聯繫到一起。西周時期的學校稱為“庠序”除了教授學識還擔任教化思想的作用,進而將孝道文化灌輸到學校裡使學生可以“明君臣之義”懂“長幼之序”《禮記集說》記載“庠者,養也”可見西周的學校是養老教育的結合。並且“學在官府”使得有學識的老者可以相聚於學堂進行思想交流並教育學生且國家對這些老者進行政策獎勵。
  • 法律上對八九十歲的老者提出“雖有罪,不加刑焉”以及“刑不上大夫”等對於老者的特權,體現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但是西周尊老制度雖有開創先河之功績但是亦有其缺陷:從養老制度的權限上講,西周的養老制只是對特定的老人開放,而下層社會的老人根本無法涉及到。養老制度不具有普適性。
北魏為何重視建立尊老養老制度?尊老養老也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措施

2.春秋戰國時期養老尊老制度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社會上分封制瓦解,禮崩樂壞,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文化上,此時在文化屆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景象,儒家文化在其中凸現出來。儒家文化宣傳禮樂文化並且孔子提出“克己復禮”的主張,以求社會秩序得以穩定。經濟上,小農經濟在春秋時期出現,生產方式上表現為一家一戶生產,生產力水平低下。動盪的社會需要穩定萌芽的小農經濟需要發展。由此基礎上誕生的孝道文化更多的體現的是社會上要求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和愛護。孔子期盼“老有所養”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與西周的養老制度相比更具有普適性。

3.秦漢兩晉時期養老尊老制度的完善

秦朝開始中國進入封建社會

。封建社會最大的產物便是封建等級制度,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階級利益鞏固封建統治不斷提出各種措施加強人身依附。其中孝道便是統治階級所提出的最符合人性及社會發展規律的一項重要舉措。秦朝奉行法家文化,使孝堅決服從於忠,以維護自身統治。並且對不盡孝道的人進行嚴厲的懲罰。由於秦的殘暴統治導致秦很快滅亡,秦的養老制度並不為世人所重視 。

漢朝受董仲舒新儒學的影響,漢代推崇“以孝治天下”表現在賜物制度、王杖制度、減免老人賦役制度、恤刑制度、對鰥寡老人救濟等一系列制度涉及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對社會各階層的老人都有照顧,漢代養老制度達到了古代封建社會的頂端水平。

北魏為何重視建立尊老養老制度?尊老養老也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措施

兩晉時期從文化上將《孝經》立為官學並廣為傳播以宣揚孝文化,從而形成良好和諧的孝文化。從社會制度上,國家主動嘉獎孝敬老人的事蹟從社會上激勵百姓行孝。

一直到北魏建立提倡孝文化仍然是歷史趨勢。北魏京都平成是南北朝最早實現養老保障的地區一直到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使得養老制度從平成傳遍全國。

全面漢化浪潮:北魏政權建立尊老養老制度的社會背景

北魏學習漢文化建立尊老養老制度的歷史背景為何?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 階級背景:北魏鮮卑族統一北方後,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民族融合已成趨勢。但是鮮卑貴族實施民族歧視政策,貴族們對各族百姓強取豪奪,社會矛盾尖銳,各民族頻繁爆發起義。
  • 文化背景:鮮卑族當時沒有自己的文字,君臣們文化水平低國家意識薄弱,不利於政權的統治。時任北魏第七任皇帝拓跋弘是第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君主,遷都洛陽後開始一系列的漢化措施。自漢代以來,儒家的德治天下佔主流,受儒家影響深遠。
北魏為何重視建立尊老養老制度?尊老養老也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措施

  • 經濟因素:遊牧民族的經濟與中原漢族的農耕經濟相比不具有優勢。並且北方政權統一後,社會需要穩定的發展而中原的小農經濟正符合這一潮流。
  • 社會因素:北魏建立初期北方常年戰亂,青壯年入伍參軍,獨留老人在家社會養老問題嚴重,養老問題亟待解決。
  • 歷史背景:當時社會環境下,封建化是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隨著北魏政權的不斷穩定,其封建化的發展也日趨完善。基於此背景北魏政權逐步確立了養老制度並具有獨特的特徵和效果

北魏養老尊老制度的具體內容與特徵

北魏政權建立初期國家混亂社會矛盾尖銳,為了穩定社會維護北魏政權歷代君主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尊老養老製備受重視並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養老制度。其

主要特徵

北魏為何重視建立尊老養老制度?尊老養老也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措施

  • 頒佈法令,以法律作為養老政策的重要保障。
  • 北魏養老制度與其他前朝養老制度最大的不同在於其養老範圍更為廣泛。在中央設立王權制度給70歲老人以顯赫地位,突顯老人的尊重地位。而
    在地方則減輕老人的賦稅徭役和刑法。並且北魏首創“存留養親”制度,即凡有重大刑事案件的犯人如若家中有老人可等照顧老人離世後再去服刑。
  • 向社會褒獎孝德典範,積極向社會弘揚敬老愛老的美德。
  • 地方政府發揮重要作用,要求地方政府關照生活沒有保障的孤苦老人。一系列的養老舉措產生了重大效果。從社會穩定上講,解決了社會上游蕩的大批無人侍養的孤寡老人,維護了社會穩定。從政權建設來說,老年人的贍養問題得到解決,刺激大批青年回報社會,鞏固了北魏政權的統治。從社會教化上講,積極弘揚敬老愛老美德在社會上引領輿論風潮,促進了北魏社會和諧發展。從經濟發展而言,妥善解決了社會養老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釋放了社會生產力使廣大青年參與生產勞作,促進了北魏社會經濟的發展。
北魏為何重視建立尊老養老制度?尊老養老也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措施

在北魏統一北方後為何重視養老問題建立尊老養老制度?

北魏統一北方民族融合已成趨勢,北方中原民族多為漢族並且當時鮮卑族作為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比正處於農耕文明的漢族落後很多,鮮卑族歷來奉行的“卑老”文化與漢族的尊老敬老文化完全矛盾。政權建立初期歷代帝王基於以下因素開始奉行尊老敬老文化,並且建立一系列尊老養老制度。

  • 文化導向,中原漢族人民在北方佔據相當數量的人口,並且在當時各民族的發展程度上相比處於領先地位。而漢族人民的文化價值觀念在漢朝以來一直都奉行孝道,提倡尊老。北魏若想更好的統治漢族唯有在文化導向上與漢族同行,使漢族自覺的對鮮卑族政權產生文化認同和心理認同,從而達到穩定北魏政權統治的目的。
  • 社會教化,鮮卑族作為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天性自由不受約束並且北方當時民族數量眾多社會秩序較差,缺乏一個統一的價值目標很難進行統一管理,而提倡尊老養老既在社會上形成統一的目標導向又可以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形成使個人以群體價值為取向的社會化模式。
  • 家國同構,中國古代的社會一直都是“家天下”“家國同構”的社會格局。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只有強調個人對家庭的孝,才能確保個人對國家的忠。漢代以來
    儒家文化盛行,更加劇了人們對家國同構的認同,統治者自是看到了這一點。
北魏為何重視建立尊老養老制度?尊老養老也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措施

  • 解決社會養老問題,北魏政權建立以來北方連年激戰,社會上的養老問題儼然變成了一個重大問題,如若老齡化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社會的穩定性必將受到衝擊,北魏政權也很難得到鞏固。
  • 社會經濟發展,由於老年人口眾多牽制了許多勞動力對經濟建設的投入,經濟遲遲得不到發展勢必也會影響北魏政權的鞏固。而建立尊老養老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釋放了社會生產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保障了民眾的生產生活,進而鞏固政權。

總結:

鮮卑族作為少數民族,統一了廣大中原地區在內的北方建立北魏政權。打天下後勢必要保天下。為了鞏固政權,北魏積極向先進的漢族學習,為建立統一的價值導向,北魏大力發展尊老養老制度,以增強民眾的心理認同。

從社會學角度上講,如若將北魏政權看成一個組織,要想保證組織內部結構的相對穩定,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家長管理方式如權力高度集中,領導集團絕對權威外還要給組織以明確而特定的目標,而北魏給組織設定的目標是維護社會穩定,這一目標的表現形式正是尊老和愛老。從而使得這一目標既是領導集團的追求又是組織成員的嚮往。

北魏為何重視建立尊老養老制度?尊老養老也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措施

各政權或許出於維護統治地位的目的而制定的尊老愛老的政策,但歷朝歷代都提倡的孝道延續至今,並且孝文化也發展成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其對維護社會穩定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孝文化也符合現代價值觀的發展要求,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不遺餘力的將孝文化傳承弘揚下去!

參考資料:

1:司馬遷《史記》

2:司馬光《資治通鑑》

3:呂思勉《中國通史》

4:錢穆《國史大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