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你有你的安排,其实世界另有安排

作者:明德易道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计划得很周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最终却“计划没有变化快”,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

这种遗憾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易经》智慧:你有你的安排,其实世界另有安排

“你有你的安排,其实世界另有安排”,这里最终的原因是:《易经》所讲的“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关系问题。

从历史上的一些经典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类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

刘邦与项羽的故事

秦末时期,群雄割据,战乱四起,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动荡年代。其历史故事精彩的程度,绝不亚于一部《三国演义》,而项羽和刘邦应该是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主角。

项羽出身高贵,为楚国名将之后。从小练就一身好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

另一个主角刘邦,却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家境非常贫寒,被父亲常常骂作“败家子”。就这样一个既无武功神力,又无雄厚家庭背景的“败家子”,怎么能够战胜“身经百战、勇冠三军” 的项羽,最终成就了汉朝帝业。

从正常的角度观察,很多人都会认为:项羽肯定能够打败刘邦,项羽自命为“西楚霸王”也是这个意思。

一个贵族,一个无赖,本来是一个没有悬念的结果,但历史的进程却并没有按照正常的思维去发展。


《易经》智慧:你有你的安排,其实世界另有安排

从天道角度来看

《易经》曰:“天道亏盈而益谦”,简单的讲就是:谦受益,满招损。

项羽一直是一个性格高傲、非常自负的人。身为贵族,有一种自然的优越感,这是骨子里天生就有的东西。

在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上,项羽杀刘邦,本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却最终让刘邦跑掉了。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项羽的自负。因为他一直瞧不起平民出身的刘邦,在他的眼里,消灭刘邦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再来看刘邦,非常有自知之明,非常谦虚,所以很懂得礼贤下士、善用人才。在他那里可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直到最后成就帝业,他还一再说功劳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大家的: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易经》智慧:你有你的安排,其实世界另有安排

从地道的角度来看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的谋臣韩生建议他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并且丰饶富庶的咸阳建都。如果项羽能够听从韩生的建议,刘邦日后想取胜项羽可以说难于登天。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项羽直接就否决了韩生的建议,要建都家乡彭城,并且对韩生说到:

“古人说得好,叶落归根,况且如今我成就了这番大业,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别人看不见,有什么意思!”

项羽未免太小家子气了。只是为了荣归故里,让家乡人看看自己成就的大业,而把重要的地理位置——咸阳拱手让给了刘邦,可谓是愚蠢之极!

而刘邦占领咸阳后,萧何进入秦朝皇宫,把秦朝丞相御史府的山川地理、法律条文等文档收藏起来,为后来汉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易经》智慧:你有你的安排,其实世界另有安排


从人道的角度来看

项羽不仅高傲自负,更是残暴无比。在进攻咸阳以前,项羽就下令坑杀了二十万已经投降的秦兵。占领咸阳后,更是痛下杀手,上至秦朝皇帝子婴以及旧部大臣,下到普通黎民百姓,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屠杀。

同时,在抢掠了所有的财物和妇女后,又一把大火让整个咸阳城陷入了火海之中。其中,著名的阿房宫的大火一直三月不息。

这次的屠城,让项羽头顶上金光闪闪的“大英雄”形象瞬间坍塌,变成了“杀人魔王”,而民心也随之丧失。

其实,咸阳是刘邦先打下来的。而刘邦听从张良、樊哙等的建议,看押秦朝皇帝和大臣,把金银财宝也都封存入库,自己并未住进富丽堂皇的皇宫,而是返回了霸上。

刘邦还实行了“约法三章”:“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拥护。这些行为与后来项羽占领咸阳发生是惨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所向自然到了刘邦这边。

有一个小故事说明这一切。项羽兵败冲出重围,经过一地时,不知那条路是应该走的路。便问路于一位农民时,这位农民看到是项羽的军队,竟然故意指了一条错路,才有了后面项羽“乌江自刎”的结局,可见其失去民心的程度。


《易经》智慧:你有你的安排,其实世界另有安排

历史发展的规律

“你有你的安排,其实世界另有安排”。

刘邦与项羽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这其中的“天道、地道、人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历史的发展规律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才是历史的必然。

或许,从中我们能感悟些什么。

感悟经典国学、成就智慧人生。我是明德易道,愿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