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這本以封建豪門興衰為背景的小說為啥要寫劉姥姥這樣一個鄉村老嫗?

伊洛人淡如菊


豪門貴族的興亡,是小說《紅樓夢》描寫的一大主題,作者以賈府為主,描寫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興盛走向滅亡的必由之路,但在小說中,作者也對劉姥姥這樣的貧苦老嫗做了一番細緻的刻畫,我認為作者這麼做的目的,主要是想表達以下幾個觀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面對家庭困境,劉姥姥能夠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而賈府卻一再的得過且過,錯過了挽救自身的良好時機。

劉姥姥是和自己的姑爺狗兒一家一起生活的,到了年根底下,家裡人的棉衣等過冬的物資還沒有著落,作為一家之主的狗兒便開始有些煩躁了,可劉姥姥卻說他不像個男子漢。

為什麼呢?

因為無論你在家裡再怎麼“跳蹋”,也解決不了實際的困難,你只有去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它,才是擺脫困境的唯一途徑。

劉姥姥道:"誰叫你偷去呢。也到底想法兒大家裁度,不然那銀子錢自己跑到咱家來不成?"

到賈府去找王夫人求接濟,就是劉姥姥想出來的辦法,雖然劉姥姥僅僅是在二十年前見過王夫人一面,但這也是一條出路不是,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總比在家裡等著挨凍捱餓強吧。

窮人有窮人的難處,可富人也有富人的難處。賈府雖然外面是“轟轟烈烈”的,可實際上早已是入不敷出了。賈府的這個情況,很多人都早已經看出來的,但是賈府的當家人卻選擇了視而不見。

秦可卿在臨死的時候,曾經託夢給王熙鳳,要她多置辦一些供祭祀用的田地,將來如果賈府敗落了的話,這些財產是不會被官府收繳上去的,可以給後代子孫們留一條退路,可是王熙鳳只是一味地自己貪斂財富,早就把秦可卿這句忠告扔到了腦後。

管家林之孝曾經向賈璉提出過建議,希望他把府裡的下人們放出去一些,好節省些開支,但是被賈璉拒絕了;王熙鳳也曾經向王夫人提出過類似的建議,但也被王夫人拒絕了,以至於到了最後,就連主子們吃的好大米,廚房裡都要按量供應了,如果賈府能夠早些做到節流的話,何至於此。

二、劉姥姥可以放下身段,向賈府去求接濟,而賈府卻依仗祖上的功勳,驕傲自大,不願去廣交權貴。

在去賈府之前,劉姥姥也是知道“侯門深似海”的,但是不捨下自己的臉面,又怎麼能求得救濟呢?

劉姥姥見到王熙鳳的時候,初次見面就來要接濟,她可是很不好意思開這個口的:

劉姥姥會意,未語先飛紅的臉,欲待不說,今日又所為何來?只得忍恥說道:"論理今兒初次見姑奶奶,卻不該說,只是大遠的奔了你老這裡來,也少不的說了······"

劉姥姥也是一個知道羞恥的老人,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賈府的祖上立有功勳,爵位已經是傳到了第三代了,可是這麼些年來,他們在朝中的好友幾乎只有北靜王爺一家,而且這還是當年兩家的祖上一起征戰時建立起來的友誼,也就是說,賈家的後人在朝廷中就沒有擴展一下自己的朋友圈。

豪門貴族一般都是要主動去討好宮裡的太監的,這樣可以及時地獲得一些朝廷的重要的信息,畢竟是“伴君如伴虎”啊。可賈府卻一般只是疲於應付他們,這就只能導致了賈府的信息滯後了,等到真有事情的時候,賈府又怎麼能夠有時間來做一些及時的補救呢?

在寶玉捱打那一回裡,來向賈府要人的,就是忠順王府的人,當時賈政就說他們賈家和忠順王府素無瓜葛,後來,來抄賈府的就是忠順王爺,如果賈家能夠早早地和忠順王府搞好關係的話,未必會有這樣的下場。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劉姥姥第二次去賈府的時候,帶去了自己家地裡產的蔬菜瓜果,這是她在回報賈府以前對自己的幫助,可是賈府獲罪以後,劉姥姥費盡千辛萬苦的把巧姐給贖出來,這就是她在行善了。

瓜州距北京的路途遙遠,劉姥姥以這麼大的年紀去跋山涉水,一路上的辛苦可想而知,再加上在那個地方贖人,花費的銀兩肯定也少不了,這就突出了劉姥姥善良的本性。

賈政說,賈府歷來也是寬待下人的,但那只是他的不理家務才會這麼認為的,王熙鳳弄權鐵檻寺,一下子就害了兩條人命,再加上賈府裡金釧的死,尤二姐的死,這些都是賈府血淋淋的行惡的罪狀。

結語:劉姥姥是一個寒門小戶的老嫗,她憑藉著自己的積極作為,以及她的積德行善,最終得以安穩度日,而她作為豪門貴族賈府的局外人,還親自見證了賈府的興衰過程,“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劉姥姥藏精於拙,裝傻扮愚,見風使舵,插科打諢,俠肝義膽,善良誠信。她博得賈府上下的歡心,又起到了小說中其他人物無可替代的重要作。主更有以下六個作

一、線索作用

劉姥姥是曹雪芹筆下著墨不多的一位鄉村老婦。她是芥豆之微的一個小人物,社會地位低下,但卻發揮著貫穿全的線索作用。全書劉姥姥三進榮國府而穿針引線,讓劉姥姥姥經歷了榮國府由盛轉衰的過程,成為以賈府為首的封建社會四大家族衰落的目擊者和見證人。

二、對比作用

1、圈子內外的對比。劉姥姥既然是圈子外的人,當她進入這個圈子時,必定與圈子內文化及生活方式形成了鮮明對比。2,劉姥姥前後表現的對比。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前面越是可笑,後面就越是可敬。3,劉姥姥和四大家族的對比。四大家族從烈火烹油到樹倒猢猻散可以說是一場夢,而劉姥姥以普普通通的農民,過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三、拱托氣氛作用

當人們認為整個賈府都在看劉姥姥的笑話的時候,劉姥姥憑著自己卓越的見識,風趣幽默,勇於自嘲,機敏識趣而樂壞了整個賈府。更難能可貴的是:劉姥姥陽光自信,她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安於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這個角色表演的恰到好處又淋漓盡致。劉姥姥笑道:“姑娘說那裡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裡惱,也就不說了。” 她沒有感到被侮辱,也沒有不好意思。劉姥姥就像一個樂隊的指揮家,她完全徹底的調動了賈府所有人,在他們敏感而興奮的神經條上翩翩起舞,她讓整個賈府為之傾倒。

、貫穿作用

小說用劉姥姥引出故事,推進情節,提示結局,前後一以貫之。她一進榮國府,作為故事的開端;二進榮國府,則深入其中,引出賈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進榮國府,搭救巧姐,以報當年救濟之恩。

、象徵作用

劉姥姥代表著一種艱難卻也自給自足的平民世界,這種生活對貴族之家的浮華奢靡是有新鮮感的。劉姥姥的到來,使賈母感受到一種遙遠的真摯的情感,使貴族小姐們感受到了一種返璞歸真的樂趣。

六、伏筆作用

前面的劉姥姥三進大觀園,主要是為賈家衰敗之後留下伏筆。“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據原書和續書的敘述,賈家後來破敗了,家破人亡,而巧姐後來被她的親人拐賣之時,幸而被劉姥姥遇見救下,嫁給了劉姥姥外孫板兒,成了名勤苦操勞、艱辛度日的農婦。也是人物歸宿比較好的一個結局。,


藺化林


《紅樓夢》中有許多配角也極出色,其中最出色的莫過於劉姥姥。

一、是賈府興亡的重要見證人

劉姥姥三進榮國府,是《紅樓夢》的一條重要的支線。作者通過劉姥姥的目光見證了賈府的興盛存亡。

第一次去榮國府時,正是興盛時期,見到劉姥姥這種窮人,連好臉都不給,想騙走,有個好心的,指引她找到周瑞家的,才見到王熙鳳。第二次是賈府已開始入不敷出了,但這一次卻大肆宣揚,由賈母帶著劉姥姥走遍大觀園,吃飯,看各種值錢的東西,把賈母藏了幾十年的軟煙羅都拿了出來顯擺,儘管這只是個農婦。但賈母,王熙鳳下意識地要顯示自己的富貴,已經證明了今不如昔。第三次則是賈府衰敗後的景象,極悽慘,才有強烈的對比感。

二、巧姐婚事的伏筆

一進榮國府帶著板兒,板兒和巧姐換了佛手和橙子,暗指交換了信物,二進則王熙鳳告訴劉姥姥的生辰八字,暗含納名,三進則尋找巧姐,贖身回來成婚。

三、劉姥姥其人

劉姥姥在農婦中絕對是佼佼者,聰明,智慧,大度,不畏手縮腳。

看她在賈母面前講的故事,分明是有備而來,在各位小姐屋裡講的話,也配合賈母,如在林黛玉屋裡,就講是上好的書房,話比較多,在薛寶釵屋裡,就一言不發。

有人討厭她說她故意扮醜,丟了勞動人民的臉。我覺得有七、八成就是她的本色,她並不覺得丟臉,套用史湘雲的活,唯真君子自本色,鄉下人不用裝風雅。

有三分是故意出醜的,因為她是去求人,如果沒有王熙鳳的20兩銀子,她們孃兒五個就得挨凍受餓,憑著報恩之心配合王熙鳳。儘管可笑,但內心卻是滿滿的慈母情懷。

劉姥姥是作者所寫的極成功的一個人物,為了兒女,不惜臉面,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個勞動者中突出的女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