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豆瓣和知乎上都有同一個問題:“如何評價朱一龍的演技?” 曾經是一個完全不認識朱一龍先生的路人,我恰恰就是被沈巍一步一步引入朱一龍的表演世界。

先生飾演的沈巍,從第一集課堂黑板前的那個轉身回眸,他展顏一笑,眸子投射出和煦、複雜甚至有些高深莫測的意味。

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而後,在龍城大學二層小樓下的一眼萬年,捕捉到他出乎意料的震驚,一種彷彿經歷生死離別、滄海桑田之後,仍印刻在心底最深也最割捨不掉的情感,這兩個眼神,足以將觀眾帶入沈巍的精神世界。

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眼神背後藏著得是沈巍萬年的守護,醞釀的是難以啟齒、說不清也道不明的“黑袍使”的前塵往事。

劇改編與原著相差甚遠,可我仍從先生演繹的沈巍,立刻找到了原著的影子:

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初印象中溫潤清新的沈教授,冷峻酷炸的黑袍使在朱一龍先生的演繹中高度還原。甚至,這種角色的還原能力,無需更多遵循原著的劇情支撐。

更有意思的是,在一部架空題材,具備神幻色彩背景的作品裡,我強烈感受到了沈巍帶來的真實感。

“觀眾情感的捲入從真實開始,不斷被意志強化,最後達到共鳴。”~《觀眾心理學》餘秋雨

縱觀全劇,最終令觀眾感動的並非是沈巍跌宕曲折的故事,而是朱一龍先生所賦予沈巍的靈魂之後,所表現出來的,具有人類感情色彩的情感力量。

先生飾演的沈巍,傳遞給觀眾的從來都不是單一的情感,而是交織著複雜的情感。這種交織著複雜的情感,正是由我們自己人類的大腦,用1.1萬億個細胞,850億~1000億個神經元,經常做的也是最擅長乾的事情。這種複雜、真實的情感,隨著劇情展開,先生用堅韌的意志,透過表演,漸漸滲透觀眾的精神世界。

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起初,我常常會察覺到情緒的壓抑,還有孤獨。

因守護地星和海星兩地秩序,沈巍揹負著使命,同樣也是枷鎖。在海星以龍城大學生物學教授孤獨生活著,隱藏著秘密;在地星,深藏在黑色面具和斗篷下,不以真容示人,黑袍使更是無比威嚴冷酷。

但無論是萬年前的小鬼王,或是萬年後隱藏在沈教授身份下、隨時切換戰鬥值的黑袍使,這種孤寂貫穿始終,讓我對他飾演的這個人物既疼又愛,欲罷不能。

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漸漸,我又察覺,朱一龍先生飾演的沈巍,在冷峻的面具之下是一顆柔軟的心。

他疼惜失散多年的弟弟,輕易被弟弟欺騙為他落淚。萬年之前的小鬼王,帶上面具是為了躲藏內心深處的害怕。他被崑崙的一次搭救、一字之恩,承諾須永世相報。

他是如此柔軟,溫和,長情。正是這樣的沈巍,在劇播後期,每次看見黑袍使先生一臉嚴肅,正色出場的時候,我不禁聯想到得仍是小鬼王,在那夜坐在山崗仰望星空,將面具摘下又帶上,帶上又摘下,將平日威嚇四方的黑袍使面具視作玩物的天真模樣。

可也正是這樣的沈巍,制定地星秩序,掌管守護兩界和平。在一次又一次的與地星多重勢力周旋之中,法外有情,多次給予迫害者轉圜餘地,令其洗心革面。

黑袍使的共工長刀看似是殺戮的武器,也有他的“不忍”:我不殺,是為了世人;不得不殺,是為了天下。

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這四句話,精準地概括了沈巍悲天憫人,守護天下的英雄情懷。

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黑袍使也好,沈巍也罷,在強大的表象之下,也漸漸告訴觀眾,黑老哥的能量並非無堅不摧。他為了換回兄弟的光明,淘換全身的黑能量,最終,他用自己所受的傷挽救特調處眾人。

他的軟肋就是他想要守護所有在乎的人。

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結局,沈巍用一種愈加慘烈的方式自毀,與弟弟同歸於盡。(此處不忍貼圖)

我從沈巍的頓挫的語句裡,讀到了大悲和大愛。

與萬年孤獨的人生,告別的悲慼和解脫;

用自我犧牲喚醒弟弟殘存的良知;

用殺生成仁去祭奠,善者之德。

像一種從絕望的夾縫裡滋生出的藤蔓,生出翠綠的嫩芽,煥發出希望的生機。正如原著描繪的那樣,一顆生長在絕地之中的大神木,破土而出,衝破天際,樹枝上掉落的水灑向人世間。

這一切在我眼前掠過,讓心靈和感官都獲得享受,心滿意足。

因此,沈巍這樣的人物,即使在被改編得支離破碎的情節之下,即使無法展現出宏大的原著世界觀背景下,觀眾仍可通過朱一龍先生的演繹,認識一個如此真實的靈魂,而沈巍身上這種源自人類感情色彩的共情力,也足以打動每一個觀眾,於之共沉淪。

高昂激盪的大喜大悲之後,是平鋪直敘式的結尾,使人餘有溫情脈脈之感。情感釋放之後,給觀眾些許喘息的空隙,這樣的藝術處理手法,我非常喜歡。

和最初的一眼萬年,令我同樣記憶深刻的,是先生飾演的沈巍,與劇中趙雲瀾的訣別。沈巍的最後一幕,與第一幕相呼應又是一個轉身。轉身之後,觀眾看到的也是一個笑容。晶瑩透亮的大顆淚珠在沈巍眼眶裡打轉,最後的表演仍是一個情緒充沛的笑容。

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幾句簡短的臺詞,重逾千斤。

“你來了”

“要走了”?

“任何生命,都會消散的。至少我們的選擇很有意義”“我們賭一賭”

“賭什麼?”

“賭,不管過了多久,不管去到哪裡?你我總有一天,還會再見的”

“好”

先生在這段結尾處飾演的沈巍所表現出的情感,

究竟是求仁得仁的喜悅,還是遇見兄弟一同赴死的悲慼?

是告別之後無法掌控命運的失落感,還是無論在哪兒,無論何時都能再相見的希冀?

是如釋重負,還是強顏歡笑?

一時之間,我只覺得各種複雜的情緒迎面撲來,作為觀眾早已沉醉其中。

認識了沈巍,認識了朱一龍先生之後,我見證了這樣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

這種複雜的、細膩的、對立性的情感狀態,明暗交織,如天使之翼,悽美絕倫。

因此觀完全劇,每一個像我這樣喜愛沈巍的觀眾,也許都會認為劇版鎮魂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悲劇。觀眾之所以那麼那麼的投入,也正是因為它所營造的悲劇美,令我們仰視沈巍,一個從悲劇中走出的英雄。

而真實的情況是,劇版二人最後的訣別,留下了一個細若遊絲的小喜結尾,算作一份美好又飄忽的希望。這就是所謂的中式的悲劇特色吧。

人世間一切最深刻的事情總是亦悲亦喜、既悲且喜、悲喜難分。

寫在最後:

沈巍之後,我繼續觀看了先生許多作品,認識了傅紅雪、連城璧、馮豆子、花無謝、齊衡、龐嘉、井然......,逐一欣賞先生的表演,每一部作品風格絕非單一,先生飾演的人物往往是青澀與成熟,陰鬱和明朗,純情又生動,遺憾和圓滿,悲與喜,痛與傷,淚和笑,這是一位演員宏大的精神世界。

“有一個人,我和他萍水相逢,什麼關係也沒有,......,可我還是想再多看他一眼。”這是原著中沈巍的心願,也是我的心願,做先生的觀眾,期待更多佳作。

謹記初心。❤️

朱一龍演技大賞——沈巍,在這個時空與你相遇

長文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