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政局亂象(二)——武昌起義2

起義前夜

1911,歲在辛亥,這一年註定是一個非常不平靜的一年。4月27日,廣州黃花崗起義,72烈士墓碑至今仍聳立在廣州黃花崗公園;5月8日,清廷成立責任內閣,被譏為"皇族內閣",清廷眾叛親離:5月9日清廷宣佈鐵路幹線收歸國有,激起民憤;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大開殺戒,造成"成都血案",群眾揭竿而起;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

一、無心插柳

從1894年開始,孫中山多次領導反清武裝起義,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革命黨人經歷風風雨雨,就是見不到彩虹。正當革命黨人忙於在兩廣用心栽花時,誰知在遠在武昌的無心插柳卻幹成了大事。說是無心插柳,也就是說在武昌發動起義的條件看似不成熟。1.領導不看好。湖北革命黨本希望黃興來組織和領導起義,然而當時黃興只注重兩廣和雲南地區而忽視武漢,他此時又在海外並明確表示不看好湖北的革命形勢。2.地勢沒有利。武昌水陸交通發達,所以很容易受到敵人重兵集團的進攻。也因此,同盟會領導人孫中山等才執意要先在廣東發動起義。3.群眾無基礎。湖北是清朝政府統治的堡壘地區,群眾的革命熱情並不強烈,當時湖北省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民心較為安定。4.守土有重兵。武昌是清朝新軍重點佈陣的地方,清末練新軍首推袁世凱,次推張之洞。在張之洞苦心經營之下,湖北新軍人數在全國較多,實力也很雄厚的。5.當局不迂腐。武昌起義前,張之洞雖然已經去世數年,但是在任的湖廣總督瑞澄向有賢名,貌似文武雙全、思想進步的幹才。升任湖北總督後他還與錫良領銜聯名十八省督撫致電軍機處,請速開國會,成立責任內閣。歷史學家章開沅說:“瑞澄並不是腐敗官僚,他是個積極推動改革的人。”

武昌起義天時、地利、人和一條不佔,就靠一幫青年大頭兵群龍無首,倉促行事,卻能敲響滿清喪鐘,大清氣數盡矣!

二、走漏風聲

武昌起義是由文學社與共進社領導的,他們只能算同盟會領導下影響力不太大的分支機構,並且二者之間矛盾重重,到起義前夕仍未做好協調組織工作。共進會、文學社原定請同盟會領導人黃興、宋教仁來領導起義,但他們均未能趕到武漢。9月24日,革命黨人開會制定了一個極其詳細的起義計劃,文學社社長蔣翊武為革命軍臨時總司令,共進會孫武為參謀長,以文學社的機關為臨時總司令部,決定10月6日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在湖北和湖南同時發難,舉兵反清。由於行事不密,湖廣總督瑞澂聽到風聲,宣佈中秋不放假,全城戒嚴,所有新軍官兵不準離營外出,戒嚴期間除值勤士兵可以攜帶少量子彈外,其餘彈藥一律收繳集中保管。敵人有了提防,起義面臨流產的風險。9月28日,湖南黨人函告武昌起義指揮部,10月6日起義湖南準備未足,請沿期10天,再加上同盟會的重要領導人黃興、宋教仁等未能趕到武漢,起義指揮部決定10月16日湘鄂兩省同時發難。

三、意外頻發

第一個意外,隨地亂仍菸頭。10月9日中午,孫武等人在漢口寶善裡指揮部裡配製炸藥。此時有個叫劉同人進來了,此人真的可以說是點燃引線的人。只見他點起一根菸,興致勃勃地在一邊看炸藥(是在造炸藥啊,居然抽菸)。據說他實際上是炸藥的出資人,所以誰也不好意思制止他。煙癮過完,劉同看看周圍,找不到菸灰缸,只有旁邊一個髒兮兮的盆子像是裝垃圾的,於是將還在冒煙的菸頭精準無比地丟了進去,盆裡裝的全是炸藥,只聽轟地一聲巨響,火光沖天,煙霧瀰漫,離得近的孫武當場被炸得面目全非,被沒有受傷的其他人趕緊送往醫院,劉同倒是安然無恙。

第二個意外,到處找不到鑰匙。大火已經一發不可收拾,滾滾濃煙四起,左鄰右舍大呼救火。其他人準備把起義的文件和同志花名冊帶走,可是它們都鎖在櫃子裡,慌亂之中又找不到鑰匙。就在此時,俄國巡捕迅速到場,控制住所有人之後仔細搜查,不僅發現了危險的炸藥,用大斧劈開櫃子還找到了起義名單、旗幟、通告、印信。很快,這些東西包括劉同在內的6人,全被俄方移交給了清政府湖北當局。

四、明緊暗松

面對收繳來的起義花名冊,湖北布政司陳樹屏建議總督瑞澂效仿三國時期的曹操,銷燬名冊以安眾心。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繳獲了一堆與袁紹私通的通信。一般來說,接下來的步驟就是調查這些信件是誰寫的,然後以通敵叛國的名頭治罪。曹操看到這個情景,說了一句特別耐人尋味的話:“紹盛時,孤尚不得自保,況他人乎?”說完這句話曹操就將這些書信付之一炬,既往不咎。如此一來,曹操手下的官員便放寬了心,更加鐵心追隨。這個已被人熟知的典故,湖廣總督瑞澂當然知道,決定接受軍官們的建議,銷燬繳獲的名冊,對新軍中存在的革命黨人置之不理。

湖廣總督瑞澂既已知道有人造反,又掌握了具體名單,最好的處理方式只有一種:首惡必辦,協從不問。迅速將為首的統統抓起來,其它小兵小將息事寧人。這種做法在歷來統治者瓦解叛亂時屢試不爽。可是瑞澂熟偏偏選擇了明緊暗松的處理方法,他下令關閉所有城門,禁止出入,貼出告示:新軍官兵一概不得出營,一律按名冊捉拿、就地正法。

其實這只是名義上的,並未認真執行,因為名單已銷燬,首領也歸案,瑞澂可能只是想表個態給上級領導看看。瑞澂熟讀三國,深諳官場,卻不懂歷史,這一下立即捅了馬蜂窩。


民國政局亂象(二)——武昌起義2

湖廣總督瑞澂


五、彭劉楊路

漢口寶善裡爆炸案後,始作俑者劉同很快就全招了。湖廣總督瑞澂下令戒嚴,開始搜捕革命黨人。這時,劉復基(公開身份是湖北新軍士兵,其實卻是革命黨中的重要角色,策劃首義的“實際主帥”)、彭楚藩等人正在討論起義計劃。至下午,有人前來報告漢口寶善裡失事的消息,劉復基堅決主張當晚立即起事。起義總指揮蔣翊武當即讓劉復基草擬起義通知,定於10月9日晚12時城內外同時舉事,以城外炮聲為號。通知發出後,蔣翊武、劉復基、彭楚藩等人,守候在小朝街85號起義指揮部,等待各營舉義。劉復基認為,此處為起義指揮部,自然需要有人駐守,但也是很危險的地方,不宜人數太多,他幾次催促同志們離此險地。到了深夜,指揮部被清軍連窩端,劉復基、彭楚藩被捕。蔣翊武化了裝,得以機智脫險。楊宏勝在給工程營送炸彈途中被軍警發現受傷被捕。當晚各革命機關被捕的多達30餘人。10月10日凌晨,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人在督署東轅門被斬首。為了紀念這三位烈士,現在武昌有一條以三位烈士的姓命名的路,叫彭劉楊路。

民國政局亂象(二)——武昌起義2

彭劉楊烈士


六、謠言四起

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一共有5000多名,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不在名冊上。於是謠言四起:

謠言一、革命黨人的花名冊已經落到了當局手中,很快就要按圖索驥照名單拿人;

謠言二、官吏們正在趁機編制所有漢族士兵的假名冊;

謠言三、凡是沒有留長辮子的,不論何人,也不管是否是革命黨,一律依法逮捕殺頭。

對於前兩條謠言是否屬實大家都不得而知,而第三條大家卻有目共睹,城牆上掛著的三顆腦袋確實全都沒有長辮子。這個事實,無疑使謠言變得確鑿可信。這些滿天飛播的謠言,讓革命基層組織的人們意識到,除非採取果敢而迅速的行動,否則搜捕終將會落到自己頭上。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魚死網破。瑞澂也很快覺得措辭不妥,告示上改成了“除主謀外,既往不咎”,但為時已晚。

10月9日武昌城的心情,是躁動、不安、恐懼的混合體,這座城市已經堆放好了足以焚燬滿清王朝的乾柴,只需一點火星就能燃起沖天烈焰。

七、南湖空炮

10月9日下午,爆炸發生後,起義總指揮蔣翊武當即決定當晚12時以駐紮在武昌城外的南湖炮隊炮聲為號,城內外同時舉事並派兵出城迎接炮隊入城。蔣翊武安排指揮部聯絡員鄧玉麟等到各地傳令。城內各地基本都通知到位,唯獨最最關鍵的號令發出地南湖炮隊未能及時通知到。由於軍政當局已破獲起義指揮部,武昌城戒備森嚴,南湖炮隊革命黨人未及時接到發炮起義的命令,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今晚要起義,但是,沒人打發令槍了。駐紮在武昌中和門(即現起義門)內的工程營革命黨人,枕戈待旦,但始終不曾聽到傳達起義記號的炮聲。

八、群龍無首

這時候,蔣翊武覺得起義暫時已無法發動,決定離開武漢,先到附近的監利縣避避風頭。武漢革命黨人的總指揮差點被抓,外出避難,總參謀長孫武被炸彈炸傷,還在養傷。至此,原定的起義領導人或被捕、或受傷、或被殺、或逃匿,群龍無首。這場迫在眉睫的革命,到底是爆發,還是不爆發?10月10日晨,得知軍事指揮部彭、劉、楊三同志被害,革命黨人莫不悲憤填膺。舉義兩次未果,總指揮部領導成員有的被捕,有的犧牲,有的不得不出走,形勢十分緊迫。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舉義求成。在總指揮部癱瘓、革命可能夭折情況下,分佈在新軍下層的革命黨人繼續聯絡發動。工程營熊秉坤與幾位同志商定,借用膳機會分別通知各隊代表,決定於10月10日晚7點,由工程營首先鳴槍為號,一舉起義。


民國政局亂象(二)——武昌起義2

熊秉坤


九、第一槍聲

10月10日晚,工程營二排排長陶啟勝帶領護兵查崗巡邏,發現金兆龍、熊秉坤等人全副武裝,擦槍裝彈。陶啟勝見狀便質問金兆龍。金兆龍回答道“預備不測。”陶排長見狀大怒,便揪住金兆龍,還讓護兵逮捕金兆龍。金兆龍大呼“再不動手,等待何時?”程正瀛怕誤傷金兆龍,便給了陶排長一槍托,陶排長抱頭鼠竄,被程正瀛一槍擊中後腰,陶啟勝最後因傷重死於家中。程正瀛又先後擊斃了聞訊趕來的清軍的管帶、右隊隊長和司務長。而進步士兵聽到槍聲,紛紛加入其中,一時間人聲鼎沸,熊秉坤立即以該營代表和革命軍大隊長身份首先率部發難,"下樓吹哨笛集合隊伍",隨即對空連放3槍,宣佈正式起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