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往事

黑石往事

作者|Eastland,虎嗅研究總監

頭圖|百科

2020年3月10日,路透社爆出SOHO中國(0410.HK)正與黑石集團(BX.N)就私有化進行談判,據稱交易價值40億美元,SOHO中國的股價應聲大漲37.33%。

2020年4月10日,黑石共同創始人兼董事長、73歲的施瓦茨曼(中文名蘇世民)搞起了跨洋直播賣書——《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2020年2月中信出版社)。50多位政商要人為這本書寫了推薦語,足見蘇氏人脈之廣。周小川、馬雲的推薦語更是被印在腰封上。

周小川:作者在書中生動地講述了他艱苦的創業經歷和豐富的社會活動……

馬雲:蘇世民的成功不是每人個都能複製的……

一個誇“經歷豐富”、一個說“不能複製”,周小川、馬雲對施瓦茨曼的為人及黑石對中國幹過什麼事絕口不提,耐人尋味。

翻開封面發現推薦語的畫風突變:鑄就卓越、卓越的企業文化、學習的榜樣、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滿紙都是溢美之辭。

按照2020年4月23日收盤價,黑石市值是阿里的零頭、比京東低80億美元。

韋爾奇去世了,孫正義憑實力打破自己的投資神話,中國企業家們不必再找一個偶像跪拜。

危機到來之前

黑石集團創立於1985年,主營業務有三項:私募股權、不動產和另類資產管理(包括私募股權基金、不動產基金、對沖基金),同時也提供財務諮詢和基金配售等服務。

2006年,施瓦茨曼嗅到了異樣的味道,他在書中寫到“聽到信息讓我心驚肉跳”。在一個秋天的早上,負責西班牙市場的分析師報告“房地產市場如火如荼,開發商已忽視最基本的供求規律”。緊接著,負責印度方面分析師報告“過去18個月土地價格上漲了10倍”。

黑石旋即決定在全球(包括美國)收緊房地產風險敞口,命令對沖基金、信貸部門“不得再買入”。不僅是黑石,嗅覺靈敏的金融機構相繼嗅到金融危機的味道。

危機臨近促使黑石加緊IPO進程,借邁克爾(花旗銀行投行業務負責人)之口,黑石喊出“350億美元”這個“目標市值”。

2007年3月22日,黑石向美國SEC提效了招股文件(S-1表格)。

在招股文件中,黑石將營收分為基金管理費、財務顧問費、利息及其它三個部分。

2003年至2005年,營收增長緩慢。2005年營收4.97億美元,較2003年增長16.1%,年均複合增長率僅為7.9%。

2006年,營收暴漲至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25%,折射出資本市場在危機到來前最後的瘋狂。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44億美元,而2005年淨流入27億美元。

黑石往事

截至2007年3月1日,黑石資產管理規模(AUM)達883.7億美元。其中,私募股權基金331億美元、不動產基金199.5億美元、另類資產353.4億美元(對沖基金的基金、夾層基金、優先債、封閉式共同基金等)。

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是黑石的“王牌業務”,2001年末規模近76億美元,2007年3月1日達331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31.8%。2006年該項業務稅前收入10.1億美元,大約相當於資產管理規模的3%。

不動產管理規模從2001年末的30億美元起步,2007年3月1日達199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42.6%。2006年該項業務稅前收入9.03億美元,大約相當於資產管理規模的4.5%。

另類資產管理規模從2001年末的35億美元起步,2007年3月1日達353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54.2%。2006年該項業務稅前收入1.92億美元,大約相當於資產管理規模的0.5%。

2006年黑石營收約為AUM(資產管理規模)的2.5%。2019年AUM達到5711億美元,營收73.4億美元,相當於AUM的1.3%。套用電商思維,黑石的變現率越來越低了。

2019年人力成本31億美元,人均超過100萬美元。在這類機構的心目中,個人收入永遠擺在第一位,能為用戶賺錢、贏些口碑最好,賺不了的話投資人就自認倒黴,至於股東利益,只能排在第三位。

中投往事

2007年3月黑石啟動IPO時,資本市場已經風聲鶴唳,都知道泡沫就要破了,只是不知哪天破。後來在回顧這場浩劫時,人們將危機開始的時點定為2007年3月。

危機已經拉開序幕,管理834億美元資產的黑石要上市融資40億美元,估值高達350億美元。好比龍捲風的通天“煙柱”已經進了院子,卻要開始蓋房子。不料“喜從天降”,黑石遇到“貴人”了。

黑石的貴人是尚在籌辦的中投公司(全稱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初始資本金為2000億美元,由中國財政部發行1.55萬億人民幣特別國債募集。

施瓦茨曼在書中透露,2007年初加入黑石的梁錦松帶來“一個爆炸性消息”——中投公司意向投資黑石30億美元!

施瓦茨曼難掩興奮之情:“我們甚至還沒有去做推銷!”(P270)。更令其興奮的事還在後面:“這筆交易需要得到中國核心權力機構的批准,令我驚訝的是我們只花了幾天時間就收到了回覆。” (P271)

2007年5月20日,中投公司斥資30億美元認購1.01億股,為黑石IPO充當基石投資者。在21日黑石提交的修訂文件(S-1/A)中,首次出現中投公司的名號——State investment Company。

中投公司認購黑石股票的意義遠遠大於提供30億美元現金,更重要的是給了投資人巨大遐想空間。正如施瓦茨曼所說:“全球下一個超級大國選中黑石了!”黑石再接再厲發售1.33億新股,融資40億美元。在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到來之前拿到寶貴的70億美元。

2007年6月15日房貸美(Freddie Mac)發佈首次季度虧損2.11億美元淨虧損;

6月22日, 黑石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同日貝爾斯登宣佈籌集32億美元拯救旗下基金;

7月16日,貝爾斯登兩隻次級債對沖基金倒閉;

8月10全球央行聯手為金融系統注資;

8月22日雷曼兄弟宣佈裁員1200人;

9月18日搖搖欲墜的北巖銀行遭到擠兌……

黑石手握“帶著體溫”的70億美元,雖然業績難看、股價暴跌,卻安然渡過了危機。

中投公司獲得的“優待”是——沒有投票權(更別提董事會席位);鎖定7年(前4年完全不能賣,後3年每年最多賣三分之一),通常基石投資人禁售期僅3到6個月;假如中投公司增持,持股不得超過10%(參與IPO後中投已持有擴大後股本的9.4%)。

危機最嚴重的2008年,黑石連營收都是負3.5億美元,淨虧損55.9億美元,人力成本卻高達38.6億美元,比2007年高71%,充分體現出員工利益的“絕對優先”。

隨著危機的過去,黑石營收逐步恢復。2008年營收17.7億美元,2009年營收31.2億美元,虧損收窄至6.1億美元,人力成本微降至36.1億美元。

黑石往事

危機中搶灘IPO,上市後股價走勢可謂慘烈。2008年11月28日,黑石股價收於6.14美元,中投公司賬面虧損23.8億美元,浮虧近80%。中投公司咬牙又扔進2.5億美元,不料2009年1月黑石連續跌破6美元、5美元,2月跌破4美元(2009年2月23日收盤價3.81美元)。

2012年黑石股價回到發行價以上,中投公司先將2008年逢低吸納的股票拋出,“小賺一筆”。然後開始逐年清空2007年認購的股票。直到2014年“解套”,長達7年的“至暗時刻”總算結束。

黑石往事

七年間黑石每股累計分紅15.56美元,由於中投一直在減持,拿到多少分紅不得而知。

2017年7月,施瓦茨曼在北京宣佈“我們的股票為中投創造了35%的總體回報”,儼然以中投貴人自居。投資7年獲得35%收益,年化收益率4.38%,難怪網友戲稱“買了個餘額寶”。

中投公司對這筆投資諱莫如深,2008~2018年的11份年報對“黑石”隻字未提。

重倉中國

2019年末,黑石管理資產規模已達5711億美元,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對沖基金、信貸管理規模分別為1632億美元、1829億美元、807億美元和1443億美元。

黑石往事

黑石資產管理收益主要來自不動產和私募基金,2019年分別為94億美元(年收益率7.5%)和97億美元(年收益率9.5%),合計佔淨收益總額的90%。

2019年黑色管理對沖基金(年收益率5.7%)和信貸(年收益率1.4%)規模達2250億美元,合計佔總AUM的39.4%,產生淨收益合計不到10%。

黑石往事

截至2019年末,黑石共有2905名員工,人均薪酬福利106萬美元,個位數的資產管理收益率。說到管理,擁有幾萬、十幾萬員工的中國企業向黑石學不到多少有實用價值的東西。不要說馬雲了,王興、王衛、劉強東管人的能力都不是蘇世民可以相提並論的。

縱觀往績,黑石最擅長的還是不動產管理,剔除個別年份(2018年),不動產業務淨收益都高於私募,儘管差異不大。

近年黑石對亞太地區不動產市場相當重視,在中國、日本、印度頻頻出手。不算SOHO中國這宗交易,黑石在中國房地產領域投資已近300億,大部分發生在2018年以後。

在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場直播中,高瓴資本張磊喊出“重倉中國”,蘇世民隨聲附和。

在中投的“至暗時刻”,施瓦茨曼不太好意思到中國活動。2013年,他拿出1億美元到清華捐建了“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有為“重返中國”鋪墊的意味。

據悉蘇世民學院門檻極高,申請者均來自中國超一流高校及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錄取比例僅為1%。據清華學生網上反映,“蘇世民學院猶如紫禁城,本校學生很少有機會進入”。

總之,蘇世民重倉中國值得歡迎,高調做慈善比不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