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古與今

從某種意義上講,金融是人類發明的使價值和不確定性跨越時間、空間配置的技術。金融技術包括了一套契約、企業、銀行、市場、貨幣和法律制度,也包括涵蓋計數、記錄、算法和諸如微積分、概率論等高級數學方法。或者說,金融是一個思想體系,一種塑造和解決有關時間和價值等複雜問題的方法。金融技術依託於科技進步,科技在金融史上發揮了顛覆性的基礎作用。

據《周易·繫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春秋左傳集解》記載,“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 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揚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這就說明在文字出現以前,古人用打結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打結就相當於契約。打結的方式多種多樣,每一個結都有獨特的含義在裡面。然後人們發明了文字,文字能更好地表述契約。

我們觀察古代青銅器上的金文就會發現,大量內容是記錄“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勳勞、慶賞、聲名,列於天下”。這種記載除了感謝周天子,還有另一個目的是把賞賜這個契約轉換為不可修改的文字記錄下來,用以告訴後人周天子的賞賜鐵證如山。文字出現後,人們就開始用文字把契約確定下來。有了文字,金融創新更加豐富。

金融不僅依賴於文字,還依賴於計算能力。中國古人的計算能力很強,金融數學更是悠久。漢朝《九章算術》 就記載了利息計算,如“貸錢百,息月三。今貸六十錢, 月末盈十六日歸,計息幾何?”這種計算題放在今天是小學高年級的水平。同時,珠算進一步提高了古人的計算能力。所謂“七子之家隔兩行,十全歸一道滄桑。五湖四海盤中算,三教九流珠上忙。”算盤甚至成為商人的標籤。計算能力強被認為是理財大師的特徵,桑弘羊、計然、范蠡就是因為計算能力強而被選為理財官員。

金融技術進步建構了商業行為,形成了金融思維。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范蠡做生意的方法是“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 賤取如珠玉”。意思是說當預期到價格要下降的時候,即使是珠寶,也要像拋糞土一樣拋出 ;當預期到價格要上漲的時候,即使是糞土,也要像買珠寶一樣積極買進。這是金融思維,用反向操作法與預期價格博弈。早在春秋時期古人就已經發動了“金融戰”,典型就是管仲“衡山之謀”。管仲以高價收購衡山國盛產的兵器,迫使其放棄農業。隨後以高價收購糧食和兵器,讓衡山國陷入無兵無糧的窘境。面對齊國突然地出兵和經濟封鎖,衡山國只好投降。這說明在當時中國就具有了比較成熟的金融技術。

從結繩記事到文字契約,技術進步推動了金融進步。貨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紙幣——就是技術進步的結果。交子開啟了人類的紙幣經濟時代。交子的幣材不是一般的紙張,而是由官方設廠生產專用紙張。沒有造紙技術的進步,很難有紙幣的普遍使用。

從長期看,金融又推動了技術進步。一個商人憑著一張由平遙日升昌票號總號發給的匯票,如何到漢口日升昌票號的分號就能取到大額白銀呢?這背後是一套信息儲存的加密技術——防假密押技術。每個票號所使用的密押各不相同,動態變更。這套“密碼”只有本票號的賬房先生和掌櫃知曉。這種動態密押技術使得幾乎沒有聽說過明清時期票號匯錯的案例。這種成熟的防假密押技術支撐明清晉商走向了世界,也標誌著中國傳統金融技術的一個高峰。

金融衰落也是和金融科技相關聯的。清朝,當歐洲出現公司、債券、二級股票市場等金融創新時,中國卻依然停留在股份合夥階段。一種解釋是傳統中國政府太強了。朝廷缺錢可以收稅,不需要借貸,更不需要發行債券。朝廷利用財政手段而不是金融手段牟利,甚至還可以鹽鐵專賣等專營制度直接取得收入。政治金融背後離不開現代國家進程中法治對王權的約束,也離不開法治視角。比如金融創新需要的契約環境。典型的例子是養兒防老,這個契約基本靠道德倫理來提高執行性。而基於血緣的契約往往不夠開放包容,並不利於契約的履行。金融社會應該是一個陌生人的社會。晉代《錢神論》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裡面有一句話是“子夏雲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吾以 死生無命,富貴在錢。”孔方兄是人們的最愛,能夠讓陌生人變得熟悉,讓卑賤者變得高貴。金融創新必然挑戰既有的制度、權力和觀念。這個時候就更加彰顯法治的重要性。只有法治才能約束政府、企業、個人等市場主體行為,金融創新才能實現與金融秩序的融合。

近幾年區塊鏈和數字經濟推動了金融科技創新熱潮, 數據成為一種全新的資產形式。區塊鏈是一種共享的數據儲存技術,它會給金融創新帶來什麼呢?

一方面,區塊鏈的共享性讓分散解決更加可行。在平臺經濟時代,數據集中在谷歌、Facebook、Uber 等少數平臺公司手中,這些公司藉此獲取財富。Uber 的數據創造者是司機和乘客,但是司機和乘客並沒有從U ber 的 650 億美元市值裡分得一杯羹。那麼,沒有了Uber,乘客和司機之間能否發生業務往來呢?區塊鏈技術就有利於去中心化,讓乘客可以在鏈上知道一個司機過去的所有信息,乘客和司機就可以在鏈上發生點對點的交易。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化交易,對Uber代表的平臺企業提出了挑戰。

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貨幣領域就創造了數字貨幣。比特幣由非政府機構發行,不受政府的限制,於是各種數字貨幣興起。當數字貨幣出現了巨大的泡沫,政府開始對數字貨幣不斷強化管制,目前已有中央銀行提出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數字貨幣的未來或許可以從交子的發展歷程中得到某種啟示。交子最早是由四川的商人在民間發行,後來由政府限定的商人發行紙幣,最後放棄商業信譽,完全依託政府信用,由官辦的交子務發行紙幣。那麼在數字貨幣革命中,未來數字貨幣是否會迴歸到政府信用呢?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企業家研究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